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定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的边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687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固定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的边撑装置,该用于固定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的边撑装置,设置在托布板上。包括连接座一、安装头、连接座二和中空的转筒。该用于固定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的边撑装置,通过设置的连接座一、安装头、连接座二、转筒、挤压杆和多个尖刺组件的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控制转筒上的尖刺之间的间隔。当所要固定的布料缩水性较好时,通过增加尖刺数量来提高固定效果。当布料缩水性不好时,通过减少尖刺,减轻尖刺对布料表面的破坏。这样一来,在对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进行缩水固定实验时,针对该纤维的具体表现进而改变尖刺数量,保护试验纤维布料的表面完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固定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的边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
,具体为一种用于固定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的边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在织造过程中,当经纬纱交织形成织物后,由于受到经纱张力及经纱收缩的影响,织物的实际幅宽将比正在织口的幅宽小,在织口位置经纱将会与钢箱发生剧烈摩擦,容易造成经纱断裂,因此需要通过使用边撑穿刺织布,防止打纬织造后的织布急剧收缩。如中国专利公开了“织布机边撑”(专利号:CN201210232312.6),该专利包括边撑支架、边撑盖、托布板、边撑刺环、凹槽、定位块和固定槽。该织布机边撑由于在托布板与边撑支架接触处设置有与边撑刺环长度相应的凹槽,可以有效避免边撑刺环上的刺针折断,防止刺针将织物扎破。然而,在对如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等新型纤维布料进行性能研究时,对于各种不同材料的织布而言,其缩水幅度也不相同,因此需要固定的牢靠程度也不一致,而刺针越多越容易破坏织布面。上述专利的刺针之间的间距是固定的,所以其固定方式不够灵活,人员使用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改变刺针之间的间距的用于固定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的边撑装置。(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固定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的边撑装置,设置在托布板上。包括连接座一、安装头、连接座二和中空的转筒。所述连接座一和连接座二均设置在托布板上。所述转筒的一端与安装头的一端枢接。所述安装头的另一端通过锁定螺栓与连接座一固定连接,所述转筒的另一端与连接座二枢接。还包括挤压杆和多个可在转筒表面上伸缩的尖刺组件。多个尖刺组件均匀分布在转筒表面。所述挤压杆滑动配合在安装头内。优选的,所述挤压杆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挤压杆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凹槽为铁质,所述凹槽的凹陷深度与尖刺组件在安装头表面的部分长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尖刺组件包括尖刺主体、开槽、连接杆、带有磁性的凸块和滑块。所述开槽开设在安装头上,所述滑块滑动配合在开槽的内壁上。所述尖刺主体与滑块相连。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尖刺主体相连,另一端穿过安装头并延伸至安装头内腔中。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凸块相连,所述凸块与凹槽相对应。优选的,所述尖刺主体与安装头的表面垂直。优选的,还包括锥头,两个挤压杆的一端均设置有锥头。优选的,还包括旋盖。所述旋盖设置在位于连接座二外侧的挤压杆上。所述挤压杆通过旋盖与连接座二相固定。(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的边撑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用于固定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的边撑装置,通过设置的连接座一、安装头、连接座二、转筒、挤压杆和多个尖刺组件的配合。使得本技术可以控制转筒上的尖刺之间的间隔。当所要固定的布料缩水性较好时,通过增加尖刺数量来提高固定效果。当布料缩水性不好时,通过减少尖刺,减轻尖刺对布料表面的破坏。这样一来,在对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进行缩水固定实验时,针对该纤维的具体表现进而改变尖刺数量,保护试验纤维布料的表面完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正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正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挤压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挤压杆示意图。图中:1托布板、2凸块、3连接座一、4锁定螺栓、5安装头、6转筒、7尖刺主体、8尖刺组件、9连接座二、10旋盖、11挤压杆、12锥头、13凹槽、14连接杆、15滑块、16开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固定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的边撑装置,如图1-6所示,设置在托布板1上。包括连接座一3、安装头5、连接座二9和中空的转筒6。连接座一3和连接座二9均设置在托布板1上。转筒6的一端与安装头5的一端枢接。安装头5的另一端通过锁定螺栓4与连接座一3固定连接,转筒6的另一端与连接座二9枢接。还包括挤压杆11和多个可在转筒6表面上伸缩的尖刺组件8。多个尖刺组件8均匀分布在转筒6表面。挤压杆11滑动配合在安装头5内。市面上的刺辊边撑是利用刺辊上的尖刺穿透布料对布料进行固定,防止其遇水缩小,偏离原有针织口。而这种尖刺一旦过多,就会对布料表面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人员只能将其进行分割。尤其是在对新型纤维面料的性能研究和测试时,由于试验纤维面料的数量并不多。使用传统的刺辊边撑很容易在一些试验过程中对试验品造成破坏。本技术可以通过利用将尖刺活动设置在转筒6上,人员可根据具体需要对刺辊上的尖刺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大大方便人员的使用。尽可能的保证与刺辊表面接触的布料完整性。挤压杆1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挤压杆11上设置有多个凹槽13。另一个挤压杆11的表面光滑。凹槽13为铁质,凹槽13的凹陷深度与尖刺组件8在安装头5表面的部分长度相同。还包括锥头12,两个挤压杆11的一端均设置有锥头12。通过将一个挤压杆11上设置有多个凹槽13,另一个挤压杆11上表面光滑。这样一来在将挤压杆11塞入转筒6内时,如果塞入的光滑的挤压杆11,那么尖刺全部都会从转筒6内挤出,使得该刺辊的固定效果达到最大化。当塞入带有凹槽13的挤压杆11时,尖刺会随之凹槽13的表面进行凸起和收缩。通过扩大尖刺之间的距离来对该刺辊的固定效果进行控制。尖刺组件8包括尖刺主体7、开槽16、连接杆14、带有磁性的凸块2和滑块15。开槽16开设在安装头5上,滑块15滑动配合在开槽16的内壁上。尖刺主体7与滑块15相连。连接杆14的一端与尖刺主体7相连,另一端穿过安装头5并延伸至安装头5内腔中。连接杆14的另一端与凸块2相连,凸块2与凹槽13相对应。尖刺主体7与安装头5的表面垂直。通过设置的开槽16、滑块15和尖刺主体7的配合,使得尖刺主体7的伸出和收缩运动更加稳定流畅。同时也对尖刺主体7的位置进行限制和固定。通过设置的带有磁性的凸块2和凹槽13,由于凹槽13为铁质,而凸块2为磁铁,所以凸块2会随之凹槽13进行伸缩,直到挤压杆11全部塞入转筒6中,这样一来,位于凹槽13最低点的尖刺不会伸出转筒6表面,减少了与布料接触的尖刺数量。在固定布料和保护布料表面之间找到平衡点。还包括旋盖10。旋盖10设置在位于连接座二9外侧的挤压杆11上。挤压杆11通过旋盖10与连接座二9相固定。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锁定螺栓4将安装头5与连接座一3固定住,接着将挤压杆11从转筒6的另一端塞入转筒6内。当锥头12与凸块2相接触时,凸块2会顺着锥头12的表面慢慢上移,进而将尖刺主体7推出,而挤压杆11表面光滑,则可以将所有尖刺主体7推出,在本技术挤压布料时,其固定效果更佳,当固定一些较为脆弱的布料时,另一个挤压杆11表面设有凹槽13,由于凸块2带有磁性,所以凸块2会随之凹槽13进而上下移动,一部分尖刺主体7凸出,一部分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固定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的边撑装置,设置在托布板(1)上,包括连接座一(3)、安装头(5)、连接座二(9)和中空的转筒(6),所述连接座一(3)和连接座二(9)均设置在托布板(1)上,所述转筒(6)的一端与安装头(5)的一端枢接,所述安装头(5)的另一端通过锁定螺栓(4)与连接座一(3)固定连接,所述转筒(6)的另一端与连接座二(9)枢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挤压杆(11)和多个可在转筒(6)表面上伸缩的尖刺组件(8),多个尖刺组件(8)均匀分布在转筒(6)表面,所述挤压杆(11)滑动配合在安装头(5)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固定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的边撑装置,设置在托布板(1)上,包括连接座一(3)、安装头(5)、连接座二(9)和中空的转筒(6),所述连接座一(3)和连接座二(9)均设置在托布板(1)上,所述转筒(6)的一端与安装头(5)的一端枢接,所述安装头(5)的另一端通过锁定螺栓(4)与连接座一(3)固定连接,所述转筒(6)的另一端与连接座二(9)枢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挤压杆(11)和多个可在转筒(6)表面上伸缩的尖刺组件(8),多个尖刺组件(8)均匀分布在转筒(6)表面,所述挤压杆(11)滑动配合在安装头(5)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固定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的边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杆(1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挤压杆(11)上设置有多个凹槽(13),所述凹槽(13)为铁质,所述凹槽(13)的凹陷深度与尖刺组件(8)在安装头(5)表面的部分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固定超柔棉型再生PET纤维的边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刺组件(8)包括尖刺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小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港龙织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