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立薇专利>正文

一种体育教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82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体育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体育教学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杆、支撑柱和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底板左上端前后两侧均固接有支撑柱且两支撑柱右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开口槽,两支撑柱上端中间固接有第一支撑杆,两支撑柱内下1/4部均中空且前后两端中间均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由U型杆、第一转轴、棘轮、驱动棘爪、摇杆、第三转轴、扭转弹簧、支撑底座、第二转轴、凸轮、齿轮、齿条、踩踏板和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两个踩踏板向下运动带动齿轮转动一周的同时凸轮带动主动摇杆向左摆动,进而主动摇杆带动驱动棘爪上的棘轮转动45度,进而调节U型杆的高度,满足不同身高的学生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育教学装置
本技术涉及体育器材
,尤其是一种体育教学装置。
技术介绍
引体向上,有时候简称引体,指依靠自身力量克服自身体重向上做功的垂吊练习,主要测试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以及臂力和腰腹力量,在完成一个完整的引体向上的过程中需要众多背部骨骼肌和上肢骨骼肌的共同参与做功,是一项多关节复合动作练习,是较好的锻炼上肢的方法,是所有发展背部骨骼肌肌力和肌耐力的练习方式中参与肌肉最多、运动模式最复杂、发展背部骨骼肌的肌力和肌耐力最有效的练习方式,是最基本的锻炼背部的方法,是中考和高中体育会考的考试选择项目之一,是衡量男性体质的重要参考标准和项目之一,引体向上通常是用单杠,而每个学生的身高不同,单杠不能根据需要调节高度,且学生猛的一跳容易拉伤肌肉,因此有待改善。公告号CN207679918U的一种大学生用压腿练习装置,对此作出了努力,通过设置的卡槽和卡块结构,根据需要对训练架的高度进行调节,更好的适应不同身高的学生使用;设置的踏板结构,在调节训练架高度时只需将其踩下即可进行调节。但该装置训练架的稳定性较差,因此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提供一种体育教学装置,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两个踩踏板向下运动带动齿轮转动一周的同时凸轮带动主动摇杆向左摆动,进而主动摇杆带动驱动棘爪上的棘轮转动45度,进而调节U型杆的高度,满足不同身高的学生的需求。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体育教学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杆、支撑柱和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底板左上端前后两侧均固接有支撑柱且两支撑柱右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开口槽,两支撑柱上端中间固接有第一支撑杆,两支撑柱内下1/4部均中空且于中空部分对应位置前后两端中间均设置有第一通孔、于第一通孔右下方设有第二通孔,方便安装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由U型杆、第一转轴、棘轮、驱动棘爪、摇杆、第三转轴、扭转弹簧、支撑底座、第二转轴、凸轮、齿轮、齿条、踩踏板和复位弹簧,每根支撑柱上设有的两个第一通孔内均插接有第一转轴且两个第一转轴内侧伸出第一通孔与U型杆左端外侧固接,所述第一转轴中间固接有棘轮,所述棘轮含有8个顺时针倾斜的齿牙且该棘轮下方卡接有驱动棘爪,所述驱动棘爪呈3/4圆环状且内径等于棘轮外径,一方面驱动棘爪在主动摇杆的作用下每转动一次,带动棘轮转动1/8圈,另一方面该装置具有自锁功能,所述驱动棘爪右下侧后方设置有支撑底座且支撑底座下端固接在底板上,所述支撑底座上部插接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前端穿过扭转弹簧与固接在驱动棘爪下端的主动摇杆固接,所述主动摇杆右下端接触连接有凸轮且凸轮固接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插接在第二通孔内且凸轮前端的第二转轴上固接有齿轮,实现凸轮每转动一圈,棘轮转动1/8圈,所述踩踏板左端通过合页铰接在底板上且右端插接在第一开口槽内,所述踩踏板左下端固接有复位弹簧且左上端固接有齿条与齿轮啮合。进一步的,所述主动摇杆右下端与凸轮左端接触连接且两者中心线夹角成22.5度,保证凸轮每转动一圈棘轮转动1/8圈且停止运动后的驱动棘爪与棘轮卡接。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两个踩踏板向下运动带动齿轮转动一周的同时凸轮带动主动摇杆向左摆动,进而主动摇杆带动驱动棘爪上的棘轮转动45度,进而调节U型杆的高度,满足不同身高的学生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高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做以下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底板1、第一支撑杆2、支撑柱3和高度调节装置,所述底板1左上端前后两侧均固接有支撑柱3且两支撑柱3右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开口槽3-4,两支撑柱3上端中间固接有第一支撑杆2,两支撑柱3内下1/4部均中空且于中空部分对应位置前后两端中间均设置有第一通孔3-1、于第一通孔3-1右下方设有第二通孔3-2,方便安装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由U型杆4、第一转轴4-1、棘轮4-2、驱动棘爪4-3、摇杆4-4、第三转轴4-5、扭转弹簧4-6、支撑底座4-7、第二转轴4-8、凸轮4-9、齿轮4-10、齿条4-11、踩踏板4-12和复位弹簧4-13,每根支撑柱3上设有的两个第一通孔3-1内均插接有第一转轴4-1且两个第一转轴4-1内侧伸出第一通孔3-1与U型杆4左端外侧固接,所述第一转轴4-1中间固接有棘轮4-2,所述棘轮4-2含有8个顺时针倾斜的齿牙且该棘轮4-2下方卡接有驱动棘爪4-3,所述驱动棘爪4-3呈3/4圆环状且内径等于棘轮4-2外径,一方面驱动棘爪4-3在主动摇杆4-4的作用下每转动一次,带动棘轮4-2转动1/8圈,另一方面该装置具有自锁功能,所述驱动棘爪4-3右下侧后方设置有支撑底座4-7且支撑底座4-7下端固接在底板1上,所述支撑底座4-7上部插接有第三转轴4-5且第三转轴4-5前端穿过扭转弹簧4-6与固接在驱动棘爪4-3下端的主动摇杆4-4固接,所述主动摇杆4-4右下端接触连接有凸轮4-9且凸轮4-9固接在第二转轴4-8上,所述第二转轴4-8插接在第二通孔3-2内且凸轮4-9前端的第二转轴4-8上固接有齿轮4-10,实现凸轮4-9每转动一圈,棘轮4-2转动1/8圈,所述踩踏板4-12左端通过合页铰接在底板1上且右端插接在第一开口槽3-4内,所述踩踏板4-12左下端固接有复位弹簧4-13且左上端固接有齿条4-11与齿轮4-10啮合。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摇杆4-4右下端与凸轮4-9左端接触连接且两者中心线夹角成22.5度,保证凸轮4-9每转动一圈棘轮4-2转动1/8圈且停止运动后的驱动棘爪4-3与棘轮4-2卡接。使用时,学生根据自身身高的不同,用脚向下踩踩踏板4-12,踩踏板4-12每踩踏一下齿条4-11向下运动带动齿轮4-10转动一周,同时凸轮4-9带动主动摇杆4-4向左摆动,进而主动摇杆4-4带动驱动棘爪4-3上的棘轮4-2转动45度,同理,踩踏板4-12在复位弹簧4-13作用下使得齿轮4-10反向转动一周并带动棘轮继续转动45度,进而调节U型杆4的高度和位置,且每踩踏操作四次形成一个变化循环,满足不同身高的学生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体育教学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杆、支撑柱和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左上端前后两侧均固接有支撑柱且两支撑柱右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开口槽,两支撑柱上端中间固接有第一支撑杆,两支撑柱内下1/4部均中空且于中空部分对应位置前后两端中间均设置有第一通孔、于第一通孔右下方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由U型杆、第一转轴、棘轮、驱动棘爪、摇杆、第三转轴、扭转弹簧、支撑底座、第二转轴、凸轮、齿轮、齿条、踩踏板和复位弹簧,每根支撑柱上设有的两个第一通孔内均插接有第一转轴且两个第一转轴内侧伸出第一通孔与U型杆左端外侧固接,所述第一转轴中间固接有棘轮,所述棘轮含有8个顺时针倾斜的齿牙且该棘轮下方卡接有驱动棘爪,所述驱动棘爪呈3/4圆环状且内径等于棘轮外径,所述驱动棘爪右下侧后方设置有支撑底座且支撑底座下端固接在底板上,所述支撑底座上部插接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前端穿过扭转弹簧与固接在驱动棘爪下端的主动摇杆固接,所述主动摇杆右下端接触连接有凸轮且凸轮固接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插接在第二通孔内且凸轮前端的第二转轴上固接有齿轮,所述踩踏板左端通过合页铰接在底板上且右端插接在第一开口槽内,所述踩踏板左下端固接有复位弹簧且左上端固接有齿条与齿轮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育教学装置,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杆、支撑柱和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左上端前后两侧均固接有支撑柱且两支撑柱右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开口槽,两支撑柱上端中间固接有第一支撑杆,两支撑柱内下1/4部均中空且于中空部分对应位置前后两端中间均设置有第一通孔、于第一通孔右下方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高度调节装置由U型杆、第一转轴、棘轮、驱动棘爪、摇杆、第三转轴、扭转弹簧、支撑底座、第二转轴、凸轮、齿轮、齿条、踩踏板和复位弹簧,每根支撑柱上设有的两个第一通孔内均插接有第一转轴且两个第一转轴内侧伸出第一通孔与U型杆左端外侧固接,所述第一转轴中间固接有棘轮,所述棘轮含有8个顺时针倾斜的齿牙且该棘轮下方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薇
申请(专利权)人:张立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