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瓶开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817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灭火瓶开启装置,包括起爆盒(1)、压力开关(2)以及灭火瓶,所述灭火瓶包括电爆管、阀门,电爆管起爆即打开阀门,多个灭火瓶通过支管路连接到灭火总管路(4)上,灭火总管路(4)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压力开关(2),所述起爆盒(1)通过电缆分别连接多个灭火瓶的电爆管以及压力开关(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多个灭火瓶的并联,实现对着火位置的连续灭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压力开关反馈信号判断灭火瓶是否正常工作,一旦灭火瓶未能工作,直接启动下一瓶灭火瓶进行灭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RC充放电回路,解决了装甲车辆灭火领域中的车辆断电情况下手动按钮驱动灭火瓶不能选择完好状态灭火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灭火瓶开启装置
本技术涉及灭火控制
,具体地,涉及一种灭火瓶开启装置,尤其是一种适用于装甲车辆的灭火瓶开启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装甲装备的不断发展,现代装甲车辆成为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移动作战平台,配备的电子设备和机械部件越来越先进,动力舱内部电子设备和机械部件之间产生热量传递、振动冲击,电子设备之间产生电磁辐射等导致舱内平均温度显著增加,火灾发生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动力舱发生火情后,灭火控制盒发出灭火瓶驱动信号,灭火瓶电爆管接收到电驱动信号启爆打开瓶剂阀门,灭火剂经灭火管路到达灭火喷嘴后雾化,覆盖整个动力舱扑灭火源。公开号为CN2678704Y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固定式多喷口灭火瓶,它包括瓶体、固定胶圈、固定底板、保护罩、阀体、电爆管、压力开关、电源连接器和定向标牌,阀体固定连接在瓶体的一端上,固定底板通过固定胶圈固定在瓶体上,保护罩设置在固定底板上,电源连接器固定在保护罩上,塑料保护帽设置在阀体的喷射口上,并伸到保护罩的外面,阀体的一侧设置有压力开关,另一侧装有电爆管,压力开关和电爆管的导线都分别连接固定在电源连接器上,定向标牌设置在保护罩的上面,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可以监测瓶体内部工作压力和设有电发火自动开启装置等优点。但是该方案不能够实现一个着火位置连续不断的灭火,当一瓶使用完毕后需要从另外的地方拿取第二瓶重新执行开启操作后再进行灭火,中间间隔时间时间较长,具有会使火灾进一步蔓延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灭火瓶开启装置。>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灭火瓶开启装置,包括起爆盒、压力开关以及灭火瓶,所述灭火瓶包括电爆管、阀门,电爆管起爆即打开阀门,多个灭火瓶通过支管路连接到灭火总管路上,灭火总管路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压力开关,所述起爆盒1通过电缆分别连接多个灭火瓶的电爆管以及压力开关。优选地所述起爆盒内部设置有多个起爆电路,起爆电路与灭火瓶一一对应连接。优选地,所述起爆电路之间设置有RC充放电路,所述RC充放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容C1、晶体管Q1以及二极管D2,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晶体管Q1的阳极,晶体管Q1的控制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个极板以及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另一个极板、晶体管Q1的阴极;相邻的两个起爆电路分别接入电阻R1的一端与晶体管Q1的阳极之间、电容C1的另一个极板与晶体管Q1阴极之间。优选地,所述晶体管Q1采用可控硅SCR。优选地,所述灭火瓶的数量的三个,包括一号灭火瓶、二号灭火瓶以及三号灭火瓶。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灭火瓶开启装置,包括起爆盒、压力开关以及灭火瓶,所述灭火瓶包括电爆管、阀门,电爆管起爆即打开阀门,多个灭火瓶通过支管路连接到灭火总管路上,灭火总管路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压力开关,所述起爆盒通过电缆分别连接多个灭火瓶的电爆管以及压力开关;所述起爆盒内部设置有多个起爆电路,起爆电路与灭火瓶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起爆电路之间设置有RC充放电路,所述RC充放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容C1、晶体管Q1以及二极管D2,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晶体管Q1的阳极,晶体管Q1的控制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个极板以及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另一个极板、晶体管Q1的阴极;相邻的两个起爆电路分别接入电阻R1的一端与晶体管Q1的阳极之间、电容C1的另一个极板与晶体管Q1阴极之间;所述晶体管Q1采用可控硅SCR;所述灭火瓶的数量的三个,包括一号灭火瓶、二号灭火瓶以及三号灭火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多个灭火瓶的并联,实现对着火位置的连续灭火。2、本技术能够通过压力开关反馈信号判断灭火瓶是否正常工作,一旦灭火瓶未能工作,直接启动下一瓶灭火瓶进行灭火。3、本技术通过RC充放电回路,解决了装甲车辆灭火领域中的车辆断电情况下手动按钮驱动灭火瓶不能选择完好状态灭火瓶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RC回路连接示意图。图中示出:起爆盒1灭火总管路4压力开关2二号灭火瓶5一号灭火瓶3三号灭火瓶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灭火瓶开启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起爆盒1、压力开关2以及灭火瓶,所述灭火瓶包括电爆管、阀门,电爆管起爆即打开阀门,多个灭火瓶通过支管路连接到灭火总管路4上,灭火总管路4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压力开关2,即灭火总管路4的灭火喷嘴处设置压力开关2,所述起爆盒1通过电缆分别连接多个灭火瓶的电爆管以及压力开关2。所述起爆盒1内部设置有多个起爆电路,起爆电路与灭火瓶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起爆电路之间设置有RC充放电路,所述RC充放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容C1、晶体管Q1以及二极管D2,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晶体管Q1的阳极,晶体管Q1的控制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个极板以及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另一个极板、晶体管Q1的阴极;相邻的两个起爆电路分别接入电阻R1的一端与晶体管Q1的阳极之间、电容C1的另一个极板与晶体管Q1阴极之间。所述晶体管Q1采用可控硅SCR。所述灭火瓶的数量的三个,包括一号灭火瓶3、二号灭火瓶5以及三号灭火瓶6。优选实施例:灭火总管路布置在军用车辆易着火点,终端与灭火瓶连接,起爆盒通过电缆连接灭火瓶电爆管及灭火总管路上的压力开关。发生火情后,起爆盒输出驱动信号到灭火瓶驱动DB,灭火瓶驱动DB接收到驱动信号后启爆电爆管打开灭火瓶阀门,起爆盒通过接受压力开关的反馈信号来判断灭火瓶是否正常工作。一旦灭火瓶未能工作,起爆盒启动下一瓶灭火瓶进行灭火。起爆盒接受压力开关的反馈信号来判断灭火瓶是否完成喷瓶,喷瓶完成火情仍然存在,起爆盒启动下一瓶灭火瓶进行灭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灭火瓶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起爆盒(1)、压力开关(2)以及灭火瓶,所述灭火瓶包括电爆管、阀门,电爆管起爆即打开阀门,多个灭火瓶通过支管路连接到灭火总管路(4)上,灭火总管路(4)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压力开关(2),所述起爆盒(1)通过电缆分别连接多个灭火瓶的电爆管以及压力开关(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火瓶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起爆盒(1)、压力开关(2)以及灭火瓶,所述灭火瓶包括电爆管、阀门,电爆管起爆即打开阀门,多个灭火瓶通过支管路连接到灭火总管路(4)上,灭火总管路(4)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压力开关(2),所述起爆盒(1)通过电缆分别连接多个灭火瓶的电爆管以及压力开关(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瓶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爆盒(1)内部设置有多个起爆电路,起爆电路与灭火瓶一一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火瓶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爆电路之间设置有RC充放电路,所述RC充放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容C1、晶体管Q1以及二极管D2,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晶体管Q1的阳极,晶体管Q1的控制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二极管D2的阴极分别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个极板以及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另一个极板、晶体管Q1的阴极;
相邻的两个起爆电路分别接入电阻R1的一端与晶体管Q1的阳极之间、电容C1的另一个极板与晶体管Q1阴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火瓶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Q1采用可控硅SCR。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自健刘友明王逸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上海电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