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装集成式空气能管道内置加热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712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撬装集成式空气能管道内置加热控制装置,主要涉及油田管道保温降压技术领域。包括空气能热泵撬装块、设置于原油管道内的热水循环管道,所述空气能热泵撬装块包括空气能热泵、保温储罐、循环泵、控制系统,所述空气能热泵的出水口、循环泵的进水口均与保温储罐连通,所述热水循环管道的一端与空气能热泵的进水口连通,另一端伸入到原油管道后返回空气能热泵撬装块与循环泵的出水口连通形成闭合管路,所述空气能热泵、循环泵均与控制系统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加热距离长、安全可靠的优点,特别适用于长距离油井管线的保温降低回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撬装集成式空气能管道内置加热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田管道保温降压
,具体是撬装集成式空气能管道内置加热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油井井口回压是衡量油井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降低油井井口回压,实现管道清蜡,确保油井正常生产,油井产出的原油一般采用燃气加热炉或电加热装置在井口加热后进行外输,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现有的加热技术仍存在的一定的问题:1)采用加热炉加热后的沿程温降造成回压继续升高,由于目前的井口加热炉都是在流程的某一点上对原油进行加热,当油井产出的原油通过炉体时被加热到较高温度,但是随着原油的流动,热量不断散失,管道内原油温度逐步下降,原油粘度逐渐变大,流动阻力加大,油井井口回压升高,只有对原油进行再次加热,才能保证油井的正常外输。但是,通常在油井井口至计量站流程中间安装加热炉一般会受到燃料的制约,为流程中间的燃气加热炉安装气管线或为电加热装置安装动力电缆投资较高,而且容易被盗;2)对于低产井、间歇出油井而言,利用加热炉升温降压安全隐患大,对于低渗透油藏,由于油层渗透率低、供液能力差造成油井产液量低,经常会出现间歇出油现象。由于油井产量低,原油在管道内的流速慢,流动距离很短就会因温降过快发生凝固,造成堵管。而且当油层间歇出油时,油井地面管道内的原油停止流动,井口加热炉如果不立即停止加热,炉腔内的压力则会不断上升,如果安全阀失效,压力得不到释放,水套加热炉便会发生爆炸;如果安全阀有效,爆炸可以避免,但随着大量水蒸气的蒸发,最终会将加热炉中的循环水烧干,造成局部过热而发生盘管爆裂,原油大量外泄而造成火灾事故;3)目前,井口加热炉一般是利用油井伴生的套管气加热,季节变化对气源的影响较大,且伴生轻质油、冷凝水影响烟气达标排放。另外,不同油田油井的天然气组分不同,燃烧器定型难度大,影响烟气排放质量。目前使用的加热炉大部分为水套炉,年限长,内部结水垢,热效率低,造成天然气的浪费。水套炉为压力容器,需定期进行检验;如常压运行,需定期补充加水,增加了日常管理工作量;4)无气源井或利用井口加热炉无法正常升温降压的油井,多数油田采取了冬季将油井倒进单井罐生产,利用罐车拉运原油,人工看井成本、单井罐电加热成本以及罐车拉运成本造成了单拉井运行成本居高不下;5)现有技术中,技术专利:油井管道内置加热清蜡降回压装置(专利号:201520969996.7),在应用过程中受地面燃气单井加热炉及气源限制,若燃气不充分,则加热不稳定,热效率低,降低了油井的天然气产量,并且烟气外排;受加热水曝氧影响,结垢严重,与目前的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生产理念相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撬装集成式空气能管道内置加热控制装置,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加热距离长、安全可靠的优点,特别适用于长距离油井管线的保温降低回压。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撬装集成式空气能管道内置加热控制装置,包括空气能热泵撬装块、设置于原油管道内的热水循环管道,所述空气能热泵撬装块包括空气能热泵、保温储罐、循环泵、控制系统,所述空气能热泵的出水口、循环泵的进水口均与保温储罐连通,所述热水循环管道的一端与空气能热泵的进水口连通,另一端伸入到原油管道后返回空气能热泵撬装块与循环泵的出水口连通形成闭合管路,所述空气能热泵、循环泵均与控制系统信号连接。优选的,所述热水循环管道为耐油耐热管道。优选的,所述保温储罐为不锈钢保温储罐。优选的,所述循环泵为无渗漏循环泵。优选的,所述保温储罐内设有过滤装置。优选的,所述保温储罐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信号连接。优选的,所述热水循环管道内靠近空气能热泵的一端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水循环管道内靠近循环泵的一端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信号连接。优选的,所述热水循环管道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信号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通过通信网络连接有远程控制器。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保温储罐具有保温功能,用于存储循环水;循环泵用于将保温储罐中的循环水排入热水循环管道;空气能热泵用于对循环水进行加热;控制系统用于控制空气能热泵、循环泵的启停;控制系统可安装在计量站或集油阀组,集中安装一套设备同时对多口井进行伴热输送,便于管理,对于零散高回压井,也可在井场安装单井空气能热泵伴热输送进计量站或集油阀组;空气能热泵、保温储罐、循环泵、热水循环管道依次连接,构成闭合回路,热水循环管道中的循环水进入空气能热泵,由空气能热泵将循环水加热至设定温度后排入保温储罐中储存,再由循环泵将保温储罐中加热后的循环水排入热水循环管道,构成热循环;热水循环管道位于原油管道内,随着加热后的循环水的流动,能够对原油管道内的原油进行加热,达到加热原油降回压的目的,本技术的热水循环管道可实现原油管道的长距离加热,降压效果明显,且热水可循环使用,节能高效,使油井全年在低回压工况下运行,减少管线穿孔,降低设备及管柱载荷,降低运行管理工作量。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控制原理图。附图中标号:1、热水循环管道;2、空气能热泵;3、保温储罐;4、循环泵;5、控制系统;6、原油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是撬装集成式空气能管道内置加热控制装置,包括安装于地面上的空气能热泵撬装块、设置于原油管道6内的热水循环管道1,优选的,为了提高热水循环管道1的使用寿命,所述热水循环管道1采用耐油耐热管道。所述空气能热泵撬装块包括空气能热泵2、保温储罐3、循环泵4、控制系统5以及用于固定在地面上的底座,空气能热泵2、保温储罐3、循环泵4、控制系统5均可安装在底座上,底座可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优选的,为了提高保温储罐3的使用寿命,所述保温储罐3采用不锈钢保温储罐。优选的,为了防止循环水泄漏,循环泵4采用无渗漏循环泵。所述空气能热泵2的出水口、循环泵4的进水口均通过连接管路与保温储罐3连通,进一步的,为了避免水垢进入热水循环管道1中,所述保温储罐3内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可安装于空气能热泵2的出水口与保温储罐3之间的连接管路的端部,用于对循环水进行过滤。所述热水循环管道1的一端与空气能热泵2的进水口连通,另一端伸入到原油管道后返回空气能热泵撬装块与循环泵4的出水口连通形成闭合管路,所述空气能热泵2、循环泵4均与控制系统5信号连接。本技术的空气能热泵2、保温储罐3、循环泵4、热水循环管道1依次连接,构成闭合回路,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撬装集成式空气能管道内置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能热泵撬装块、设置于原油管道内的热水循环管道(1),所述空气能热泵撬装块包括空气能热泵(2)、保温储罐(3)、循环泵(4)、控制系统(5),所述空气能热泵(2)的出水口、循环泵(4)的进水口均与保温储罐(3)连通,所述热水循环管道(1)的一端与空气能热泵(2)的进水口连通,另一端伸入到原油管道后返回空气能热泵撬装块与循环泵(4)的出水口连通形成闭合管路,所述空气能热泵(2)、循环泵(4)均与控制系统(5)信号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撬装集成式空气能管道内置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能热泵撬装块、设置于原油管道内的热水循环管道(1),所述空气能热泵撬装块包括空气能热泵(2)、保温储罐(3)、循环泵(4)、控制系统(5),所述空气能热泵(2)的出水口、循环泵(4)的进水口均与保温储罐(3)连通,所述热水循环管道(1)的一端与空气能热泵(2)的进水口连通,另一端伸入到原油管道后返回空气能热泵撬装块与循环泵(4)的出水口连通形成闭合管路,所述空气能热泵(2)、循环泵(4)均与控制系统(5)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集成式空气能管道内置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循环管道(1)为耐油耐热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集成式空气能管道内置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储罐(3)为不锈钢保温储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撬装集成式空气能管道内置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4)为无渗漏循环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广明高娜郑伟瀚李青坤魏韶志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恒达通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