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热交换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44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9
本申请属于机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水热交换设备,包括换热筒、过油管路和盖板机构,过油管路盘绕于换热筒,过油管路的入口端和出口端伸出换热筒,盖板机构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挡水盘,上盖板和下盖板封设于换热筒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上盖板和下盖板开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挡水盘吊接于上盖板并对应冷却液进口,挡水盘的外周边缘对应过油管路的盘绕路径。这样冷却液在进入换热筒时,首先会落于挡水盘上,并由档水盘的外周边缘直接流淌至过油管路,这样便实现了冷却液和过油管路的高效接触,如此也相当于提升了冷却液和过油管路的接触面积,进而也显著提升了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水热交换设备
本申请属于机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油水热交换设备。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作为一种常见的冷热交换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存在有广泛的应用。其能够使得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实现热流体的散热或冷流体的升温加热。现有技术中,热交换器虽然能够实现冷热流体的热交换,但还存在有冷热流体热交换的实际接触面积有限的现象,如此会导致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水热交换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交换器热交换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水热交换设备,包括换热筒、过油管路和盖板机构,所述过油管路螺旋盘绕于所述换热筒内,且所述过油管路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伸出所述换热筒,所述盖板机构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挡水盘,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封设于所述换热筒的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且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开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挡水盘吊接于所述上盖板朝向所述换热筒的一侧,并对应所述冷却液进口设置,且所述挡水盘的外周边缘对应所述过油管路的盘绕路径设置。可选地,所述挡水盘的上端面的外周边缘均布设置有若干吊接片,各所述吊接片的上端均和所述上盖板相连接。可选地,所述上盖板的上端面向上凹陷形成有进水缓冲腔,所述冷却液进口开设于所述进水缓冲腔的底部,所述挡水盘对应所述进水缓冲腔设置。可选地,所述下盖板的下端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出水缓冲腔,所述冷却液出口开设于所述出水缓冲腔的底部。可选地,所述盖板机构还包括接水盘和若干支撑件,各所述支撑件均设置于所述出水缓冲腔开口处的外周边缘,所述接水盘设置于各所述支撑件上。可选地,所述换热筒包括主筒体、上连接筒体和下连接筒体,所述上连接筒体和所述主筒体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下连接筒体和所述主筒体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上连接筒体上端的外周边缘和所述下连接筒体下端的外周边缘均环设有连接环片,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和两所述连接环片相连接。可选地,所述过油管路的入口端外露于所述主筒体和所述上连接筒体的连接处,所述过油管路的出口端外露于所述主筒体和所述下连接筒体的连接处。可选地,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通过各锁紧螺栓和对应的所述连接环片相连接。可选地,所述盖板机构还包括有第一密封环垫和第二密封环垫,所述第一密封环垫夹设于所述上盖板和对应的所述连接环片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环垫夹设于所述下盖板和对应的所述连接环片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环垫和所述第二密封环垫均为硅胶环垫。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油水热交换设备,工作时,冷却液通过上盖板的冷却液进口进入到换热筒内,油液通过过油管路在换热筒内流动,这样冷却液即可通过与过油管路相接触而实现对过油管路内的油液进行热量交换,实现对油液的降温。而由于上盖板朝向换热筒的一侧设置有对应冷却液进口的挡水盘,且挡水盘的外周边缘对应过油管路的盘绕路径,这样冷却液在进入换热筒时,首先会落于挡水盘上,并由档水盘的外周边缘直接流淌至过油管路,这样便实现了冷却液和过油管路的高效接触,如此也相当于提升了冷却液和过油管路的接触面积,进而也显著提升了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水热交换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水热交换设备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水热交换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水热交换设备的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换热筒11—主筒体12—上连接筒体13—下连接筒体14—连接环片20—过油管路30—盖板机构31—上盖板32—下盖板33—挡水盘34—吊接片35—接水盘36—支撑件37—第一密封环垫38—第二密封环垫311—进水缓冲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水热交换设备,包括换热筒10、过油管路20和盖板机构30。其中,过油管路20螺旋盘绕于换热筒10内,且其材质可采用铜质,以提升其热传导效率。具体地,过油管路20可自上而下螺旋盘绕于换热筒10内,过油管路20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伸出换热筒10,盖板机构30包括上盖板31、下盖板32和挡水盘33,上盖板31和下盖板32分别封设于换热筒10的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且上盖板31和下盖板32分别开设有冷却液进口(图未示)和冷却液出口(图未示),这样可保证冷却液的进口畅通,挡水盘33吊接于上盖板31朝向换热筒10的一侧,挡水盘33对应冷却液进口设置,且挡水盘33的外周边缘对应过油管路20的盘绕路径设置,即也就是挡水盘33的外周边缘的投影对应于过油管路20螺旋盘绕形成的外轮廓投影。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水热交换设备作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水热交换设备,工作时,冷却液通过上盖板31的冷却液进口进入到换热筒10内,油液通过过油管路20在换热筒10内流动,这样冷却液即可通过与过油管路20相接触而实现对过油管路20内的油液进行热量交换,实现对油液的降温。而由于上盖板31朝向换热筒10的一侧设置有对应冷却液进口的挡水盘33,且挡水盘33的外周边缘对应过油管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水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筒、过油管路和盖板机构,所述过油管路螺旋盘绕于所述换热筒内,且所述过油管路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伸出所述换热筒,所述盖板机构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挡水盘,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封设于所述换热筒的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且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开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挡水盘吊接于所述上盖板朝向所述换热筒的一侧,并对应所述冷却液进口设置,且所述挡水盘的外周边缘对应所述过油管路的盘绕路径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筒、过油管路和盖板机构,所述过油管路螺旋盘绕于所述换热筒内,且所述过油管路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伸出所述换热筒,所述盖板机构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挡水盘,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封设于所述换热筒的上端开口和下端开口,且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开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挡水盘吊接于所述上盖板朝向所述换热筒的一侧,并对应所述冷却液进口设置,且所述挡水盘的外周边缘对应所述过油管路的盘绕路径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盘的上端面的外周边缘均布设置有若干吊接片,各所述吊接片的上端均和所述上盖板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的上端面向上凹陷形成有进水缓冲腔,所述冷却液进口开设于所述进水缓冲腔的底部,所述挡水盘对应所述进水缓冲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的下端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出水缓冲腔,所述冷却液出口开设于所述出水缓冲腔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水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机构还包括接水盘和若干支撑件,各所述支撑件均设置于所述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清世周庆国樊明轩
申请(专利权)人:信义玻璃工程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