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床床体升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71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理床床体升降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对称固定设有若干万向轮,所述底座的前侧固定设有控制器,所述底座的顶端对称开设有若干滑槽,所述滑槽的下部内壁上均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滑槽的底端内壁上均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滑槽内均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均与相邻的所述螺杆转动连接,所述滑块的顶端固定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贯穿所述底座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底座的上方且固定连接有床体,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均贯穿所述限位板且与所述滑槽的顶端内壁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进行调节护理床床体的高度,从而增加护理床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理床床体升降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护理床床体升降结构,属于医疗设备

技术介绍
护理床,分为电动护理床及手动护理床,医院为病人或重度残疾人在住院或居家康复时使用的床。其主要功能是防止病员坠床,方便护理人员操作,便于临床使用。医疗仪器包含的范围很广,其中既有大到如核磁共振仪,也有小到如手术剪手术刀;既有精细如滚柱式离心式输血泵,也有简陋如缝合线。病床就是一个十分常见却也十分容易被忽略的医疗仪器。事实上,病床属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的病房护理设备及器具,而医用护理床则是病床的一种。当需要对患者进行转移治疗或者,将患者从护理床的挪移到可移动的床架上时,会增加患者的疼痛感,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负担,而医用护理床要求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宜久卧病人左右翻身、起坐,可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护理人员负担,现有技术中的医疗护理床在病人上下床时,由于护理床垂直高度较高,需要医护人员将病人抬上病床,增加医护人员的医护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护理床床体升降结构,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进行调节护理床床体的高度,从而增加护理床的实用性,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护理床床体升降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对称固定设有若干万向轮,所述底座的前侧固定设有控制器,所述底座的顶端对称开设有若干滑槽,所述滑槽的下部内壁上均固定设有限位板,所述滑槽的底端内壁上均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滑槽内均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均与相邻的所述螺杆转动连接,所述滑块的顶端固定设有支撑杆,所述螺杆位于所述支撑杆内,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贯穿所述底座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底座的上方且固定连接有床体。进一步而言,所述万向轮上均设有锁紧装置。进一步而言,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均贯穿所述限位板且与所述滑槽的顶端内壁转动连接。进一步而言,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位于所述限位板的上方且所述滑块上均贯穿开设有与所述螺杆相匹配的螺纹孔。进一步而言,所述支撑杆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4-8个。进一步而言,所述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了支撑杆,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工作,从而电机带动螺杆进行转动,此时螺杆带动滑块在滑槽内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从而通过滑块带动支撑杆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支撑杆带动床体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护理床实现升降的功能;2、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进行调节护理床床体的高度,从而增加护理床的实用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滑槽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支撑杆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滑块与滑槽的俯视图。图中标号:1、底座;2、万向轮;3、控制器;4、滑槽;5、限位板;6、电机;7、螺杆;8、滑块;9、支撑杆;10、床体;11、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5所示,一种护理床床体升降结构,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端对称固定设有若干万向轮2,底座1的前侧固定设有控制器3,底座1的顶端对称开设有若干滑槽4,滑槽4的下部内壁上均固定设有限位板5,滑槽4的底端内壁上均固定设有电机6,电机6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杆7,滑槽4内均设有滑块8,滑块8均与相邻的螺杆7转动连接,滑块8的顶端固定设有支撑杆9,螺杆7位于支撑杆9内,支撑杆9的顶端贯穿底座1的顶端延伸至底座1的上方且固定连接有床体10。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万向轮2上均设有锁紧装置,当装置放置在合适位置后,通过锁紧装置将万向轮2固定,从而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床体10出现滑动的现象。如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螺杆7的另一端均贯穿限位板5且与滑槽4的顶端内壁转动连接,滑块8与滑槽4滑动连接,滑块8位于限位板5的上方且滑块8上均贯穿开设有与螺杆7相匹配的螺纹孔11,支撑杆9为圆柱体结构,且支撑杆9的数量为4-8个,在使用时,通过控制器3控制电机6工作,从而电机6带动螺杆7进行转动,此时螺杆7带动滑块8在滑槽4内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从而通过滑块8带动支撑杆9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支撑杆9带动床体10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护理床实现升降的功能。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6均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3可以控制电机6的启停。这里说明,电机6为现有技术,故而涉及其它的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技术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工作原理:在使用时,使用者将护理床推送至合适位置后,此时使用者通过锁紧装置将万向轮2固定,从而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床体10出现滑动的现象,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护理床床体的高度,此时通过控制器3控制电机6工作,从而电机6带动螺杆7进行转动,此时螺杆7带动滑块8在滑槽4内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从而通过滑块8带动支撑杆9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支撑杆9带动床体10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本技术通过设置了支撑杆,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器3控制电机6工作,从而电机6带动螺杆7进行转动,此时螺杆7带动滑块8在滑槽4内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从而通过滑块8带动支撑杆9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支撑杆9带动床体10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护理床实现升降的功能,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的进行调节护理床床体的高度,从而增加护理床的实用性。以上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理床床体升降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端对称固定设有若干万向轮(2),所述底座(1)的前侧固定设有控制器(3),所述底座(1)的顶端对称开设有若干滑槽(4),所述滑槽(4)的下部内壁上均固定设有限位板(5),所述滑槽(4)的底端内壁上均固定设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杆(7),所述滑槽(4)内均设有滑块(8),所述滑块(8)均与相邻的所述螺杆(7)转动连接,所述滑块(8)的顶端固定设有支撑杆(9),所述螺杆(7)位于所述支撑杆(9)内,所述支撑杆(9)的顶端贯穿所述底座(1)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底座(1)的上方且固定连接有床体(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理床床体升降结构,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端对称固定设有若干万向轮(2),所述底座(1)的前侧固定设有控制器(3),所述底座(1)的顶端对称开设有若干滑槽(4),所述滑槽(4)的下部内壁上均固定设有限位板(5),所述滑槽(4)的底端内壁上均固定设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螺杆(7),所述滑槽(4)内均设有滑块(8),所述滑块(8)均与相邻的所述螺杆(7)转动连接,所述滑块(8)的顶端固定设有支撑杆(9),所述螺杆(7)位于所述支撑杆(9)内,所述支撑杆(9)的顶端贯穿所述底座(1)的顶端延伸至所述底座(1)的上方且固定连接有床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床床体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育达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