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扶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712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油管扶正装置,包括固定组件、驱动装置和夹持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与井架固定,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内夹持件和外夹持件,所述内夹持件和所述外夹持件分别与固定组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固定组件上,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内夹持件以及所述外夹持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内夹持件和所述外夹持件夹紧油管并将油管扶正。基于上述设置,可以在夹紧油管的过程中或者在夹紧油管之后通过驱动装置对油管的位置进行微调,使得油管位于井口的中心位置,从而将油管扶正;因此,采用油管扶正装置在扶正油管的过程中可以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管扶正装置
本技术涉及采油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油管扶正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田采油过程中,需要将油管与油井的井口对接,井口和油管相互对接的一端设有相互扣接的连接锁扣,油管通过连接锁扣与井口对扣连接。现有技术中,油田部分区域分布在风区,修井维修作业过程中,受风压影响,修井机游动系统和油管偏离井口,油管与井口对接过程中需要人工先用手将其扶正,使油管与井口对齐以便于对扣连接。人工扶正油管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油管扶正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油管扶正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管扶正装置,包括固定组件、驱动装置和夹持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与井架固定,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内夹持件和外夹持件,所述内夹持件和所述外夹持件分别与固定组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固定组件上,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内夹持件以及所述外夹持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内夹持件和所述外夹持件夹紧油管并将油管扶正。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为直线驱动装置。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内扶正臂气缸和外扶正臂气缸,所述内扶正臂气缸和所述外扶正臂气缸分别安装在所述固定组件上,所述内扶正臂气缸与所述内夹持件转动连接,所述外扶正臂气缸与所述外夹持件转动连接。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夹持件包括内扶正爪和内扶正臂,所述内扶正臂其中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内扶正臂另一端与所述内扶正爪固定连接;所述外夹持件包括外扶正爪和外扶正臂,所述外扶正臂其中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外扶正臂另一端与所述外扶正爪固定连接。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路系统包括三位四通手动阀和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的第一端口分别与所述内扶正臂气缸的进气口以及所述外扶正臂气缸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三位四通手动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的第一端口分别与所述内扶正臂气缸的出气口以及所述外扶正臂气缸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三位四通手动阀的第二端口连接。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扶正爪和所述外扶正爪相对的表面配置成V形。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扶正臂上固定连接有辅助力臂杆,所述内扶正臂气缸与所述辅助力臂杆转动连接,所述内扶正臂气缸与所述辅助力臂杆的相对旋转中心位于所述内扶正臂远离所述外扶正臂的一侧。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和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卡接件用于与井架卡接固定,所述内夹持件以及所述外夹持件分别与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长度能够调节。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装置为电动机,电动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组件上,内夹持件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的皮带轮,电动机的输出轴与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主动齿轮的旋转中心与内夹持件相对于固定组件旋转的中心重合;外夹持件上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的旋转中心与外夹持件相对于固定组件旋转的中心重合,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油管扶正装置,通过设置驱动装置驱动内夹持件和外夹持件夹紧油管并将油管扶正到井口的中心位置;在夹紧油管的过程中或者在夹紧油管之后通过驱动装置对油管的位置进行微调,使得油管位于井口的中心位置,从而将油管扶正,在扶正油管的过程中可以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体现内扶正臂和外扶正臂运动至等待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体现U形卡子与井架的横梁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体现气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体现驱动装置以及内扶正臂、外扶正臂之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体现驱动气缸与内扶正臂以及外扶正臂之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4中体现内扶正爪以及外扶正爪分别与内扶正臂以及外扶正臂之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5中体现长度调节安装臂以及角度调节安装臂之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6中体现长度调节螺栓与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之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7中体现长度调节螺杆与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二固定板之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8中体现U形卡子结构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8中体现榫接块与锁定块之间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00、固定组件;101、U形卡子;1011、U形卡片;1012、锁紧螺栓;1013、螺栓套;1014、锁定块;1015、榫接块;102、插接管;103、安装臂;1031、滑槽;1032、长度调节安装臂;1033、角度调节安装臂;104、铰接轴;105、内铰接臂;106、外铰接臂;107、第一固定板;108、第二固定板;109、长度调节螺栓;110、轴向限位块;111、长度调节螺杆;112、旋拧夹块;200、驱动装置;201、内扶正臂气缸;202、外扶正臂气缸;203、气路系统;2031、三位四通手动阀;2032、流量调节阀;2033、三通;204、电动机;205、主动齿轮;206、皮带;207、从动齿轮;208、皮带轮;209、驱动气缸;300、夹持组件;301、内扶正爪;302、内扶正臂;303、外扶正爪;304、外扶正臂;305、辅助力臂杆;306、内限位块;307、外限位块;400、井架;500、油管。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管扶正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00、驱动装置200和夹持组件300;固定组件100用于与井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管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驱动装置和夹持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与井架固定,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内夹持件和外夹持件,所述内夹持件和所述外夹持件分别与固定组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固定组件上,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内夹持件以及所述外夹持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内夹持件和所述外夹持件夹紧油管并将油管扶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管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驱动装置和夹持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与井架固定,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内夹持件和外夹持件,所述内夹持件和所述外夹持件分别与固定组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固定组件上,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内夹持件以及所述外夹持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内夹持件和所述外夹持件夹紧油管并将油管扶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直线驱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管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内扶正臂气缸和外扶正臂气缸,所述内扶正臂气缸和所述外扶正臂气缸分别安装在所述固定组件上,所述内扶正臂气缸与所述内夹持件转动连接,所述外扶正臂气缸与所述外夹持件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管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持件包括内扶正爪和内扶正臂,所述内扶正臂其中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内扶正臂另一端与所述内扶正爪固定连接;所述外夹持件包括外扶正爪和外扶正臂,所述外扶正臂其中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转动连接,所述外扶正臂另一端与所述外扶正爪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管扶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油管扶正装置还包括气路系统,所述气路系统包括三位四通手动阀和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和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的第一端口分别与所述内扶正臂气缸的进气口以及所述外扶正臂气缸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邴通林汤星啼余志强张鑫白桦杨勇丁天翠左秀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