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窗帘布的折皱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895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工窗帘布的折皱机构,包括顶板、活动板和承载板,所述顶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杆,且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活动板的底端设置有底座,且底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螺旋套,所述螺旋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杆,且螺旋杆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底座的一侧设置的卷轴,将窗帘布一侧卷在卷轴上,然后将盖板盖在底座上,连接块会进入底座内部挤压插销,使插销挤压第一弹簧并向内部收缩,然后插销会受到第一弹簧的弹力进入插孔内,实现对窗帘布的固定,可以通过按压拉杆,使拉杆带动插销从插孔内部脱离,便可将窗帘布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工窗帘布的折皱机构
本技术涉及窗帘加工
,具体为一种加工窗帘布的折皱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窗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窗帘布的立体感和美感,有些窗帘布的下边缘就会加工折皱,使其有更好的卖点,在对窗帘进行折皱时需要用到折皱机构,现有的加工窗帘布的折皱机构,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1、现有的加工窗帘布的折皱机构,在使用过程中,是通过人工将其进行折皱,不能进行自动化折皱,容易造成折皱的大小不一,影响美感;2、现有的加工窗帘布的折皱机构,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根据使用时对窗帘布折皱的形状的要求去进行调节,折皱太单一,适用性较差;3、现有的加工窗帘布的折皱机构,在使用过程中,没有配合窗帘布固定加工的结构,容易在折皱中发生偏移,造成折皱的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窗帘布的折皱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能进行自动化折皱,不能根据使用时对窗帘布折皱的形状的要求去进行调节,没有配合窗帘布固定加工的结构等问题。为实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工窗帘布的折皱机构,包括顶板(1)、活动板(2)和承载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杆(502),且滑杆(5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5),所述滑杆(502)的中间位置活动连接有活动板(2),且活动板(2)的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501),所述活动板(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1),且连接板(201)的底端等距离均匀设置有多个熨烫板(202),所述活动板(2)的底端设置有底座(3),且底座(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横板(401),所述横板(401)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04),且第一连接杆(404)的底端活动连接有螺旋套(408),所述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窗帘布的折皱机构,包括顶板(1)、活动板(2)和承载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杆(502),且滑杆(50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5),所述滑杆(502)的中间位置活动连接有活动板(2),且活动板(2)的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501),所述活动板(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01),且连接板(201)的底端等距离均匀设置有多个熨烫板(202),所述活动板(2)的底端设置有底座(3),且底座(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横板(401),所述横板(401)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04),且第一连接杆(404)的底端活动连接有螺旋套(408),所述螺旋套(40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旋杆(406),且螺旋杆(406)的一侧安装有第二电机(407),所述第一连接杆(404)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405),且第二连接杆(405)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滑块(402),所述滑块(402)的底端设置有固定板(4),且固定板(4)顶端的一侧设置有滑槽(403),所述顶板(1)底端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6)。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海刚苏丹萍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市泰纶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