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测微阵列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744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液检测微阵列及其制作方法,该微阵列由基片及扣盖在该基片上的盖片组成,基片上覆有刚性结合的多孔二氧化硅薄膜,膜上牢固地吸附有可与血型、病原体成分及其抗体发生反应的检测蛋白探针序列,盖片的顶面设置有加样孔、微阵列阅读窗,盖片密封地扣盖在基片上,盖片与检测微阵列之间有0.1-1.0mm的间隙;由于采用封闭式的检测体系,避免了污染环境;同时由于多孔二氧化硅薄膜能非特异性吸附蛋白抗原、抗体,检验结果稳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的血液检测微阵列的制作方法包括基片的制作、蛋白探针微阵列的制作以及血液检测微阵列封装步骤,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用于制作包含任意蛋白探针的检测微阵列/蛋白芯片,工艺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卫生用品,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血型鉴定和输血传播相关病原体检测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关键环节。目前,献血工作中主要使用血凝技术进行血型鉴定,使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金标免疫层析技术进行输血传播相关病原体检测。近年来,也有采用生物芯片技术来进行检测的研究报道。血凝技术是血型鉴定的经典方法,实现条件简单,但是其检测体系开放,对环境有较大的污染,对试验人员构成暴露危险。进行ELISA需要多次温育、洗涤并进行吸光度测定,需要较长的实验时间(不低于120分钟)和专用实验设备,不适合装备简单、需要快速报告结果的场合,如街头无偿献血的检验。胶体金免疫层析产品很好地解决了ELISA对设备的依赖、速度也很快,但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对每一个检测靶抗原都需要两个特异性的抗体,开发难度较大,也难以实现多靶标联合检测,目前的胶体金免疫层析产品都是单项检测试纸条/卡,每增加一个检测项目,就要增加一次检测操作,也难以形成统一的质控。目前新兴的生物芯片技术,特别是蛋白芯片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指标检验并行处理的方法,有效地克服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缺点。但是,目前报道的蛋白芯片主要使用戊二醛处理的玻璃等作为固相支持物,戊二醛处理的玻璃等固相支持物对核酸探针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对作为芯片探针的蛋白质则吸附能力不佳,以此制作的蛋白芯片均一性不好,检验结果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血液检测微阵列,该检测微阵列将血型物质、血型抗原、病原体抗原、病原体抗体及其它检测目的物,有序地固定在覆盖有多孔二氧化硅薄膜的玻片、塑料片、陶瓷片等基片上,形成蛋白检测探针微阵列,可用于对献血者、患者进行快速血液检验,并且由于采用封闭式的检测体系,避免污染环境。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血液检测微阵列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利用基片上刚性结合的多孔二氧化硅薄膜来吸附、固定检测探针的制作方法,还可用于制作其它生物芯片。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血液检测微阵列,由基片1及扣盖在该基片上的盖片2组成,所述基片1上有刚性结合的多孔二氧化硅薄膜6,膜上牢固地吸附有可与血型、病原体成分及其抗体发生反应的检测探针3,所述检测探针有序排列为点阵形成微阵列4,所述盖片2的顶面上设置有加样孔5及透明阅读窗7,盖片2密封地扣盖在多孔玻璃基片1上,所述盖片2与检测点阵之间有0.1-1.0mm的间隙。进一步,所述基片1上的多孔二氧化硅薄膜6,能非特异性吸附蛋白抗原、抗体;进一步,所述微阵列检测探针3选自血型A物质、B物质、血型A抗体、B抗体、D抗体、抗HBsAg、HCV重组抗原、HCV抗体、HIVp24、HIVgp36、HIVp24抗体、HIVgp36抗体、TP重组抗原、羊抗人IgG中的一种或多种分别固定在多孔二氧化硅薄膜上,形成有序的阵列化排列; 进一步,所述盖片2的顶面设有条形码8,该条形码标识有微阵列检测内容及探针排列方式;进一步,所述基片1为玻片、塑料片或陶瓷片。一种血液检测微阵列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制作多孔二氧化硅薄膜覆盖的基片取普通载玻片、透明塑料片或陶瓷片,按常规方法清洁表面备用;并在该上载玻片覆盖1-20% Na2SiO3100ul/cm2;迅速干燥后浸入0.05-0.5mol/L盐酸溶液中5-60min;去离子水浸泡3min以上3次;在180℃-300℃的条件下反应10-60min,该载玻片表面上形成一层10-500nm的多孔二氧化硅微薄膜层,即获得微阵列基片;b制作探针微阵列将检测探针、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分别固定在制作好的微阵列基片上,形成有序的的微阵列,然后以小牛血清白蛋白或聚乙二醇封闭、干燥;C封装血液检测微阵列将盖片密封地扣盖在带有检测探针微阵列的基片上,盖片与检测微阵列之间保留0.1-1.0mm的间隙;进一步,步骤b中的检测探针为将血型A物质、B物质、血型A抗体、B抗体、D抗体、抗HBsAg、HCV重组抗原、HCV抗体、HIVp24、HIVgp36、HIVp24抗体、HIVgp36抗体、TP重组抗原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步骤c中的盖片上可贴上标识该微阵列检测内容及探针排列方式的条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血液检测微阵列,利用多孔二氧化硅薄膜对蛋白质的强吸附作用,可以固定任意种类的抗原、抗体作为微阵列的检测探针,并且这种强吸附作用与多孔二氧化硅层的厚度、孔径相关,多孔二氧化硅层的厚度、孔径容易通过其生成反应的化学物质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来控制,使得这种方法制作的微阵列基片的批间差异小;同时由于采用封闭式的检测体系,避免了污染环境。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利用多孔玻璃基片吸附技术,把需要检测的目的抗原或抗体相对应的抗体或抗原固定在特殊制作的玻璃基片上形成检测微阵列,可用于制作包含任意蛋白探针的微阵列蛋白芯片,工艺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血液检测微阵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血液检测微阵列基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血液检测微阵列,包括由基片及扣盖在该基片上的盖片组成,所述基片1上有检测微阵列,由牢固吸附在基片上的蛋白探针组成的有序点阵3,所述盖片2的顶面上设置有加样孔4、微阵列阅读窗5,盖片2密封地扣盖在基片1上。检测人员可以通过盖片2顶面上的阅读窗5观察蛋白探针点阵的颜色变化,也可以使用芯片扫描仪读片判断结果。实施例1目视血液检测微阵列的制作及检测a制作多孔二氧化硅薄膜覆盖的玻璃基片取普通载玻片,按常规方法清洁表面备用;并在该上载玻片覆盖1%Na2SiO3100ul/cm2;迅速干燥后浸入0.05mol/L盐酸溶液中5min;去离子水浸泡3min以上3次;在180℃的条件下反应10min,该载玻片表面上形成一层10-500nm的多孔二氧化硅微薄膜层,即获得微阵列基片; b制作微阵列蛋白探针以抗A抗体、抗B抗体、抗HBsAg、HCV重组抗原、HIV P24、HIV gp36和梅毒重组抗原作为检测探针,以羊抗人IgG作为阳性对照,以胎牛血清白蛋白作为阴性对照,分别固定在制作好的微阵列基片上,形成3×3的微阵列,阵列内每个点直径1mm,间隔2mm,然后以小牛血清白蛋白封闭、干燥;c封装血液检测微阵列将盖片密封地扣盖在带有检测探针微阵列的基片上,即制得血液检测微阵列;d血液检测与结果判读检测操作取20ul献血者血液,溶于180ul含1%SDS和0.1-5mmol/L金标Clq的0.1mol/L pH7.4PBS中,将溶血液加入到微阵列表面,5min后,用1%SDS的0.1mol/L pH7.4PBS洗涤微阵列。结果判读羊抗人IgG位点呈色表明检测结果有效,否则应更换检测阵列再次检测;抗A位点呈色而抗B位点不呈色,表明献血者为A型;抗B位点呈色而抗A位点不呈色,表明献血者为B型;抗A位点呈色且抗B位点呈色,表明献血者为AB型;抗A位点和抗B位点都不呈色,表明献血者为O型;血型A物质位点呈色,表明献血者可能是B型或O型;血型B物质位点呈色,表明献血者可能是A型或O型;血型A物质、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血液检测微阵列,由基片(1)及扣盖在该基片上的盖片(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片(1)上有刚性结合的多孔二氧化硅薄膜(6),膜上牢固地吸附有可与血型、病原体成分及其抗体发生反应的检测探针(3),所述检测探针有序排列为点阵形成微阵列(4),所述盖片(2)的顶面上设置有加样孔(5)及透明阅读窗(7),盖片(2)密封地扣盖在多孔基片(1)上,所述盖片(2)与检测点阵之间有0.1-1.0mm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天伦府伟灵赵树铭菅强黎儒青肖瑞卿张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