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盔悬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551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头盔领域,公开了一种头盔悬挂系统,包括盔罩、帽顶垫、帽顶带、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下颌带,还包括气垫组件、吹气管、气门阀和紧急脱解扣;在盔罩内设有气垫组件,通过吹气管对气垫组件进行吹气,气垫组件内部设有可调节的气垫组件内圈装置,气垫组件内圈装置两端通过气垫组件内圈调节装置连接;下颌带另一端与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连接处设有紧急脱解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气垫组件根据佩戴人员的头围大小进行调节,使得佩戴人员头盔与头部的受力均匀;气垫组件内圈装置对于气垫组件失效时,调节气垫组件内圈装置使头盔可达到舒适佩戴;通过紧急脱解扣连接,紧急脱解扣的设计方便佩戴人员将头盔取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头盔悬挂系统
本技术涉及头盔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头盔悬挂系统。
技术介绍
头盔悬挂系统是用来安装在头盔内的固定连接机构,是头盔佩戴者与头盔间的必备连接装置,它起到头部与盔体之间的缓冲保护以及稳定盔体在头部的作用。佩戴者在佩戴头盔时的舒适程度取决于悬挂系统的人机工效合理性。以往的头盔悬挂系统,缓冲组件与头部的接触受力不均。如专利标题:头盔悬挂系统,申请号:CN201920493445.6,申请日:2019-04-12的技术专利申请中记载,本技术公开一种头盔悬挂系统,包括:顶垫、头围带和下巴垫,头围带与顶垫通过第一连接带组件连接,所述下巴垫通过第二连接带组件连接所述的顶垫和/或头围带上;所述顶垫包括多个连接部,所述的第一连接带组件包括多个第一连接带,第一连接带一端固定在所述头围带上,另一端穿过对应连接部后固定在所述头围带上;所述第二连接带组件包括后脑防护垫、两前部连接带和两后部连接带,两个前部连接带一端连接所述下巴垫,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头围带/第一连接带上,所述两个后部连接带一端连接所述下巴垫,另一端连接所述后脑防护垫,后脑防护垫连接所述头围带。对于上述专利所述的,头围带是不可以调节的,人的头围会大小不一,这样缓冲组件与头部的接触受力会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头盔悬挂系统缓冲组件与头部的接触受力不均的缺点,提供了头部的接触受力可调节的一种头盔悬挂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头盔悬挂系统,包括盔罩、帽顶垫、帽顶带、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调节扣、下颌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垫组件、吹气管、气门阀和紧急脱解扣;盔罩内设有一圈气垫组件,气垫组件固定在盔罩内壁;帽顶垫设在盔罩内壁中间;帽顶带一端与帽顶垫连接,另一端与气垫组件连接;盔罩与气垫组件中间设有气门阀,气门阀一侧与气垫组件连接,另一侧连接有吹气管;第一调节组件设在盔罩内壁的后部中间位置,与盔罩固定连接;第二调节组件设在盔罩内壁的前部中间位置,与盔罩固定连接;第一调节组件上设有第一调节组件调节扣,第二调节组件上设有第二调节组件调节扣;下颌带一端与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连接处固定连接;下颌带另一端与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连接处设有紧急脱解扣,通过紧急脱解扣连接。通过可调节的气垫组件,调节盔罩与头部的受力。作为优选,气垫组件内部设有可调节的气垫组件内圈装置,气垫组件内圈装置两端通过气垫组件内圈调节装置连接。气垫组件内圈装置通过气垫组件内圈调节装置进行大小的调节。当气垫组件失效时,通过调节气垫组件内圈装置,头盔也达到舒适佩戴的目的。作为优选,气垫组件内圈装置为塑料调节圈,其大小可调节。作为优选,吹气管端部设有吹气管气嘴,吹气管气嘴设在顶帽带和气垫组件之间,通过粘扣固定。作为优选,吹气管气嘴中间设有气嘴顶杆,气嘴顶杆调节气垫组件内的气流运动,当气嘴顶杆向下按压时,对气垫组件进行充气,当气嘴顶杆松开按压时,对气垫组件进行放气。每个盔罩带有吹气管对气垫组件进行吹气,可以根据不同的头围调节气垫组件的大小。作为优选,气垫组件充气既可以通过吹气管气嘴佩戴人员进行吹气,也可以通过外接充气装备充气。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技术在盔罩内设有气垫组件,通过吹气管对气垫组件进行吹气,可以根据佩戴人员的头围大小进行调节,使得佩戴人员头盔与头部的受力均匀。在气垫组件内设有气垫组件内圈装置对于气垫组件失效时,头盔也可以达到舒适佩戴的目的;下颌带另一端与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连接处设有紧急脱解扣,通过紧急脱解扣连接,紧急脱解扣的设计方便佩戴人员将头盔取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结构气垫组件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帽顶垫、2—帽顶带、3—吹气管、4—气垫组件、5—第一调节组件、6—第二调节组件、7—紧急解脱扣、8—下颌带、9—盔罩、10—气门阀、31—吹气管气嘴、32—气嘴顶杆、41—气垫组件内圈装置、42—气垫组件内圈调节装置、51—第一调节组件调节扣、61—第二调节组件调节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头盔悬挂系统,包括盔罩9、帽顶垫1、帽顶带2、第一调节组件5、第二调节组件6、下颌带8;还包括气垫组件4、吹气管3、气门阀10和紧急脱解扣7;盔罩9内设有一圈气垫组件4,气垫组件4固定在盔罩9内壁;帽顶垫1设在盔罩9内壁中间;帽顶带2一端与帽顶垫1连接,另一端与气垫组件4连接;盔罩9与气垫组件4中间设有气门阀10,气门阀10一侧与气垫组件4连接,另一侧连接有吹气管3;第一调节组件5设在盔罩9内壁的后部中间位置,与盔罩9固定连接;第二调节组件6设在盔罩9内壁的前部中间位置,与盔罩9固定连接;第一调节组件5上设有第一调节组件调节扣51,第二调节组件上设有第二调节组件调节扣61;下颌带8一端与第一调节组件5和第二调节组件6连接处固定连接;下颌带8另一端与第一调节组件5和第二调节组件6连接处设有紧急脱解扣7,通过紧急脱解扣7连接。气垫组件4内部设有可调节的气垫组件内圈装置41,气垫组件内圈装置41两端通过气垫组件内圈调节装置42连接。气垫组件内圈装置41通过气垫组件内圈调节装置42进行大小的调节。气垫组件内圈装置41为塑料调节圈,大小可调节。吹气管3端部设有吹气管气嘴31,吹气管气嘴31设在帽顶带2和气垫组件4之间,通过粘扣固定。吹气管气嘴31中间设有气嘴顶杆32,气嘴顶杆32调节气垫组件4内的气流运动,当气嘴顶杆32向下按压时,对气垫组件4进行充气,当气嘴顶杆32松开按压时,对气垫组件4进行放气。实施例2气垫组件4充气既可以通过吹气管3气嘴佩戴人员进行吹气,也可以通过外接充气装备充气。实施例3将气门阀10沿逆时针方向拧松,正常旋一圈半即可;将头盔佩戴好以后扣上紧急解脱扣7,下拉第一调节组件调节扣51和第二调节组件调节扣61,并调整好下颌带8的松紧使之佩戴舒适;通过对吹气管气嘴31吹气,气垫组件4就会膨胀起来,当感觉气垫对头部的压力合适时停止吹气;吹气技巧:将气运到口腔中,用腮帮压力向气垫吹气。当不使用头盔时,取下头盔,沿顺时针方向关闭气门阀10,将吹气管气嘴31放置在顶部帽顶带2和气垫组件4之间并用粘扣带固定。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头盔悬挂系统,包括盔罩(9)、帽顶垫(1)、帽顶带(2)、第一调节组件(5)、第二调节组件(6)、下颌带(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垫组件(4)、吹气管(3)、气门阀(10)和紧急脱解扣(7);/n盔罩(9)内设有一圈气垫组件(4),气垫组件(4)固定在盔罩(9)内壁;帽顶垫(1)设在盔罩(9)内壁中间;帽顶带(2)一端与帽顶垫(1)连接,另一端与气垫组件(4)连接;/n盔罩(9)与气垫组件(4)中间设有气门阀(10),气门阀(10)一侧与气垫组件(4)连接,另一侧连接有吹气管(3);/n第一调节组件(5)设在盔罩(9)内壁的后部中间位置,与盔罩(9)固定连接;第二调节组件(6)设在盔罩(9)内壁的前部中间位置,与盔罩(9)固定连接;第一调节组件(5)上设有第一调节组件调节扣(51),第二调节组件上设有第二调节组件调节扣(61);/n下颌带(8)与第一调节组件(5)和第二调节组件(6)连接,下颌带(8)一端固定连接;下颌带(8)另一端与第一调节组件(5)和第二调节组件(6)连接处设有紧急脱解扣(7),通过紧急脱解扣(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盔悬挂系统,包括盔罩(9)、帽顶垫(1)、帽顶带(2)、第一调节组件(5)、第二调节组件(6)、下颌带(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垫组件(4)、吹气管(3)、气门阀(10)和紧急脱解扣(7);
盔罩(9)内设有一圈气垫组件(4),气垫组件(4)固定在盔罩(9)内壁;帽顶垫(1)设在盔罩(9)内壁中间;帽顶带(2)一端与帽顶垫(1)连接,另一端与气垫组件(4)连接;
盔罩(9)与气垫组件(4)中间设有气门阀(10),气门阀(10)一侧与气垫组件(4)连接,另一侧连接有吹气管(3);
第一调节组件(5)设在盔罩(9)内壁的后部中间位置,与盔罩(9)固定连接;第二调节组件(6)设在盔罩(9)内壁的前部中间位置,与盔罩(9)固定连接;第一调节组件(5)上设有第一调节组件调节扣(51),第二调节组件上设有第二调节组件调节扣(61);
下颌带(8)与第一调节组件(5)和第二调节组件(6)连接,下颌带(8)一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浙大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