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蒲若飞专利>正文

交叉可调节马鞍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568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叉可调节马鞍座椅,包括底架,底架的上部分别设置升降杆和交叉升降机构,交叉升降机构的上部设置主椅面,主椅面的两侧分别铰接左副节椅面和右副节椅面,所述交叉升降机构包括上滑轨和下滑轨,所述上滑轨和下滑轨之间设置两组交叉杆,所述交叉杆的左部分别通过固定转轴固定在上滑轨和下滑轨的内侧,交叉杆的右部分别插装活动转轴,所述活动转轴的两侧分别设置固定在上滑轨和下滑轨内侧的移动滑轮,所述上部的活动转轴与横向推杆固定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使用方便,采用交叉剪式结构,改变施力方向,降低叠加高度,增强稳定性,可实现在凹型斗状结构、普通椅面和马鞍状之间的自由转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叉可调节马鞍座椅
本技术涉及家具
,具体涉及一种交叉可调节马鞍座椅。
技术介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权威资料,久坐已成为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像颈椎病、腰椎病、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等都与久坐有关。传统座椅椅面平直,呆板僵硬,没有考虑到生理学、人机工程学要素,舒适度欠佳,而马鞍椅一样角度固定,不能因人而异,主动适应使用者个性体征和偏好。现有的马鞍椅虽然可实现普通椅面和马鞍状椅面的可调节转换,但是马鞍状的形成和角度大小调节依赖于椅面中心底部一根圆柱的升降或镶套圆柱组件的升降,此圆柱需要叠加在与底盘相连的升降气弹簧的顶端,从而形成升降调节机构叠加后过高的问题,重心易偏移,结构稳定性差,也不容易实现电气化智能化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叉可调节马鞍座椅,结构新颖,采用交叉剪式结构,改变施力方向,降低叠加高度,增强稳定性。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交叉可调节马鞍座椅,包括底架,底架的上部分别设置升降杆和交叉升降机构,交叉升降机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叉可调节马鞍座椅,包括底架(6),底架(6)的上部分别设置升降杆(7)和交叉升降机构(11),其特征在于,交叉升降机构(11)的上部设置主椅面(2),主椅面(2)的两侧分别铰接左副节椅面(1)和右副节椅面(3),所述交叉升降机构(11)包括上滑轨(9)和下滑轨(13),所述上滑轨(9)和下滑轨(13)之间设置两组交叉杆(18),所述交叉杆(18)的左部分别通过固定转轴(20)固定在上滑轨(9)和下滑轨(13)的内侧,交叉杆(18)的右部分别插装活动转轴(22),所述活动转轴(22)的两侧分别设置固定在上滑轨(9)和下滑轨(13)内侧的移动滑轮(19),所述上部的活动转轴(22)与横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可调节马鞍座椅,包括底架(6),底架(6)的上部分别设置升降杆(7)和交叉升降机构(11),其特征在于,交叉升降机构(11)的上部设置主椅面(2),主椅面(2)的两侧分别铰接左副节椅面(1)和右副节椅面(3),所述交叉升降机构(11)包括上滑轨(9)和下滑轨(13),所述上滑轨(9)和下滑轨(13)之间设置两组交叉杆(18),所述交叉杆(18)的左部分别通过固定转轴(20)固定在上滑轨(9)和下滑轨(13)的内侧,交叉杆(18)的右部分别插装活动转轴(22),所述活动转轴(22)的两侧分别设置固定在上滑轨(9)和下滑轨(13)内侧的移动滑轮(19),所述上部的活动转轴(22)与横向推杆(15)固定相接,所述横向推杆(15)固定在上滑轨(9)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可调节马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轨(13)的下端设置固定座(12),所述固定座(12)的两侧均设置连杆(10),一所述连杆(10)与左副节椅面(1)转动相接,另一连杆(10)与右副节椅面(3)转动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可调节马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2)和下滑轨(13)上开有相贯通的通孔,所述升降杆(7)固定在通孔内,并穿出到下滑轨(13)的上部,升降杆(7)的上部设置升降触头(17),下滑轨(13)的两侧开有通孔,通孔内插装升降扳手,升降扳手(4)的端部设置升降触发块(16),所述升降触发块(16)位于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若飞
申请(专利权)人:蒲若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