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紫茹专利>正文

一种透气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585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气枕头,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底板顶端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翻板与盖板转动连接,所述翻板和盖板之间设置有海绵层,所述盖板和翻板表面均设置有透气孔,所述盖板顶部设置有凹陷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内杆、外杆和弹簧,所述外杆顶部开设有盲孔,所述内杆滑动连接于盲孔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压缩内杆,使其向下运动,睡觉时由于脑部前后两侧受力不同,从而使内杆的压缩量不同,此时盖板将发生倾斜来配合头部的角度,在盖板和翻板之间设置有海绵层,当头部挤压盖板向下运动时,会挤压海绵层,从而增加气流流通,能过提高透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枕头
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透气枕头。
技术介绍
枕头,通常是指人睡觉时垫在头下并具有一定柔软度的物品,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四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了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们睡眠时必须采用枕头。目前,但是市面上的枕头在实际使用时,大部分枕头均采用填充物的形式进行生产,从而使其透气不好,尤其在夏天时,导致在睡眠过程中产生大量汗液,产生的汗液留在枕头表面会滋生细菌,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透气枕头来解决上述问题有效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气枕头,当头部处于盖板顶部时会压缩内杆,使其向下运动,睡觉时由于脑部前后两侧受力不同,从而使内杆的压缩量不同,此时盖板将发生倾斜来配合头部的角度,并且在盖板顶部设置有凹陷区,能够有效的匹配脑部轮廓,在盖板和翻板之间设置有海绵层,当头部挤压盖板向下运动时,会挤压海绵层,从而增加气流流通,能过提高透气性,并且海绵层能够有效吸收睡觉时产生的汗液,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气枕头,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底板顶端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翻板与盖板转动连接,所述翻板和盖板之间设置有海绵层,所述盖板和翻板表面均设置有透气孔,所述盖板顶部设置有凹陷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内杆、外杆和弹簧,所述外杆顶部开设有盲孔,所述内杆滑动连接于盲孔内部,所述弹簧固定连接于盲孔底部,所述弹簧顶端与内杆固定连接,所述外杆包括第一外杆和第二外杆,所述第二外杆贯穿底板与底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外杆外侧底端设置有通孔,所述底板一侧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贯穿底板,所述定位杆滑动连接于通孔内部,所述第一外杆与底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盖板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盖板底部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优选的,所述盖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由竹炭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挡板的厚度和硬度均大于第二挡板的厚度和硬度。优选的,所述凹陷区内部两侧均设置为弧面,所述凹陷区内部前侧设置为弧面。优选的,所述翻板包括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所述第一翻板的数量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翻板设置于第一翻板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均由竹炭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翻板的厚度和硬度均大于第二翻板的厚度和硬度。优选的,所述第一翻板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所述翻板通过第一圆杆与盖板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外杆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外杆对称分布于底板前后两侧,所述内杆两侧均固定连接第二圆杆,所述内杆通过第二圆杆与第一翻板转动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当头部处于盖板顶部时会压缩内杆,使其向下运动,睡觉时由于脑部前后两侧受力不同,从而使内杆的压缩量不同,此时盖板将发生倾斜来配合头部的角度,并且在盖板顶部设置有凹陷区,能够有效的匹配脑部轮廓,在盖板和翻板之间设置有海绵层,当头部挤压盖板向下运动时,会挤压海绵层,从而增加气流流通,能过提高透气性,并且海绵层能够有效吸收睡觉时产生的汗液,当需要对枕头进行清理时,将第二外杆向下拉动,带动翻板转动,从而取出海绵层,有利于方便快速地对海绵层进行清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盖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盖板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翻板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第二圆杆、3支撑组件、301内杆、302外杆、303弹簧、4翻板、401第一翻板、402第二翻板、5盖板、6海绵层、7凹陷区、8第一外杆、9第二外杆、10定位杆、11第一挡板、12第二挡板、13第一圆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透气枕头,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组件3,所述底板1顶端设置有翻板4,所述翻板4顶部设置有盖板5,所述翻板4与盖板5转动连接,所述翻板4和盖板5之间设置有海绵层6,所述盖板5和翻板4表面均设置有透气孔,所述盖板5顶部设置有凹陷区7;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内杆301、外杆302和弹簧303,所述外杆302顶部开设有盲孔,所述内杆301滑动连接于盲孔内部,所述弹簧303固定连接于盲孔底部,所述弹簧303顶端与内杆301固定连接,所述外杆302包括第一外杆8和第二外杆9,所述第二外杆9贯穿底板1,所述第二外杆9外侧底端设置有通孔,所述底板1一侧设置有定位杆10,所述定位杆10贯穿底板1与底板1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杆10滑动连接于通孔内部,所述第一外杆8与底板1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板5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11,所述盖板5底部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12,第一挡板11有利于对翻板4形成支撑;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盖板5、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2均由竹炭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挡板11的厚度和硬度均大于第二挡板12的厚度和硬度,第二挡板12的厚度较小有利于提高其柔软度;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凹陷区7内部两侧均设置为弧面,所述凹陷区7内部前侧设置为弧面,凹陷区7有利于匹配头部轮廓,增加睡眠舒适度;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翻板4包括第一翻板401和第二翻板402,所述第一翻板401的数量设置多个,所述第二翻板402设置于第一翻板401之间,第一翻板401有利于与内杆301相连接;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翻板401和第二翻板402均由竹炭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翻板401的厚度和硬度均大于第二翻板402的厚度和硬度;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翻板40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13,所述翻板4通过第一圆杆13与盖板5转动连接,第一圆杆13有利于翻板4与盖板5转动连接;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杆30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外杆302对称分布于底板1前后两侧,所述内杆301两侧均固定连接第二圆杆2,所述内杆301通过第二圆杆2与第一翻板401转动连接,第二圆杆2有利于内杆301与翻板4转动连接;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在底板1顶部设置有支撑组件3,通过内杆301能够有效地支撑翻板4和盖板5,这里内杆301通过弹簧303固定连接于盲孔内部,当头部处于盖板5顶部时会压缩内杆301,使其向下运动,睡觉时由于脑部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气枕头,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组件(3),所述底板(1)顶端设置有翻板(4),所述翻板(4)顶部设置有盖板(5),所述翻板(4)与盖板(5)转动连接,所述翻板(4)和盖板(5)之间设置有海绵层(6),所述盖板(5)和翻板(4)表面均设置有透气孔,所述盖板(5)顶部设置有凹陷区(7);/n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内杆(301)、外杆(302)和弹簧(303),所述外杆(302)顶部开设有盲孔,所述内杆(301)滑动连接于盲孔内部,所述弹簧(303)固定连接于盲孔底部,所述弹簧(303)顶端与内杆(301)固定连接,所述外杆(302)包括第一外杆(8)和第二外杆(9),所述第二外杆(9)贯穿底板(1)并与底板(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外杆(9)外侧底端设置有通孔,所述底板(1)一侧设置有定位杆(10),所述定位杆(10)贯穿底板(1),所述定位杆(10)滑动连接于通孔内部,所述第一外杆(8)与底板(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枕头,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支撑组件(3),所述底板(1)顶端设置有翻板(4),所述翻板(4)顶部设置有盖板(5),所述翻板(4)与盖板(5)转动连接,所述翻板(4)和盖板(5)之间设置有海绵层(6),所述盖板(5)和翻板(4)表面均设置有透气孔,所述盖板(5)顶部设置有凹陷区(7);
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内杆(301)、外杆(302)和弹簧(303),所述外杆(302)顶部开设有盲孔,所述内杆(301)滑动连接于盲孔内部,所述弹簧(303)固定连接于盲孔底部,所述弹簧(303)顶端与内杆(301)固定连接,所述外杆(302)包括第一外杆(8)和第二外杆(9),所述第二外杆(9)贯穿底板(1)并与底板(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外杆(9)外侧底端设置有通孔,所述底板(1)一侧设置有定位杆(10),所述定位杆(10)贯穿底板(1),所述定位杆(10)滑动连接于通孔内部,所述第一外杆(8)与底板(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11),所述盖板(5)底部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气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5)、第一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紫茹
申请(专利权)人:王紫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