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样本保存和转运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977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样本保存和转运的装置,包括用于存储样本的管体以及用于封堵管口的管盖,所述管体包括上下开口的第一管体以及上端开口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插设于第二管体内,所述第一管体顶端与管盖连接,所述第一管体底端的开口内设置有过滤堵头,所述过滤堵头上开设有多个直径为0.7‑0.8毫米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堵头与第二管体内底面之间设置有用于盛装滤液的空腔,所述第一管体的管外壁与第二管体的管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二管体底端呈锥形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样本保存和转运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样本保存和转运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样本在采集后的转运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导致样本被污染、被破坏,并且样本中非检测需要的杂质含量较多,样本的检测结果不准确,不可靠,不稳定,此外目前使用的存放样品大多数都是用无菌试管来保存,无菌试管必须放置在试管架上才能放置在水平面上,单独靠无菌试管本身无法稳定的放置在水平面上,不太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样本保存和转运的装置,解决了现在样本在采集后的转运过程中受环境的影响,造成样本的污染和破坏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以及存放样品装置必须通过试管架才能放置在水平面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样本保存和转运的装置,包括用于存储样本的管体以及用于封堵管口的管盖,所述管体包括上下开口的第一管体以及上端开口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插设于第二管体内,所述第一管体顶端与管盖连接,所述第一管体底端的开口内设置有过滤堵头,所述过滤堵头上开设有多个直径为0.7-0.8毫米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堵头与第二管体内底面之间设置有用于盛装滤液的空腔,所述第一管体的管外壁与第二管体的管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二管体底端呈锥形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包括依次首尾固定连接的第三管体、第四管体以及第五管体,所述第三管体的直径和第五管体的直径相等,且小于第四管体的直径,所述管盖套设于第三管体的顶端,所述第四管体插设于第二管体内。优选的,所述过滤堵头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栅,所述过滤网栅两端均与所述第四管体内壁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管体的管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管盖的管内壁对应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啮合的内螺纹,所述管盖内顶面与第三管体的管壁顶端抵触,所述管盖底端与第四管体的管壁顶端相抵触。优选的,所述第五管体的管外壁靠近第四管体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管体顶端的开口内对应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啮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二管体的管壁顶端与第四管体的管壁底端相抵触。优选的,所述第二管体的管外壁上部绕第二管体的轴线等距设置有若干根防滑条。优选的,所述管盖的外壁沿圆周走向均布有多个防滑短条。(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样本保存和转运的装置。具备以下益效果:本技术保存的样本依次经过滤网栅和过滤堵头的过滤孔两侧过滤,过滤后的样本中粗大物质(非检测需要的杂质)含量少,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技术通过管盖与第三管体螺纹旋合锁紧后,管盖内顶面与第三管体顶端的开口抵触,管盖底端与第四管体的顶端抵触,并且第二管体与第五管体螺纹旋紧后,第二管体底端与第四管体底端抵触,多重保护样本在转运过程中不受环境影响,防止样本被污染破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管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管体的仰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中,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过滤堵头、4过滤孔、5空腔、6第三管体、7第四管体、8第五管体、9过滤网栅、10防滑条、11管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样本保存和转运的装置,包括用于存储样本的管体以及用于封堵管口的管盖11,所述管体包括上下开口的第一管体1以及上端开口的第二管体2,所述第一管体1插设于第二管体2内,所述第一管体1顶端与管盖11连接,所述第一管体1底端的开口内设置有过滤堵头3,过滤堵头3与第一管体1底端开口(即第五管体8底端开口)密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堵头3上开设有多个直径为0.7-0.8毫米的过滤孔4,所述过滤堵头3与第二管体2内底面之间设置有用于盛装滤液的空腔5,空腔5容量为50ml,所述第一管体1的管外壁与第二管体2的管内壁紧密贴合,防止漏液,所述第二管体2底端呈锥形设置,底端呈锥形设置能够提高抗冲击力。所述第一管体1包括依次首尾固定连接的第三管体6、第四管体7以及第五管体8,第一管体1为一体成型,即第三管体6、第四管体7以及第五管体8之间的连接部密封无缝,第三管体6顶端的开口即第一管体1顶端的开口,第五管体8底端的开口即第一管体1底端的开口,第四管体7用于连通第三管体6和第五管体8,所述第三管体6的直径和第五管体8的直径相等,且小于第四管体7的直径,第三管体6的长度小于第五管体8的长度,第五管体8的长度小于第四管体7的长度,所述管盖11套设于第三管体6的顶端,所述第四管体7插设于第二管体2内。所述过滤堵头3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栅9,所述过滤网栅9两端均与所述第四管体7内壁连接,过滤网栅9能够过滤较粗大的杂质,可以很好的保护检测该样本的仪器正常工作。所述第三管体6的管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管盖11的管内壁对应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啮合的内螺纹,所述管盖11内顶面与第三管体6的管壁顶端抵触,所述管盖11底端与第四管体7的管壁顶端相抵触,防止漏液。所述第五管体8的管外壁靠近第四管体7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2管体顶端的开口内对应设置有与外螺纹相啮合的内螺纹,所述第二管体2的管壁顶端与第四管体8的管壁底端相抵触,防止漏液。所述第二管体2的管外壁上部绕第二管体2的轴线等距设置有若干根防滑条10,用于防滑。所述管盖11的外壁沿圆周走向均布有多个防滑短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旋开管盖11,使样本进入第一管体1并依次经过滤网栅9和过滤堵头3上的过滤孔4进入空腔5内,旋紧管盖11,当需要检测样本时,将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2旋开,将过滤后的样本进行检测即可,过滤后的样本中粗大物质(即非检测需要的杂质)少,能够满足所采即的样本正常在仪器上使用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样本保存和转运的装置,包括用于存储样本的管体以及用于封堵管口的管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上下开口的第一管体以及上端开口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插设于第二管体内,所述第一管体顶端与管盖连接,所述第一管体底端的开口内设置有过滤堵头,所述过滤堵头上开设有多个直径为0.7-0.8毫米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堵头与第二管体内底面之间设置有用于盛装滤液的空腔,所述第一管体的管外壁与第二管体的管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二管体底端呈锥形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样本保存和转运的装置,包括用于存储样本的管体以及用于封堵管口的管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上下开口的第一管体以及上端开口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插设于第二管体内,所述第一管体顶端与管盖连接,所述第一管体底端的开口内设置有过滤堵头,所述过滤堵头上开设有多个直径为0.7-0.8毫米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堵头与第二管体内底面之间设置有用于盛装滤液的空腔,所述第一管体的管外壁与第二管体的管内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二管体底端呈锥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样本保存和转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包括依次首尾固定连接的第三管体、第四管体以及第五管体,所述第三管体的直径和第五管体的直径相等,且小于第四管体的直径,所述管盖套设于第三管体的顶端,所述第四管体插设于第二管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样本保存和转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堵头上方设置有过滤网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文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协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