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便捷支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728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便捷支架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撑板、通孔、支撑脚、固定转轴、支撑座、转动轴和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支架底部设置了支撑座,通过支撑座对支撑杆进行移动控制,支撑座内部采用棘轮和棘爪的连接方式对支撑杆的移动进行控制,便于支撑杆底部进行推进,且对支撑杆的复位角度进行限制,便于对支架进行多角度调节,对支撑杆自动进行固定,且在固定座左端设置了复位机构,通过按下复位机构的推杆即可断开支撑杆的限位,即可对支撑杆进行复位折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便捷支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便捷支架装置。
技术介绍
便携式计算机是指移动性能较高的个人笔记本电脑产品,通常来说12英寸及以下、重量不超过2kg的都可以算作是便携式笔记本,便携式笔记本首要考虑的是笔记本电脑的便携性,有时为了追求轻薄而甚至牺牲部分性能和功能。在笔记本使用时需要通过支架进行支撑,以满足使用者使用时所需的倾斜度,增加使用舒适度,但现有的支架倾斜角度一般通过旋钮进行拧紧固定,或者通过卡槽进行支撑,通过旋钮固定方式操作繁琐,且固定效果差,通过卡槽固定的支撑角度固定,不便于根据使用者需要进行多角度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便捷支架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支架倾斜角度一般通过旋钮进行拧紧固定,或者通过卡槽进行支撑,通过旋钮固定方式操作繁琐,且固定效果差,通过卡槽固定的支撑角度固定,不便于根据使用者需要进行多角度调节。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便捷支架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座,用于对支撑杆的移动进行控制;支撑杆,用于对支撑板进行支撑;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设置有两个,且呈前后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设置有两根,且分别与两个支撑座进行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内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板顶端右侧通过螺栓与支撑脚相互锁固,所述支撑板内部右侧通过固定转轴与支撑座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前后两侧中部分别通过转动轴与支撑杆一端进行转动连接,且支撑杆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支撑座相互锁固。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座由外壳、滑槽、活动转轴、棘轮、支板、棘爪、光杆、支撑弹簧和复位机构组成,所述外壳前端横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转轴后端贯穿滑槽与棘轮圆心处相互插接,且棘轮沿活动转轴进行转动,所述支板顶端设置有棘爪,且棘爪顶端与棘轮相互啮合,所述支板左右两侧均竖直贯穿有光杆,所述支板底端通过支撑弹簧与外壳进行弹性连接,且支撑弹簧套接在光杆外侧,所述支板左端通过转轴与复位机构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活动转轴前端通过螺栓与支撑杆相互锁固。进一步的,所述复位机构由推杆、限位管、连接转轴和连杆组成,所述推杆横向贯穿限位管伸入至外壳内,所述推杆右端通过连接转轴与连杆一端进行转动连接,且连杆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支板进行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管与外壳左侧壁进行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活动转轴表面呈光滑状,且滑槽内壁与活动转轴贴合。进一步的,所述棘轮外侧的卡齿呈逆时针弧形状倾斜,且棘爪从右至左向上呈弧形状倾斜。进一步的,所述光杆表面呈光滑状,且支板内壁与光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弹簧延展时,连杆从左至右向下呈四十五度角倾斜。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和支撑杆均采用不锈钢材质。进一步的,所述棘轮和棘爪均采用45号钢材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支架底部设置了支撑座,通过支撑座对支撑杆进行移动控制,支撑座内部采用棘轮和棘爪的连接方式对支撑杆的移动进行控制,便于支撑杆底部进行推进,且对支撑杆的复位角度进行限制,便于对支架进行多角度调节,对支撑杆自动进行固定,且在固定座左端设置了复位机构,通过按下复位机构的推杆即可断开支撑杆的限位,即可对支撑杆进行复位折叠。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撑座内部结构左视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图3的A区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支板结构示意图。图中:支撑板-1、通孔-2、支撑脚-3、固定转轴-4、支撑座-5、转动轴-6、支撑杆-7、外壳-51、滑槽-52、活动转轴-53、棘轮-54、支板-55、棘爪-56、光杆-57、支撑弹簧-58、复位机构-59、推杆-591、限位管-592、连接转轴-593、连杆-59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便捷支架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座5,用于对支撑杆7的移动进行控制,对支撑杆7的支撑角度进行控制;支撑杆7,用于对支撑板1进行支撑,对支撑板1进行支撑倾斜;其中,支撑座5设置有两个,且呈前后对称设置,对两根支撑杆7的移动进行控制;其中,支撑杆7设置有两根,且分别与两个支撑座5进行连接,对支撑板1前后两侧进行支撑。其中,所述支撑板1内中部开设有通孔2,所述支撑板1顶端右侧通过螺栓与支撑脚3相互锁固,所述支撑板1内部右侧通过固定转轴4与支撑座5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1前后两侧中部分别通过转动轴6与支撑杆7一端进行转动连接,且支撑杆7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支撑座5相互锁固。其中,所述支撑座5由外壳51、滑槽52、活动转轴53、棘轮54、支板55、棘爪56、光杆57、支撑弹簧58和复位机构59组成,所述外壳51前端横向开设有滑槽52,所述活动转轴53后端贯穿滑槽52与棘轮54圆心处相互插接,且棘轮54沿活动转轴53进行转动,所述支板55顶端设置有棘爪56,且棘爪56顶端与棘轮54相互啮合,所述支板55左右两侧均竖直贯穿有光杆57,所述支板55底端通过支撑弹簧58与外壳51进行弹性连接,且支撑弹簧58套接在光杆57外侧,所述支板55左端通过转轴与复位机构59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活动转轴53前端通过螺栓与支撑杆7相互锁固。其中,所述复位机构59由推杆591、限位管592、连接转轴593和连杆594组成,所述推杆591横向贯穿限位管592伸入至外壳51内,所述推杆591右端通过连接转轴593与连杆594一端进行转动连接,且连杆594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支板55进行转动连接,所述限位管592与外壳51左侧壁进行螺纹连接。其中,所述活动转轴53表面呈光滑状,且滑槽52内壁与活动转轴53贴合,对活动转轴53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其中,所述棘轮54外侧的卡齿呈逆时针弧形状倾斜,且棘爪56从右至左向上呈弧形状倾斜,使棘爪56对棘轮54的旋转方向进行限制。其中,所述光杆57表面呈光滑状,且支板55内壁与光杆57贴合,对支板55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制。其中,所述支撑弹簧58延展时,连杆594从左至右向下呈四十五度角倾斜,使推杆591向右推动连杆594顶端时,使连杆594右端向下挤压。其中,所述转动轴6和支撑杆7均采用不锈钢材质,硬度高,不易损坏,且不易生锈。其中,所述棘轮54和棘爪56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便捷支架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支撑座(5),用于对支撑杆(7)的移动进行控制;/n支撑杆(7),用于对支撑板(1)进行支撑;/n其中,所述支撑座(5)设置有两个,且呈前后对称设置;/n其中,所述支撑杆(7)设置有两根,且分别与两个支撑座(5)进行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便捷支架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座(5),用于对支撑杆(7)的移动进行控制;
支撑杆(7),用于对支撑板(1)进行支撑;
其中,所述支撑座(5)设置有两个,且呈前后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支撑杆(7)设置有两根,且分别与两个支撑座(5)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便捷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内中部开设有通孔(2),所述支撑板(1)顶端右侧通过螺栓与支撑脚(3)相互锁固,所述支撑板(1)内部右侧通过固定转轴(4)与支撑座(5)进行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1)前后两侧中部分别通过转动轴(6)与支撑杆(7)一端进行转动连接,且支撑杆(7)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支撑座(5)相互锁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便捷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5)由外壳(51)、滑槽(52)、活动转轴(53)、棘轮(54)、支板(55)、棘爪(56)、光杆(57)、支撑弹簧(58)和复位机构(59)组成,所述外壳(51)前端横向开设有滑槽(52),所述活动转轴(53)后端贯穿滑槽(52)与棘轮(54)圆心处相互插接,且棘轮(54)沿活动转轴(53)进行转动,所述支板(55)顶端设置有棘爪(56),且棘爪(56)顶端与棘轮(54)相互啮合,所述支板(55)左右两侧均竖直贯穿有光杆(57),所述支板(55)底端通过支撑弹簧(58)与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金萍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