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7357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方法,选取玻璃组分,加入适量的光敏剂和晶核剂,高温熔制、拉制或浇注成片状,经研磨抛光成玻璃片,依次经光辐照、高温及酸腐蚀处理,制备出具有微流通道、液池、高压隔离结构和集成电极用孔穴阵列的玻璃芯片,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或高温裂解法在玻璃孔穴中集成纳米碳管工作电极,参比电极、电泳分离电极分别集成在相应孔穴中,经封装而成。该微流控芯片具有电泳分离、反应及电化学检测功能,结构稳定、寿命长,信噪比低、检测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理、化学、电子和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度集成的。该微流控芯片的主要核心技术在于光敏微晶玻璃芯片材料的制备及纳米碳管电极的集成。具有反应、分离、检测等多种功能,适用于全部分析领域,包括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卫生、刑事科学及国防等。
技术介绍
微流控芯片是微型全分析系统的核心,代表着分析仪器走向微型化、集成化的发展方向,旨在通过分析化学、微机电加工、材料科学、电子学、以及生物学、医学的交叉,实现分析系统从试样处理到检测的整体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和便携化。其优点在于通过芯片通道中自动的微流控操作,显著降低消耗,而且使分析速度大大提高、费用显著下降。它以分析化学为基础,以微机电加工技术为依托,以微管道网络为结构特征,适用于全部分析领域,包括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卫生、刑事科学及国防等。微流控芯片的最终发展状况取决于微型化的化学反应、分离以及检测系统的集成程度。在信号的检测收集方面,同时拥有高度灵敏度和兼容性的电化学方法已成为芯片检测的主要手段。其检测体积小,在尺寸上和芯片实验室的概念匹配,可直接将电极集成在芯片上,对有电化学反应的物质响应很高,可以广泛地用于氨基酸、肽、碳水化合物、神经递质、药物、无机离子等的检测,设备简单、价格低廉,便于推广使用。目前有关基于电化学检测的微流控芯片的报道很多,其芯片材料主要有玻璃、石英或高聚物。对于上述芯片材料,玻璃或石英玻璃芯片具有结构稳定性、电渗性能好,寿命长等优点,但其加工困难。高聚物芯片材料加工方便,但结构稳定性较差,不能满足长期测试的需要。就电化学检测电极而言,电极与待测试样接触面积越小,信噪比越高。电极尺寸减小有利于提高传质速度、响应迅速和信噪比高等电化学性质。当电极的尺寸进一步减小到纳米级时,不仅适合于微区和痕量分析及进行快扫伏安和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具有更高的稳态电流密度和更短的响应时间,而且具有极高的传质速度和极高的分辨率。据此可在大量不可逆反应物质存在下,测定痕量可逆性好的电化学活性物质。但目前检测电极材料主要为金属膜材料,与待测液体接触面积较大,这样信噪比就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问题,提供一种集成有电化学检测功能的,该微流控芯片具有良好的光化学加工性能、良好的电泳分离性能和良好的电化学检测性能。一种,包括如下步骤(1)、玻璃芯片的制备选取Li2O-Al2O3-SiO2玻璃组分,加入适量的光敏剂和晶核剂,高温熔制、拉制或浇注成片状,研磨抛光成厚度为0.2mm-2.0mm的玻璃片,依次经光辐照、热处理和酸腐蚀处理,在玻璃芯片上获得用于电泳分离的微流通道、储存液体用的液池、消除高压影响的高压隔离结构以及贯穿于玻璃芯片材料的用于集成电极的孔穴结构;微流通道宽度为10-100微米、深度为10-40微米;(2)、纳米碳管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及对电极的集成在与上述同组分的玻璃基片上印刷电极引线,再将第一步制得的玻璃芯片和带电路的玻璃基片键合,键合温度为400-600℃,在电化学工作电极微米孔中利用电镀法负载催化剂,制备催化剂所使用的电镀液为含有铁、钴和/或镍的盐溶液,或与稀土金属盐的混合溶液,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或高温裂解法合成纳米碳管电极,在参比电极孔穴中沉积银丝后,通过阳极氧化制备Ag/AgCl参比电极;在分离电极孔穴位置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电泳分离金属铂电极;(3)、封装取石英玻璃片,在相对于玻璃芯片中液池的位置处打孔,作为样品、缓冲液注入以及废液排放的通道,再将该玻片与集成电极后的芯片材料键合,得微流控芯片。所述的晶核剂为银、铜、金、银氧化物、铜氧化物、银盐、铜盐和/或金盐。所述的光敏剂为锡氧化物、锡盐、铈氧化物和/或铈盐。所述的光辐照处理为将刻有微流通道、液池、微米孔图形的掩模固定在玻璃片上,利用100W-500W紫外光源对玻璃辐照处理1-5小时,微米孔处的光辐照时间为微流通道、液池辐照时间的2倍。所述的玻璃热处理为将紫外光辐照后的玻璃片置于400-800℃的高温中保温1.0-5.0小时后,缓慢冷却退火。所述的酸腐蚀为将热处理后的玻璃侵入氢氟酸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腐蚀时间3.0-10.0小时,获得含有所需微流通道结构、液池以及微米孔学的芯片材料,其中混合溶液中HF含量为0.1mol/L,HCl含量为0.12mol/L。所述的纳米碳管电极的制备中电镀液为含有硫酸镍、硫酸钴和/或硫酸铁与硼酸的混合溶液,各硫酸盐的浓度为0.01-0.1mol/L,硼酸含量为0.03mol/L,电镀电压10V,电镀时间30秒,所获得的催化剂镍膜、钴膜和/或铁膜厚度为10-200nm;利用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微米孔中集成纳米碳管电极微波功率100-500W,线圈励磁电流5-30A,等离子体腔体内压力200-1000Pa,甲烷流量5立方厘米每分钟,氢气流量200立方厘米每分钟,合成反应时间10-30min;或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微米孔中集成纳米碳管电极热丝功率100-2000W,合成腔体内压力1000-4000Pa,甲烷流量5立方厘米每分钟,氢气流量200立方厘米每分钟,合成时间10-30min;或利用高温裂解法在微米孔中集成纳米碳管电极合成温度400-600℃,腔体内压力1000-4000Pa,甲烷流量5立方厘米每分钟,氢气流量200立方厘米每分钟,合成时间10-30min。气体流量为标准状态下的量。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主要优点1所选择的玻璃芯片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化学加工性能,便于纳米碳管电极的集成,且化学稳定性好,液池和微流通道具有重复性好、易加工、不易产生死体积等优点;2纳米碳管工作电极集成在玻璃芯片材料的孔穴中,结构稳定,电化学检测性能优异,传质速度快,易建立稳态传质,信噪比极低;3可将纳米碳管电极以阵列形式分布于芯片上,电极数量众多,芯片寿命长;4芯片具有微型化、集成化的特点,具有分离、反应及检测功能,检测灵敏度高,可用于痕量分析,范围广,适用于有电化学响应的全部分析领域。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A玻璃芯片材料制成(1)玻璃熔制与玻璃片制作按照以下各重量百分比64.32%SiO2、4.60%Al2O3、25.65%Li2O、3.69%K2O、0.71%Na2O、1.26%ZnO、0.025%CeO2、0.017%SnO2、0.061%Ag2O、0.25%Sb2O3,取上述物质配成混合料,在1500℃的温度条件下熔制成玻璃液,熔制时间随温度变化,将玻璃液拉制成片状后,研磨抛光成厚0.8mm的玻璃片;(2)光辐照处理将刻有微流通道、液池、微米孔等图形的掩模固定在玻璃片上,利用300W紫外光源对玻璃辐照处理3小时,处理时间与紫外光源功率成反比关系。微米孔处的光辐照时间为微流通道、液池等辐照时间的2倍;(3)玻璃热处理将紫外光辐照后的玻璃片置于520℃的高温中保温2.5小时后,缓慢冷却退火。(4)酸腐蚀将热处理后的玻璃侵入氢氟酸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腐蚀时间5小时,获得含有所需微流通道结构、液池以及微米孔穴的芯片材料。混合溶液中HF含量为0.1mol/L,HCl含量为0.12mol/L。B电极集成(1)在一平板玻璃上印刷好电极引线后,将其与过程A所制得的含有微流通道、液池、微米孔的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玻璃芯片的制备:选取Li↓[2]O-Al↓[2]O↓[3]-SiO↓[2]玻璃组分,加入适量的光敏剂和晶核剂,高温熔制、拉制或浇注成片状,研磨抛光成厚度为0.2mm-2.0mm的玻璃片 ,依次经光辐照、高温和酸腐蚀处理,在玻璃片上刻蚀出微流通道、液池、高压隔离结构和用于集成电极的孔穴; (2)、纳米碳管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及对电极的集成:在与上述同组分的玻璃基片上印刷电极引线,再将第一步制得的玻璃芯片和带电路的玻璃基 片键合,键合温度为400-600℃,在电化学工作电极微米孔中负载催化剂,催化剂为所使用的电镀液含有铁、钴和/或镍的盐溶液,或与稀土金属盐的混合溶液,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或高温裂解法合成纳米碳管电极,在参比电极孔穴中沉积银丝后,通过阳极氧化制备Ag/AgCl参比电极;在分离电极孔穴位置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电泳分离金属铂电极;(3)、封装:取石英玻璃片,在相对于玻璃芯片中液池的位置处打孔,再将该玻片与集成电极后的芯片材料键合,得微流控芯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升高汪建华杨茂荣李艳琼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