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744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包括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汽水分离器及真空泵冷却器;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器的气侧出口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气侧入口相连通,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出口与汽水分离器的入口相连通,汽水分离器的出水口及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的出水口与真空泵冷却器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真空泵冷却器的放热侧出口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工作液入口相连通,该系统能够有效的壁面机组在高背压下运行容易出现抽干空气能力偏低、叶轮裂纹、汽蚀及汽水分离器溢流量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
本技术属于火电机组真空获取设备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水环式真空泵因具备高真空度、低噪音、节能、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等优点,在大容量火电机组凝汽系统抽气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绝大多数为平面圆盘式。在实际运行中,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汽气混合物经传统冷凝喷嘴后部分凝结,缩小了圆盘式真空泵有限的进气空间,降低了真空泵抽干空气能力,机组高背压时尤为明显。2.汽气混合物中夹带的水分以及凝结水进入真空泵,可能导致叶轮产生水击现象,甚至可能造成叶轮出现裂纹或断裂的极端情形,而冷凝喷嘴的存在加剧了这一现象,机组高背压时尤为明显。3.机组高背压时,真空泵吸入口汽气混合物中含汽量明显增多,大量热蒸汽进入真空泵使得泵内工作液温度快速升高,从而明显降低真空泵抽吸能力,并增加真空泵汽蚀风险。4.机组高背压时,自汽水分离器而来的大量水直接溢流至地沟(凝结水未回收),凝结水损失严重。而传统真空泵工作液降温方案(如冷却水增设制冷装置方案、工作液增设制冷装置方案、补水增设制冷装置方案等)仅关注工作液温度升高后的治理,未从本质上防治工作液温度升高,关键之一是未能有效解决真空泵吸入口汽气混合物夹带过多水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安全性等因素,传统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在机组高背压下运行较易出现的抽干空气能力偏低、叶轮裂纹、汽蚀、汽水分离器溢流量过大等问题,依靠单纯降低工作液温度等方法并不能完全、有效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该系统能够有效的壁面机组在高背压下运行容易出现抽干空气能力偏低、叶轮裂纹、汽蚀及汽水分离器溢流量过大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适用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包括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汽水分离器及真空泵冷却器;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的气侧出口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气体入口相连通,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出口与汽水分离器的入口相连通,汽水分离器的出水口及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的出水口与真空泵冷却器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真空泵冷却器的放热侧出口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工作液入口相连通。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的出水口通过凝结水出口阀与真空泵冷却器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内设置有折板式冷却器。还包括冷冻水进水管道、冷却水进水管道、冷冻水回水管道及冷却水回水管道,其中,冷冻水进水管道及冷却水进水管道均与真空泵冷却器的吸热侧入口及折板式冷却器的入口相连通,冷冻水回水管道及冷却水回水管道均与真空泵冷却器的吸热侧出口及折板式冷却器的出口相连通。还包括补水管道,其中,补水管道与真空泵冷却器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补水管道上设置有补水阀。还包括汽水分离器溢流水回收管道,其中,回收管道与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的出水管道相连通,混合点后设置有放水阀。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适用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在具体操作时,通过在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入口处增加布置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对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入口处的汽气混合物进行充分冷却,使得汽气混合物温度明显降低,同时对汽气混合物在泵前进行分离,降低进入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中混合物的总体积流量,同时降低返回至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工作液温度,提高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抽干空气能力,降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水击可能性,有效避免叶轮裂纹的问题。另外,随着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工作液温度降低,不凝结气体中的含水量大幅减少,从而显著提高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抗汽蚀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2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2为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3为汽水分离器、4为真空泵冷却器、5为凝结水出口阀、6为S形存水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考图2,本技术所述的适用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包括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1、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2、汽水分离器3及真空泵冷却器4;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1的气侧出口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2的气侧入口相连通,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2的出口与汽水分离器3的入口相连通,汽水分离器3的出水口及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1的出水口与真空泵冷却器4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真空泵冷却器4的放热侧出口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2的工作液入口相连通。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1的出水口通过止回阀5与真空泵冷却器4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1内设置有折板式冷却器。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冷冻水进水管道、冷却水输入管道、冷冻水回水管道及冷却水回水管道,其中,冷冻水进水管道及冷却水进水管道均与真空泵冷却器4的吸热侧入口及折板式冷却器的入口相连通,冷冻水回水管道及冷却水回水管道均与真空泵冷却器4的吸热侧出口及折板式冷却器的出口相连通。本技术还包括补水管道,其中,补水管道与真空泵冷却器4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补水管道上设置有补水阀。本技术还包括汽水分离器溢流水回收管道,其中,回收管道与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1的出水管道相连通;混合点后设置有放水阀。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为:来自凝汽器抽真空区的水蒸汽-不凝结气体混合物进入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1中进行冷凝分离,其中,经冷却分离后的不凝结气体进入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2中,然后再由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2排入汽水分离器3中进行汽水分离,其中,汽水分离器3分离出的气体排入大气中,汽水分离器3分离出的水、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11分离出的水及补水管道输出的补充水一起进入到真空泵冷却器4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水进入到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2中,用于维持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2的水环并降低水环的温度,其中,真空泵冷却器4中冷却水的来源有两路,其中一路取自凝汽器冷却水;另一路取自空调机组冷冻水或其它冷水(如深井水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1)、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2)、汽水分离器(3)及真空泵冷却器(4);/n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1)的气侧出口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2)的气侧入口相连通,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2)的出口与汽水分离器(3)的入口相连通,汽水分离器(3)的出水口及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1)的出水口与真空泵冷却器(4)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真空泵冷却器(4)的放热侧出口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2)的工作液入口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1)、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2)、汽水分离器(3)及真空泵冷却器(4);
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1)的气侧出口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2)的气侧入口相连通,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2)的出口与汽水分离器(3)的入口相连通,汽水分离器(3)的出水口及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1)的出水口与真空泵冷却器(4)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真空泵冷却器(4)的放热侧出口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2)的工作液入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1)的出水口通过凝结水出口阀(5)与真空泵冷却器(4)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置冷凝式汽气分离装置(1)内设置有折板式冷却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平面圆盘式水环真空泵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林琳周刚井新经王宏武张奔周元祥李杨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