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龙头中转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235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混合龙头中转件,混合龙头包括外壳本体,外壳本体包括冷水进水孔、热水进水孔以及混合出水孔,其中,混合龙头中转件包括中转件本体,该中转件本体的下部设有与冷水进水孔连通的第一进水口,与热水进水孔连通的第二进水口以及与混合出水孔连通的下出水口,该中转件本体的上部设有与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第一上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第二上出水口以及与下出水口连通的上进水口。借助本案实现一种外壳本体可以适配两种混合阀芯,提升外壳本体使用灵活性,解决因生产两种外壳本体而带来的高生产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龙头中转件
本技术涉及水龙头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混合龙头中转件。
技术介绍
混合龙头是一种具有调节水温能力的龙头,其主要包括龙头外壳和混合阀芯。混合阀芯包括冷水进水口、热水进水口以及混合出水口,市场上的混合阀芯常见的结构有两种:第一种混合阀芯的冷水进水口、热水进水口以及混合出水口均设在混合阀芯本体底部,实现底部进水和底部出水;第二种混合阀芯的冷水进水口和热水进水口设在混合阀芯本体底部,混合出水口设在混合阀芯本体侧部,实现底部进水和侧部出水。因此两种混合阀芯底部的进水口结构和设置都不一样,所以,生产商往往需要生产两种龙头外壳与上述两种阀芯分别适配组装,而龙头外壳通常采用成本较高的黄铜、铝合金等材料和较复杂的工艺生产,而且生产商需要为此设置两套生产线,因此生产两种龙头外壳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生产一种龙头外壳的生产成本。另外,龙头外壳本身又具有两种结构,一种龙头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和与其一体成型的套筒,另一种龙头外壳包括外壳本体和与其活动连接的套筒。不同的混合阀芯需要适配组装不同的外壳本体和套筒。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龙头中转件,借助本案实现一种外壳本体可以适配两种混合阀芯,提升外壳本体使用灵活性,解决因生产两种外壳本体而带来的高生产成本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混合龙头中转件,混合龙头包括外壳本体,外壳本体包括冷水进水孔、热水进水孔以及混合出水孔,其中,混合龙头中转件包括中转件本体,该中转件本体的下部设有与冷水进水孔连通的第一进水口,与热水进水孔连通的第二进水口以及与混合出水孔连通的下出水口,该中转件本体的上部设有与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第一上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第二上出水口以及与下出水口连通的上进水口。进一步的,所述上进水口延伸至所述上部的侧边。进一步的,外壳本体包括有两个定位孔,所述中转件本体的下部凸设有两个与定位孔匹配的定位凸起。进一步的,所述中转件本体的上部设有两个定位凹槽。进一步的,所述中转件本体的侧部设有环形密封凹槽,该环形密封凹槽内匹配嵌设有密封圈。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混合龙头中转件,龙头外壳最复杂的结构就是外壳本体,采用本案的混合龙头中转件,外壳本体首先可直接与第一种混合阀芯适配组装,将本案组装在该外壳本体后,外壳本体又可适配组装第二种混合阀芯,由此,借助本案实现一种外壳本体并配合相应套筒就可以可以适配两种混合阀芯,提升外壳本体使用灵活性,解决因生产两种外壳本体而带来的高生产成本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适配组装的外壳本体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适配组装的第二种混合阀芯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适配组装的第二种混合阀芯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图4的仰视图;图7为图4的截面图之一;图8为图4的截面图之二;图中:冷水进水孔-11,热水进水孔-12,混合出水孔-13,定位孔-14;第一进水口-21,第二进水口-22,下出水口-23,第一上出水口-24,第二上出水口-25,上进水口-26,定位凸起-27,定位凹槽-28,环形密封凹槽-29;冷水进水口-31,热水进水口-32,混合出水口-3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提供一种混合龙头中转件,用于安装在混合龙头内,混合龙头包括外壳本体,外壳本体包括冷水进水孔11、热水进水孔12、混合出水孔13以及两个定位口,如图1所示,该外壳本体可直接与第一种混合阀芯适配并且外壳本体包括阀槽,冷水进水孔11、热水进水孔12以及混合出水孔13呈正三角形结构分布在阀槽上,与第一种混合阀芯的冷水进水口31、热水进水口32以及混合出水口33一一相对设置。如图4-8所示,本案包括中转件本体,该中转件本体的下部设有与冷水进水孔11连通的第一进水口21,与热水进水孔12连通的第二进水口22以及与混合出水孔13连通的下出水口23。该中转件本体的上部设有与第一进水口21连通的第一上出水口24,与第二进水口22连通的第二上出水口25以及与下出水口23连通的上进水口26。第一/二进水口与第一/二上出水口通过倾斜通道连通。如图2、3所示,第二种混合阀芯的冷水进水口31和热水进水口32对称设在阀芯底部,混合出水口33设在侧部。本案的第一上出水口24和第二上出水口25与第二种混合阀芯的冷水进水口31和热水进水口32一一相通设置。当与第一种混合阀芯适配的外壳本体需要组装第二种混合阀芯时,先将中转件本体嵌入阀槽内,使第一进水口21对准连通冷水进水孔11,第二进水口22对准连通热水进水孔12,然后再将第二种混合阀芯置于中转件本体上部,使第一上出水口24对准连通第二混合阀芯的冷水进水口31,第二上出水口25对准连通第二种混合阀芯的热水进水口32。使用过程中,水路路径为,冷水从冷水进水孔11流出并依次通过第一进水口21、第一上出水口24和第二种混合阀芯的冷水进水口31进入第二种混合阀芯,热水从热水进水孔12流出并依次通过第二进水口22、第二上出水口25和第二种混合阀芯的热水进水口32进入第二种混合阀芯,冷水和热水在第二种混合阀芯混合后,温水从第二种混合阀芯的侧部流出,流出的温水从上进水口26流入中转件本体,并通过下出水口23流向外壳本体的混合出水孔13,最终从混合出水孔13流出,实现出水。这样,龙头外壳最复杂的结构就是外壳本体,采用本案的混合龙头中转件,外壳本体首先可直接与第一种混合阀芯适配组装,将本案组装在该外壳本体后,外壳本体又可适配组装第二种混合阀芯,由此,借助本案实现一种外壳本体并配合相应套筒就可以可以适配两种混合阀芯,提升外壳本体使用灵活性,解决因生产两种外壳本体而带来的高生产成本的问题。优选的,所述上进水口26延伸至所述上部的侧边,以便于温水流入。优选的,所述中转件本体的下部凸设有两个与定位孔14匹配的定位凸起27,以利于快速定位组装中转件本体。优选的,所述中转件本体的上部设有两个定位凹槽28,以利于快速定位组装第二种混合阀芯。优选的,所述中转件本体的侧部设有环形密封凹槽29,该环形密封凹槽29内匹配嵌设有密封圈,防止水在中转件本体从侧部在上下方向流窜。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技术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龙头中转件,混合龙头包括外壳本体,外壳本体包括冷水进水孔、热水进水孔以及混合出水孔,其特征在于,混合龙头中转件包括中转件本体,该中转件本体的下部设有与冷水进水孔连通的第一进水口,与热水进水孔连通的第二进水口以及与混合出水孔连通的下出水口,该中转件本体的上部设有与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第一上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第二上出水口以及与下出水口连通的上进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龙头中转件,混合龙头包括外壳本体,外壳本体包括冷水进水孔、热水进水孔以及混合出水孔,其特征在于,混合龙头中转件包括中转件本体,该中转件本体的下部设有与冷水进水孔连通的第一进水口,与热水进水孔连通的第二进水口以及与混合出水孔连通的下出水口,该中转件本体的上部设有与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第一上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第二上出水口以及与下出水口连通的上进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龙头中转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桂波郭祖明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欧妃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