一种杆塔污秽放电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7624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杆塔污秽放电监测装置,包括外壳、滤波片、通光漏斗、ZnO紫外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和485接口,通光漏斗、ZnO紫外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分别设置在外壳内部,外壳前端设置有开口,滤波片安装在外壳前端的开口处,通光漏斗位于滤波片后侧,通光漏斗具有大头端和小头端,通光漏斗的大头端紧贴滤波片的后端面,ZnO紫外探测器位于通光漏斗的后侧,通光漏斗的小头端对准且紧贴ZnO紫外探测器,ZnO紫外探测器与信号处理电路连接,信号处理电路与485接口连接,外壳后端设置有安装口,485接口设置在安装口处;优点是能够实现污秽闪络测量,成本较低,且测量精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杆塔污秽放电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放电监测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杆塔污秽放电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污秽闪络在复合绝缘子闪络总数中位居第二,国内外对污秽闪络进行了大量研究试验,但始终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传统的防治杆塔污秽闪络的方法主要是从杆塔上悬挂的不带电绝缘子上进行盐密灰密取样来确认是否出现了污秽闪络,然后进行应对。但是这种方法基于人工取样实现,而人工取样非常不方便。众所周知,污秽会影响光纤棒的折射。利用这一原理,研究人员通过在杆塔上安装光纤棒接收周围的灰尘和污秽,经由光纤棒反馈数据实现了杆塔污秽在线测量。杆塔污秽在线测量方式不需要测量人员去现场,杆塔上绝缘子污秽的数值会远程传送到后台,做到实时监测。但是上述杆塔污秽在线测量方式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因为光纤棒不带电,不存在静电吸附,而绝缘子是带电的,对污秽或者灰尘的吸附能力较强,光纤棒与绝缘子之间差异较大,以致最终测量误差较大。污秽闪络本质是一种放电现象,如果能直接对绝缘子放电现象进行在线监测,就可以实时监测绝缘子污秽放电的状况。技术内容本技术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杆塔污秽放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滤波片、通光漏斗、ZnO紫外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和485接口,所述的通光漏斗、所述的ZnO紫外探测器和所述的信号处理电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外壳内部,所述的外壳前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的滤波片安装在所述的外壳前端的开口处,所述的通光漏斗位于所述的滤波片后侧,所述的通光漏斗具有大头端和小头端,所述的通光漏斗的大头端紧贴所述的滤波片的后端面,所述的ZnO紫外探测器位于所述的通光漏斗的后侧,所述的通光漏斗的小头端对准且紧贴所述的ZnO紫外探测器,所述的ZnO紫外探测器与所述的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所述的信号处理电路与所述的485接口连接,所述的外壳后端设置有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杆塔污秽放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滤波片、通光漏斗、ZnO紫外探测器、信号处理电路和485接口,所述的通光漏斗、所述的ZnO紫外探测器和所述的信号处理电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外壳内部,所述的外壳前端设置有开口,所述的滤波片安装在所述的外壳前端的开口处,所述的通光漏斗位于所述的滤波片后侧,所述的通光漏斗具有大头端和小头端,所述的通光漏斗的大头端紧贴所述的滤波片的后端面,所述的ZnO紫外探测器位于所述的通光漏斗的后侧,所述的通光漏斗的小头端对准且紧贴所述的ZnO紫外探测器,所述的ZnO紫外探测器与所述的信号处理电路连接,所述的信号处理电路与所述的485接口连接,所述的外壳后端设置有安装口,所述的485接口设置在所述的安装口处,所述的杆塔污秽放电监测装置通过所述的485接口与后台管理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杆塔污秽放电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波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智敏董宾汤国锋张杰戴辛郑健潘荣斌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新余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