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指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509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指套,所述医用指套包括食指套,所述食指套为贯通的管体,所述管体主要由外层管体和内层管体组成,所述外层管体的内周壁面与所述内层管体的外周壁面相互贴合且粘接;其中,所述外层管体由PP材料或ABS材料制成,所述内层管体由橡胶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将食指套分成两层,采用硬度不同的两种材料制成,使外层管体的硬度大于内层管体的硬度,提高舒适度和实用性,而且该食指套为贯通结构,以方便食指套套设并调整食指的合适位置,从而适应不同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指套
本技术涉及临床护理
,具体是一种医用指套。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掰安瓶防护指套”(专利号CN201120016721.3公告日:20110831),包含拇指套和食指套,拇指套的底端一侧与食指套的底端一侧相连,拇指套和食指套的材质为可以进行浸泡消毒的乳胶;本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手指被碎玻璃划伤,使加药的速度比以往提高了很多,同时,还减轻了因反复抽拉注射器对手指的磨损。但是,该专利文献中的拇指套和食指套均是盲孔结构,不能够调整拇指套、食指套在对应手指上的位置,从而达不到最佳的掰拧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将食指套分成两层,采用硬度不同的两种材料制成,使外层管体的硬度大于内层管体的硬度,提高舒适度和实用性,而且该食指套为贯通结构,以方便食指套套设并调整到食指上的合适位置处,从而适应不同操作人员操作习惯的医用指套。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用指套,所述医用指套包括食指套,所述食指套为贯通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主要由第一外层管体和第一内层管体组成,所述第一外层管体的内周壁面与所述第一内层管体的外周壁面相互贴合且粘接;其中,所述第一外层管体由PP材料或ABS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内层管体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外层管体的外周壁面由以穿过所述第一外层管体直径的纵截面分成的卡持区域和摩擦区域组成,所述卡持区域所在的所述第一外层管体外周壁面上周向设置有多条、沿所述第一外层管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凸条,相邻的两条凸条之间形成凹槽;所述摩擦区域所在的所述第一外层管体外周壁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凸起。优选的,所述摩擦区域所在的所述第一外层管体的厚度呈两侧薄中间厚。所述第一内层管体的内周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第一内层管体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多条螺旋状的凸条。所述医用指套还包括拇指套,能够与所述食指套配合使用,所述拇指套为贯通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主要由第二外层管体和第二内层管体组成,所述第二外层管体的内周壁面与所述第二内层管体的外周壁面相互贴合且粘接;其中,所述第二外层管体由PP材料或ABS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内层管体由橡胶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层管体的外周壁面上设置有凸起。优选的,所述第二内层管体的内周壁面上设置有凸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不仅将食指套分成两层,采用硬度不同的两种材料制成,使外层管体的硬度大于内层管体的硬度,提高受力面积、舒适度和实用性,而且该食指套为贯通结构,以方便食指套套设并调整食指的合适位置,从而适应不同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2.本技术中,所述第一外层管体的外周壁面由以穿过所述第一外层管体直径的纵截面分成的卡持区域和摩擦区域组成,所述卡持区域所在的所述第一外层管体外周壁面上周向设置有多条、沿所述第一外层管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凸条,相邻的两条限位凸起之间形成凹槽;所述摩擦区域所在的所述第一外层管体外周壁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凸起。这种设计,摩擦区域可以用于掰拧安瓿,卡持区域可以用于卡住拉环以后,拉拽带有拉环的输液瓶盖。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C-C剖视图。图中代号含义:1—食指套;2—第一管体;21—第一外层管体;211—卡持区域;212—摩擦区域;213—凸条;214—凹槽;215、221—凸起;22—第一内层管体;3—纵截面。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医用指套,所述医用指套包括食指套1,所述食指套1为贯通的第一管体2,所述第一管体2主要由第一外层管体21和第一内层管体22组成,所述第一外层管体21的内周壁面与所述第一内层管体22的外周壁面相互贴合且粘接;其中,所述第一外层管体21由PP材料或ABS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内层管体22由橡胶材料制成。本技术不仅将食指套1分成两层(指第一外层管体21和第一内层管体22),采用硬度不同的两种材料制成(指由PP材料或ABS材料制成的所述第一外层管体21和由橡胶材料制成的所述第一内层管体22),使第一外层管体21的硬度大于第一内层管体22的硬度,第一外层管体21硬度高一些,有利于平摊受力,提高受力面积,第一内层管体22硬度低一些,提高操作人员手指的舒适度和实用性,而且该食指套1为贯通结构(通孔),以方便食指套1套设并调整食指的合适位置,从而适应不同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所述第一外层管体21的外周壁面由以穿过所述第一外层管体21直径的纵截面3分成的卡持区域211和摩擦区域212组成,所述卡持区域211所在的所述第一外层管体21外周壁面上周向设置有多条、沿所述第一外层管体21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凸条213,相邻的两条凸条213之间形成凹槽214;所述摩擦区域212所在的所述第一外层管体21外周壁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凸起215。优选的,所述摩擦区域212所在的所述第一外层管体21的厚度呈两侧(即A、B两处)薄中间(即O处)厚(均指周向方向上的厚薄关系)。当然,也可以是所述摩擦区域212所在的所述第一外层管体21的厚度均匀相等,所述卡持区域211所在的所述第一外层管体21的厚度均匀相等,并且所述摩擦区域212所在的所述第一外层管体21的厚度大于所述卡持区域211所在的所述第一外层管体21的厚度即可。为了提高指套的摩擦力,所述第一内层管体22的内周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凸起221。所述医用指套还包括拇指套,能够与所述食指套1配合使用,所述拇指套为贯通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主要由第二外层管体和第二内层管体组成,所述第二外层管体的内周壁面与所述第二内层管体的外周壁面相互贴合且粘接;其中,所述第二外层管体由PP材料或ABS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内层管体由橡胶材料制成。为了提高指套的摩擦力,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层管体的外周壁面上设置有凸起。优选的,所述第二内层管体的内周壁面上设置有凸起。实施例2本实施例2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内层管体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多条螺旋状的凸条。以上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指套包括食指套,所述食指套为贯通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主要由第一内层管体和第一外层管体组成,所述第一外层管体的内周壁面与所述第一内层管体的外周壁面相互贴合且粘接;其中,所述第一外层管体由PP材料或ABS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内层管体由橡胶材料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指套包括食指套,所述食指套为贯通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主要由第一内层管体和第一外层管体组成,所述第一外层管体的内周壁面与所述第一内层管体的外周壁面相互贴合且粘接;其中,所述第一外层管体由PP材料或ABS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内层管体由橡胶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医用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层管体的外周壁面由以穿过所述第一外层管体直径的纵截面分成的卡持区域和摩擦区域组成,所述卡持区域所在的所述第一外层管体外周壁面上周向设置有多条、沿所述第一外层管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凸条,相邻的两条凸条之间形成凹槽;所述摩擦区域所在的所述第一外层管体外周壁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医用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区域所在的所述第一外层管体的厚度呈两侧薄中间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雪梅卢怡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