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截止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723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截止阀,包括阀体以及与阀体相连的阀盖,所述阀体上设有相互连通的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且流入通道与流出通道采用平滑连接,所述流出通道的通道口处设置有可发生形变的隔断件,所述隔断件与阀盖组成的上部空间通过阀盖顶部设置的真空负压接入口与第一真空源连通,第一真空源用以控制隔断件对流出通道的开启与关闭,所述流出通道与第二真空源连通,所述第一真空源与第二真空源为同一真空源或者不同真空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流体尤其是半固态流体的通过性,保证真空截止阀的气密性,延长真空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截止阀
本技术涉及截止阀领域,具体是一种真空截止阀。
技术介绍
现有真空截止阀的设计思路是在流体流动通道上设置一道基梗以及与基梗匹配的皮碗,并通过控制皮碗的形变来实现基梗与皮碗的贴合、分离,进而实现流体流动通道的开启与关闭。另外,有些设计为了更好地实现基梗与皮碗之间的贴合与分离,通过增加弹簧、推杆等结构来增强皮碗的变形反应速度。现有真空截止阀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基梗设置在流体流动通道上,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流体的流动受到一定的阻碍,尤其是当流体为半固态时,会导致半固态流体需要翻越基梗才能通过截止阀,基梗势必会导致流体流速减慢、甚至是流体卡在基梗处,进而影响真空截止阀的通过性甚至是正常使用。而为了起到截止作用,基梗的高度又不能做得太低,因此,现有真空截止阀的基梗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流体流动。(2)现有结构的真空截止阀依靠的是皮碗与基梗之间的贴合来实现流体流动通道的阻断,而皮碗与基梗之间的贴合,依靠的是皮碗自身的弹力以及弹簧、推杆之类的加强件的作用力,但是皮碗与基梗之间属于线接触,而基梗两侧的压强是不等的,或者说差距较大,基梗的一侧为大气压,而另一侧为真空负压,这样的压强差势必导致皮碗会向真空负压侧倾斜,皮碗与基梗的接触也变成了非理想情况下的接触,本来理想情况下,皮碗的最低点应该落在基梗上,现在基梗两侧压强本身不平衡,导致皮碗的最低点会落在基梗的压强较大的一侧(真空负压一侧),长此以往,导致基梗与皮碗之间无法严丝合缝地贴合,即皮碗与基梗无法完全阻断流体流动通道,从而使得真空截止阀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截止阀,解决现有真空截止阀容易影响流体尤其是半固态流体的通过性,以及真空截止阀容易失效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截止阀,包括阀体以及与阀体相连的阀盖,所述阀体上设有相互连通的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且流入通道与流出通道采用平滑连接,所述流出通道的通道口处设置有可发生形变的隔断件,所述隔断件与阀盖组成的上部空间通过阀盖顶部设置的真空负压接入口与第一真空源连通,第一真空源用以控制隔断件对流出通道的开启与关闭,所述流出通道与第二真空源连通,所述第一真空源与第二真空源为同一真空源或者不同真空源。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的中心线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所形成的夹角为大于等于90度且小于180度。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的中心线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所形成的夹角为大于等于120度且小于等于145度。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断件为弹性膜片,该弹性膜片在自然状态下呈上凹下凸并贴合在流出通道的通道口,实现流体通道截止;该弹性膜片在阀盖上的真空负压接入的情况下,其状态由上凹下凸变为上凸下凹并脱离流出通道的通道口,实现流体通道打开。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膜片为橡胶材质的碗状结构。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流出通道的中心线穿过隔断件的最低点,且隔断件在自然状态下其最低点位于流出通道内。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断件位于流出通道的通道口的正上方,所述真空负压接入口位于隔断件的正上方。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一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于隔断件与阀盖之间。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流出通道的通道口处设置为环状斜面,该环状斜面较低的一侧位于流出通道的内壁上。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断件上设有与所述环状斜面相匹配的环状凸起。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摒弃了传统的基梗设计,将原来的通道设置为相互连通的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且流入通道与流出通道采用平滑连接,流入通道与流出通道的连接处没有凸起、基梗之类的阻断结构,流入通道的通道口与流出通道的通道口之间不存在任何阻挡,流体沿着流入通道进入到流出通道中,无需翻越任何障碍,这样的设计保证了流体通道的通畅性和流体流速不受影响。(2)本技术在摒弃了基梗的基础上,直接将隔断件设置在流出通道的通道口处,通过开启与阻断流出通道的方式实现对流体通道的通断控制,在自然状态下,隔断件贴合在流出通道的通道口上,隔断件与流出通道实现的是环形接触,受力均匀,且由于流出通道的另一端为真空负压源,因此,隔断件在自身弹力和真空负压的双重作用下,被牢牢地吸在流出通道的通道口处,且没有其他外力来破坏这种平衡式环形接触,从而大大提高了隔断件与流出通道的接触可靠性以及稳定性,能够延长整个真空截止阀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能够加快隔断件的形变恢复速度,使隔断件更快速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将流出通道的通道口牢牢地贴合、阻断,实现对流体的快速截止响应,大大提高了真空截止阀的截止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在竖直面上的投影图;图3为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的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时的真空截止阀结构图;图4为流入通道和流出通道的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时的真空截止阀结构图;图5为流出通道的通道口结构示意图;图6为流出通道与隔断件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阀体,2、阀盖,3、流入通道,4、流出通道,5、隔断件,6、真空负压接入口,7、限位件,41、环状斜面,51、环状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示的一种真空截止阀,包括阀体1以及与阀体1相连的阀盖2,阀体1上设有相互连通的流入通道3和流出通道4,且流入通道3与流出通道4采用平滑连接,流出通道4的通道口处设置有可发生形变的隔断件5,隔断件5与阀盖2组成的上部空间通过阀盖2顶部设置的真空负压接入口6与第一真空源连通,第一真空源用以控制隔断件5对流出通道4的开启与关闭,流出通道4与第二真空源连通,第一真空源与第二真空源为同一真空源或者不同真空源。传统真空截止阀的流体通道是一条直线通道,其为了截流,必须设置基梗结构,通过在通道中设置基梗并配合皮碗结构以实现通道开启与阻断,流体在通道中流动过程中,必须要翻越基梗才能继续流动,这样势必导致流体的流动不论是通过速度还是通畅性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本技术为了解决这个现有难题,做了创新设计,摒弃了传统的基梗设计,将原来的通道设置为相互连通的流入通道3和流出通道4,且流入通道3与流出通道4采用平滑连接,所谓平滑连接,指的是流入通道3与流出通道4的连接处没有凸起、基梗之类的阻断结构,流入通道3的通道口与流出通道4的通道口之间不存在任何阻挡,流体沿着流入通道3进入到流出通道4中,无需翻越任何障碍,这与传统的真空截止阀有本质区别,这样的设计保证了流体通道的通畅性和流体流速不受影响。另外,传统真空截止阀依靠皮碗与基梗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截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以及与阀体(1)相连的阀盖(2),所述阀体(1)上设有相互连通的流入通道(3)和流出通道(4),且流入通道(3)与流出通道(4)采用平滑连接,所述流出通道(4)的通道口处设置有可发生形变的隔断件(5),所述隔断件(5)与阀盖(2)组成的上部空间通过阀盖(2)顶部设置的真空负压接入口(6)与第一真空源连通,第一真空源用以控制隔断件(5)对流出通道(4)的开启与关闭,所述流出通道(4)与第二真空源连通,所述第一真空源与第二真空源为同一真空源或者不同真空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截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以及与阀体(1)相连的阀盖(2),所述阀体(1)上设有相互连通的流入通道(3)和流出通道(4),且流入通道(3)与流出通道(4)采用平滑连接,所述流出通道(4)的通道口处设置有可发生形变的隔断件(5),所述隔断件(5)与阀盖(2)组成的上部空间通过阀盖(2)顶部设置的真空负压接入口(6)与第一真空源连通,第一真空源用以控制隔断件(5)对流出通道(4)的开启与关闭,所述流出通道(4)与第二真空源连通,所述第一真空源与第二真空源为同一真空源或者不同真空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通道(3)和流出通道(4)的中心线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所形成的夹角为大于等于90度且小于1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通道(3)和流出通道(4)的中心线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所形成的夹角为大于等于120度且小于等于14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件(5)为弹性膜片,该弹性膜片在自然状态下呈上凹下凸并贴合在流出通道(4)的通道口,实现流体通道截止;该弹性膜片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仰国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绿公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