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957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40
第二代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丝锥套(9)安装在钢绞线(1)末端的中间钢丝上;所述挤压丝套(8)安装在已有丝锥套(9)的钢绞线(1)末端;所述挤压锚(7)安装在挤压丝套(8)外面,在挤压机的作用下将挤压锚(7)、挤压丝套(8)、钢绞线(1)和丝锥套(9)牢牢的挤压在一起;所述限位器(9)和六角螺母(11)安装在上保护套(12)内;所述测力环(13)安装在下保护套(6)内且位于挤压锚(7)底部;所述上保护套(12)和下保护套(6)通过螺纹咬合在一起;所述塑料管(2)与下保护套(6)前端塑料套管接口(3)内的螺纹咬合连接,所述承载板(5)与下保护套(6)通过圆螺母(4)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第二代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
本技术涉及建筑基坑支护
,具体涉及第二代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可用于楼房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因而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愈来愈热,随之产生的深基坑数量众多。锚索作为一种柔性支护结构,能够很好的控制深基坑的变形,提高基坑的稳定性,所以很多建筑基坑采用锚索支护结构。传统锚索支护的基坑,锚索当成建筑垃圾埋在地下,造成地下空间的污染,严重影响后续建筑物的修建,尤其影响城市地铁和地下商场的建设。若把传统锚索支护换成可回收锚索支护,会减少建设成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虽然国内研发的可回收锚索种类比较多,但是绝大多数可回收锚索装置存在着结构复杂、回收困难、所用钢绞线被故意损伤、回收不安全等问题,不能安全可靠的运用到临时性的建筑基坑中。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更为经济、可靠、安全的可回收锚索,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锚固力高、安全性高、回收率高、操作方便且能监测锚索锚固力的第二代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本技术是第二代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包括钢绞线1、塑料管2、塑料管接口3、圆螺母4、承载板5、下保护套6、挤压锚7、挤压丝套8、丝锥套9、限位器10、六角螺母11、上保护套12、测力环13,所述丝锥套9安装在钢绞线1末端的中间钢丝上;所述挤压丝套8安装在已有丝锥套9的钢绞线1末端;所述挤压锚7安装在挤压丝套8外面,在挤压机的作用下将挤压锚7、挤压丝套8、钢绞线1和丝锥套9牢牢的挤压在一起;所述限位器10和六角螺母11安装在上保护套12内;所述测力环13安装在下保护套6内且位于挤压锚7底部;所述上保护套12和下保护套6通过螺纹咬合在一起;所述塑料管2与下保护套6前端塑料管接口3内的螺纹咬合连接,所述承载板5与下保护套6通过圆螺母4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丝锥套是套在钢绞线末端的中间钢丝上,从而让钢绞线的末端外径有所增加,再加上挤压丝套是由高强材质的弹簧丝做成的,在挤压机的作用下能将挤压锚牢牢的套住钢绞线和锥套,再由于丝锥套是带角度的,所以钢绞线会越拉越紧,从而当锚索在张拉时能提供可靠的锚固力。(2)本技术在进行回收作业时,有两种回收方式,第一种是:先将钢绞线顺时针旋转,让丝锥套通过六角螺母一定距离,使挤压锚和测力计空出一定距离,由于六角螺母能限制丝锥套移动,且限位器能限制六角螺母移动,此时钢绞线承受拉力时,能让丝锥套从钢绞线末端中拔出,由于丝锥套的强度和硬度都很高,且锥套带角度,能承受很高的拉力,从而让丝锥套轻松的从钢绞线中拔出。再由于丝锥套的外径大于钢绞线中间钢丝的外径,使钢绞线周围的6根钢丝的间隙增大,所以当丝锥套从钢绞线末端中拔出后,在外部千斤顶拉力作用下,钢绞线末端周围的6根钢丝会收缩,从而让钢绞线在很小的拉力作用下从挤压锚中慢慢拔出,最后人力将钢绞线拔出。第二种是:由于钢绞线中间的钢丝是直的,加之丝锥套的内经大于中间钢丝的外径,所以在外部千斤顶作用下能轻松将中间的钢丝从挤压锚中拔出;之后张拉钢绞线,因为丝锥套的外径大于中间钢丝外径,使钢绞线末端环向根钢丝的间隙增大,当中间的钢丝拔出挤压锚后,环向6根钢丝会收缩,且丝锥套六角螺母是连在一起,丝锥套不会发生移动,所以此时用千斤顶张拉钢绞线,环向6根钢丝会使丝锥套的尖端变形,从而使钢绞线很轻松、安全的从挤压锚中拔出,最后人力可将钢绞线从塑料管中拉出来,完成锚索回收。由于锚索的回收有2种方法,所以会极大的提高锚索的回收率,而且整个回收过程是安全、轻松的。(3)本技术的整个装置由于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所以在实际基坑支护施工中,工人能够轻松的组装和制作,且容易穿孔作业,便于运输、施工,提高施工效率。(4)由于钢绞线和整个装置的表面是经过防腐处理,且塑料管对钢绞线和保护套起密封保护作用,所以回收后的钢绞线没有锈蚀,从而能重复使用,起到节约资源、废物回收利用的作用。(5)由于保护套是螺纹咬合连接,且塑料管和塑料管接口也是螺纹咬合连接,加之整个装置喷涂防锈漆,所以能防止保护套内部的挤压锚、钢绞线、丝锥套、六角螺母和限位器不会发生锈蚀,使整个装置能一直起作用,从而提高该装置的可靠度,提高该装置的回收率。(6)由于内部安装了锚索的测力环,一方面能实时监测锚索内力的变化,从而能反推整个基坑的受力情况,为基坑的稳定性分析提供可靠真实的数据,提前预测基坑的变形,防止出现重大基坑倒塌事故。另一方面也能监测挤压锚的受力,从而计算第二代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的可靠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保护套及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A线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及对应名称为:钢绞线1、塑料管2、塑料管接口3、圆螺母4、承载板5、下保护套6、挤压锚7、挤压丝套8、丝锥套9、限位器10、六角螺母11、上保护套12、测力环13、测力环数据线1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是第二代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包括钢绞线1、塑料管2、塑料管接口3、圆螺母4、承载板5、下保护套6、挤压锚7、挤压丝套8、丝锥套9、限位器10、六角螺母11、上保护套12、测力环13,所述丝锥套9安装在钢绞线1末端的中间钢丝上;所述挤压丝套8安装在已有丝锥套9的钢绞线1末端;所述挤压锚7安装在挤压丝套8外面,在挤压机的作用下将挤压锚7、挤压丝套8、钢绞线1和丝锥套9牢牢的挤压在一起;所述限位器10和六角螺母11安装在上保护套12内;所述测力环13安装在下保护套6内且位于挤压锚7底部;所述上保护套12和下保护套6通过螺纹咬合在一起;所述塑料管2与下保护套6前端塑料管接口3内的螺纹咬合连接,所述承载板5与下保护套6通过圆螺母4连接。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丝锥套9的材质为高强丝杆,其外径为8~12mm,内经为5.3~5.4mm,内孔深为4~6cm,长度为8~12cm,角度为2~3度,洛氏硬度为38~50HRC,丝锥套中空部分的薄壁用激光切割成均匀3瓣,每瓣底部中间开收缩孔。如图1、图2所示,所述挤压丝套8材质为高强弹簧丝,其外径为20mm,内经为18mm。如图1、图2所示,所述挤压锚7的材质为钢材,其外径为34~36mm,长度为50~60mm,一端内经21mm,另外一端内经为24~26mm,挤压机作用下的挤压力为16~22MPa。如图1~图4所示,所述限位器10的材质为钢材,其外径和上保护套12的最大内经相同,内经比所述丝锥套9的外径大1~2mm,厚度为10~15mm,限制六角螺母11向下移动。如图1所示,所述承载板5的材质为钢材,其形状为圆形,厚度为10~15mm,外径为100~130mm,其开孔直径和塑料管接口3外径相同,且开孔个数为4~7个。如图1、图3所示,所述六角螺母11为高强螺母,级别为8.8级~12.9级,其大小和丝锥套9的相匹配。如图1所示,所述塑料管2材质为PE管材,其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第二代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包括钢绞线(1)、塑料管(2)、塑料管接口(3)、圆螺母(4)、承载板(5)、下保护套(6)、挤压锚(7)、挤压丝套(8)、丝锥套(9)、限位器(10)、六角螺母(11)、上保护套(12)、测力环(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丝锥套(9)安装在钢绞线(1)末端的中间钢丝上;所述挤压丝套(8)安装在已有丝锥套(9)的钢绞线(1)末端;所述挤压锚(7)安装在挤压丝套(8)外面,在挤压机的作用下将挤压锚(7)、挤压丝套(8)、钢绞线(1)和丝锥套(9)牢牢的挤压在一起;所述限位器(10)和六角螺母(11)安装在上保护套(12)内;所述测力环(13)安装在下保护套(6)内且位于挤压锚(7)底部;所述上保护套(12)和下保护套(6)通过螺纹咬合在一起;所述塑料管(2)与下保护套(6)前端塑料管接口(3)内的螺纹咬合连接,所述承载板(5)与下保护套(6)通过圆螺母(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第二代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包括钢绞线(1)、塑料管(2)、塑料管接口(3)、圆螺母(4)、承载板(5)、下保护套(6)、挤压锚(7)、挤压丝套(8)、丝锥套(9)、限位器(10)、六角螺母(11)、上保护套(12)、测力环(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丝锥套(9)安装在钢绞线(1)末端的中间钢丝上;所述挤压丝套(8)安装在已有丝锥套(9)的钢绞线(1)末端;所述挤压锚(7)安装在挤压丝套(8)外面,在挤压机的作用下将挤压锚(7)、挤压丝套(8)、钢绞线(1)和丝锥套(9)牢牢的挤压在一起;所述限位器(10)和六角螺母(11)安装在上保护套(12)内;所述测力环(13)安装在下保护套(6)内且位于挤压锚(7)底部;所述上保护套(12)和下保护套(6)通过螺纹咬合在一起;所述塑料管(2)与下保护套(6)前端塑料管接口(3)内的螺纹咬合连接,所述承载板(5)与下保护套(6)通过圆螺母(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二代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其特征在于:所述丝锥套(9)的材质为高强丝杆,其外径为8~12mm,内经为5.3~5.4mm,内孔深为4~6cm,长度为8~12cm,角度为2~3度,洛氏硬度为38~50HRC,丝锥套中空部分的薄壁用激光切割成均匀3瓣,每瓣底部中间开收缩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二代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丝套(8)材质为高强弹簧丝,其外径为20mm,内经为18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帅华吴映坤叶炜钠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