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650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底座、滚轮连接底座、滚轮、立柱、第一连接板、伸缩柱、螺栓、固定螺孔、第二连接板、螺帽、矩形外壳、散热孔、密封盖板、拉环、盛放槽、连接线、充电头和蓄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伸缩柱与立柱之间的长度通过螺栓贯穿固定螺孔进行旋拧锁定,使该充电桩的高度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矩形外壳通过螺丝贯穿第二连接板旋拧,并呈可拆卸式设置,便于拆卸与安装,底座通过滚轮与地面呈可移动式连接,便于该充电桩进行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充电桩,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属于新能源充电桩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因此,则需要一种多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来满足目前市面上的需求,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生产出来了多种新能源充电桩,但总的来看,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通病,其一、现有的新能源充电桩不可进行移动,导致无法根据需要将充电桩的位置进行移动,其二、现有的新能源充电桩的高度无法进行调节,其三、现有的新能源充电桩为一体式,导致不便于安装与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多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底座、滚轮连接底座、滚轮、立柱、第一连接板、伸缩柱、螺栓、固定螺孔、第二连接板、螺帽、矩形外壳、散热孔、密封盖板、拉环、盛放槽、连接线、充电头和蓄电池;所述底座位于该新能源充电桩的底部,所述滚轮连接底座设置在底座的底部四角处,所述滚轮连接在滚轮连接底座上,所述立柱竖直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在立柱的底部,所述伸缩柱连接在立柱上,所述螺栓水平固定在立柱的侧壁上,所述固定螺孔位于伸缩柱上,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在伸缩柱的顶端,所述螺帽旋拧在螺栓上,所述矩形外壳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所述散热孔设置在矩形外壳的左右两侧侧壁上,所述密封盖板设置在矩形外壳的前后两侧,所述拉环固定在上,所述盛放槽设置在矩形外壳的前后两侧,所述连接线位于盛放槽内,所述充电头连接在连接线的端口上,所述蓄电池固定在矩形外壳的内部。优选的,为了减少蓄电池电能的损耗,所述蓄电池与连接线电性连接,且充电头通过连接线与蓄电池呈电性连接。优选的,为了防止内部温度过高造成蓄电池的损坏,所述散热孔设置有八个,且四个呈一组,并左右呈一一对应式设置。优选的,为了使该充电桩的高度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所述伸缩柱与立柱之间的长度通过螺栓贯穿固定螺孔进行旋拧锁定。优选的,为了便于拆卸与安装,所述矩形外壳通过螺丝贯穿第二连接板旋拧,并呈可拆卸式设置。优选的,为了便于该充电桩进行移动,所述底座通过滚轮与地面呈可移动式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能源充电桩设计合理,蓄电池与连接线电性连接,且充电头通过连接线与蓄电池呈电性连接,通过导线的之间连接,减少蓄电池电能的损耗,散热孔设置有八个,且四个呈一组,并左右呈一一对应式设置,通过多个孔洞,防止内部温度过高造成蓄电池的损坏,伸缩柱与立柱之间的长度通过螺栓贯穿固定螺孔进行旋拧锁定,使该充电桩的高度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矩形外壳通过螺丝贯穿第二连接板旋拧,并呈可拆卸式设置,便于拆卸与安装,底座通过滚轮与地面呈可移动式连接,便于该充电桩进行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三维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零件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剖面示意图。图中:1、底座,2、滚轮连接底座,3、滚轮,4、立柱,5、第一连接板,6、伸缩柱,7、螺栓,8、固定螺孔,9、第二连接板,10、螺帽,11、矩形外壳,12、散热孔,13、密封盖板,14、拉环,15、盛放槽,16、连接线,17、充电头和18、蓄电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多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底座1、滚轮连接底座2、滚轮3、立柱4、第一连接板5、伸缩柱6、螺栓7、固定螺孔8、第二连接板9、螺帽10、矩形外壳11、散热孔12、密封盖板13、拉环14、盛放槽15、连接线16、充电头17和蓄电池18;所述底座1位于该新能源充电桩的底部,所述滚轮连接底座2设置在底座1的底部四角处,所述滚轮3连接在滚轮连接底座2上,所述立柱4竖直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第一连接板5设置在立柱4的底部,所述伸缩柱6连接在立柱4上,所述螺栓7水平固定在立柱4的侧壁上,所述固定螺孔8位于伸缩柱6上,所述第二连接板9设置在伸缩柱6的顶端,所述螺帽10旋拧在螺栓7上,所述矩形外壳11固定在第二连接板9上,所述散热孔12设置在矩形外壳11的左右两侧侧壁上,所述密封盖板13设置在矩形外壳11的前后两侧,所述拉环14固定在上,所述盛放槽15设置在矩形外壳11的前后两侧,所述连接线16位于盛放槽15内,所述充电头17连接在连接线16的端口上,所述蓄电池18固定在矩形外壳11的内部,所述蓄电池18的型号为DL-qs12-20ah。所述蓄电池18与连接线16电性连接,且充电头17通过连接线16与蓄电池18呈电性连接,通过导线的之间连接,减少蓄电池18电能的损耗,所述散热孔12设置有八个,且四个呈一组,并左右呈一一对应式设置,通过多个孔洞,防止内部温度过高造成蓄电池18的损坏,所述伸缩柱6与立柱4之间的长度通过螺栓7贯穿固定螺孔8进行旋拧锁定,使该充电桩的高度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所述矩形外壳11通过螺丝贯穿第二连接板9旋拧,并呈可拆卸式设置,便于拆卸与安装,所述底座1通过滚轮3与地面呈可移动式连接,便于该充电桩进行移动。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能源充电桩时,先将底座1通过滚轮3与地面呈可移动式连接,便于该充电桩进行移动,然后将伸缩柱6与立柱4之间的长度通过螺栓7贯穿固定螺孔8进行旋拧锁定,使该充电桩的高度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再将矩形外壳11通过螺丝贯穿第二连接板9旋拧,并呈可拆卸式设置,便于拆卸与安装,在使用时,将密封盖板13通过拉环14拉开,然后将充电头17取出进行充电即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滚轮连接底座(2)、滚轮(3)、立柱(4)、第一连接板(5)、伸缩柱(6)、螺栓(7)、固定螺孔(8)、第二连接板(9)、螺帽(10)、矩形外壳(11)、散热孔(12)、密封盖板(13)、拉环(14)、盛放槽(15)、连接线(16)、充电头(17)和蓄电池(18);所述底座(1)位于该新能源充电桩的底部,所述滚轮连接底座(2)设置在底座(1)的底部四角处,所述滚轮(3)连接在滚轮连接底座(2)上,所述立柱(4)竖直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第一连接板(5)设置在立柱(4)的底部,所述伸缩柱(6)连接在立柱(4)上,所述螺栓(7)水平固定在立柱(4)的侧壁上,所述固定螺孔(8)位于伸缩柱(6)上,所述第二连接板(9)设置在伸缩柱(6)的顶端,所述螺帽(10)旋拧在螺栓(7)上,所述矩形外壳(11)固定在第二连接板(9)上,所述散热孔(12)设置在矩形外壳(11)的左右两侧侧壁上,所述密封盖板(13)设置在矩形外壳(11)的前后两侧,所述拉环(14)固定在上,所述盛放槽(15)设置在矩形外壳(11)的前后两侧,所述连接线(16)位于盛放槽(15)内,所述充电头(17)连接在连接线(16)的端口上,所述蓄电池(18)固定在矩形外壳(11)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滚轮连接底座(2)、滚轮(3)、立柱(4)、第一连接板(5)、伸缩柱(6)、螺栓(7)、固定螺孔(8)、第二连接板(9)、螺帽(10)、矩形外壳(11)、散热孔(12)、密封盖板(13)、拉环(14)、盛放槽(15)、连接线(16)、充电头(17)和蓄电池(18);所述底座(1)位于该新能源充电桩的底部,所述滚轮连接底座(2)设置在底座(1)的底部四角处,所述滚轮(3)连接在滚轮连接底座(2)上,所述立柱(4)竖直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第一连接板(5)设置在立柱(4)的底部,所述伸缩柱(6)连接在立柱(4)上,所述螺栓(7)水平固定在立柱(4)的侧壁上,所述固定螺孔(8)位于伸缩柱(6)上,所述第二连接板(9)设置在伸缩柱(6)的顶端,所述螺帽(10)旋拧在螺栓(7)上,所述矩形外壳(11)固定在第二连接板(9)上,所述散热孔(12)设置在矩形外壳(11)的左右两侧侧壁上,所述密封盖板(13)设置在矩形外壳(11)的前后两侧,所述拉环(14)固定在上,所述盛放槽(15)设置在矩形外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娇娇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市蜀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