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警用护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506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警务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警用护臂,包括防砍外层和缓冲吸能内层,所述缓冲吸能内层包括一体成型的上臂部、肘部、下臂部和手部,所述上臂部、肘部和下臂部为抱合手臂外侧的半抱合状,所述手部为手套状,所述手部上端的腕筒手背侧与所述下臂部连接;所述防砍外层以铆钉装于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上臂部、肘部、下臂部和手部外侧表面;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上臂部、肘部、下臂部和手部两侧均以魔术贴粘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以警用护臂代替防暴服,解决了使用防暴服笨重、穿戴不便问题,缓冲吸能内层作为能量吸收层,防砍外层作为抗刀砍、防棍棒打击的硬质外壳,整个结构具有抗刀砍、缓冲能量吸收、轻便携带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警用护臂
本技术涉及警务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警用护臂。
技术介绍
目前警务人员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使用防暴服和盾牌居多,这两种装备比较笨重且携带不便,少数警用护臂产品由于结构和材料的原因,不能有效达到防止侵害和缓冲力量的功能,给警务人员带来人体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高效防止侵害、吸能减震、舒适、携带方便的警用护臂。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警用护臂,包括防砍外层和缓冲吸能内层,所述缓冲吸能内层包括一体成型的上臂部、肘部、下臂部和手部,所述上臂部、肘部和下臂部为抱合手臂外侧的半抱合状,所述手部为手套状,所述手部上端的腕筒手背侧与所述下臂部连接;所述防砍外层以铆钉装于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上臂部、肘部、下臂部和手部外侧表面;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上臂部、肘部、下臂部两侧均以魔术贴粘带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魔术贴粘带包括腕部魔术贴粘带和携带魔术贴粘带,所述腕部魔术粘贴带的外表面内侧装有刺面,外侧装有毛面,所述携带魔术贴粘带外表面下侧装有刺面,上侧装有毛面。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上臂部、肘部、下臂部和手部一侧均装有腕部魔术贴粘带,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上臂部、肘部、下臂部和手部另一侧均装有长方形挂钩。进一步的,所述腕部魔术贴粘带毛面自由端均装有挡片,所述挡片为多层相同长方形织带重叠缝合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吸能内层上臂部上端装有携带魔术贴粘带,所述携带魔术贴粘带下端与所述缓冲吸能内层上臂部上端固定连接。r>进一步的,所述防砍外层外表面设有多个突起。进一步的,所述防砍外层为PC材料或PC复合材料。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吸能内层为阻尼缓冲发泡材料或能量吸收材料。进一步的,所述阻尼缓冲发泡材料为EVA、EVM、发泡橡胶中的任一种单一材料,所述能量吸收材料为HPS、EVA、ABS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共混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手部为半指手套状或全指手套状,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厚度为4~8mm。本技术对警用护臂产品进行了双层设计,缓冲吸能内层采用吸能减震的阻尼缓冲发泡材料或能量吸收材料,防砍外层采用硬质防砍材料,并按人体结构分别与缓冲吸能内层的上臂部、肘部、下臂部和手部外侧表面相铆接,具有较好的灵活性;防砍外层材料和表面突起防滑设计,可以有效阻截刀砍、棍棒击打,缓冲吸能内层吸能减震材料能有效抵挡刀砍、棍棒击打的能量冲击对臂部的震伤,保护臂部免受外力带来的冲击伤害;缓冲吸能内层的四节魔术贴粘合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完成护臂与手臂的无缝连接固定;不使用护臂时,可以将折叠收纳后的护臂由上臂部的携带魔术贴粘带连接在使用者腰带上携带。本技术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警用护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警用护臂手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警用护臂腕部魔术贴粘带挡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警用护臂。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警用护臂,包括防砍外层1和缓冲吸能内层,所述缓冲吸能内层包括一体成型的上臂部21、肘部22、下臂部23和手部24,所述上臂部21、肘部22和下臂部23为抱合手臂外侧的半抱合状,所述手部24为半指手套状,所述手部24上端的腕筒241手背侧与所述下臂部23连接;所述防砍外层1以铆钉装于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上臂部21、肘部22、下臂部23和手部24外侧表面;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上臂部21、肘部22、下臂部23和手部24两侧均以魔术贴粘带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上臂部21、肘部22、下臂部23和手部24一侧均装有腕部魔术贴粘带,所述腕部魔术贴粘带外表面内侧装有刺面411、421、431、441,外侧装有毛面412、422、432、442,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上臂部21、肘部22、下臂部23和手部24的另一侧均装有长方形挂钩51、52、53和54,所述腕部魔术贴粘带外表面外侧的毛面412、422、432、442沿手臂内侧的方向穿过钩住所述长方形挂钩51、52、53、54后返回与所述魔术贴粘带外表面内侧的刺面411、421、431、441粘结。进一步的,所述防砍外层1外表面设有多个突起11,所述防砍外层1为PC材料。所述缓冲吸能内层为能量吸收材料,能量吸收材料为EVA与HPS的共混材料,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厚度为4mm。所述缓冲吸能内层上臂部21上端装有携带魔术贴粘带,所述携带魔术贴粘带下端与所述缓冲吸能内层上臂部21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携带魔术贴粘带外表面下侧装有刺面61,上侧装有毛面62。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缓冲吸能内层为EVA与ABS的共混物材料。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厚度为8mm。所述手部24为全指手套状。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所述腕部魔术贴粘带毛面412、422、432、442自由端(即不与缓冲吸能层相连接的一端)均装有挡片9,所述挡片9为多层相同长方形织带重叠缝合结构,所述挡片长边91与所装位置的所述腕部魔术贴粘带带体宽度相同,所述腕部魔术贴粘带带体为长方形条状,所述挡片长边91垂直于所装位置的所述腕部魔术贴粘带带体两侧,所述挡片9形状、大小尺寸与所装位置的所述腕部魔术贴粘带毛面412、422、432、442相配合钩住的长方形挂钩51、52、53、54的框体相匹配。挡片9为具有一定厚度和硬度的织带做成,也可以使用橡胶做成,图3以腕部魔术贴粘带毛面442自由端挡片9为例对结构进行说明。实施例1在使用时,将缓冲吸能内层上臂部21、肘部22、下臂部23套在手臂上,手顺着手部24上端的腕筒241套入,接着将缓冲吸能内层上臂部21、肘部22、下臂部23一侧的魔术贴粘带外表面外侧的毛面412、422、432沿手臂内侧的方向分别穿过钩住缓冲吸能内层上臂部21、肘部22、下臂部23和手部24另一侧的长方形挂钩51、52、53、54后返回,与所述腕部魔术贴粘带外表面内侧的刺面411、421、431、441粘结,完成绑定。在完成使用后,可以将缓冲吸能内层上臂部21、肘部22、下臂部23的魔术贴粘带连接撕开,将护臂卸下,由手部24开始依次向上折叠,最后将折叠部分完全放至上臂部21内,使用上臂部21的魔术贴粘带外表面外侧的毛面412穿过钩住另一侧的长方形挂钩51后返回,与魔术贴粘带外表面内侧的刺面411粘合完成收纳。随身携带时,将缓冲吸能内层上臂部21上端装的携带魔术贴粘带的上侧的毛面62,穿过腰带后,由腰带另一侧返回,与携带魔术贴粘带外表面下侧的刺面61粘合后钩住腰带,可方便携带。位于上臂部21和下臂部23位置的腕部魔术贴粘带连接设置不局限于一个,可以设置多个以上所述的腕部魔术贴粘带连接件。实施例2在使用时与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警用护臂,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砍外层和缓冲吸能内层,所述缓冲吸能内层包括一体成型的上臂部、肘部、下臂部和手部,所述上臂部、肘部和下臂部为抱合手臂外侧的半抱合状,所述手部为手套状,所述手部上端的腕筒手背侧与所述下臂部连接;所述防砍外层以铆钉装于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上臂部、肘部、下臂部和手部外侧表面;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上臂部、肘部、下臂部和手部两侧均以魔术贴粘带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警用护臂,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砍外层和缓冲吸能内层,所述缓冲吸能内层包括一体成型的上臂部、肘部、下臂部和手部,所述上臂部、肘部和下臂部为抱合手臂外侧的半抱合状,所述手部为手套状,所述手部上端的腕筒手背侧与所述下臂部连接;所述防砍外层以铆钉装于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上臂部、肘部、下臂部和手部外侧表面;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上臂部、肘部、下臂部和手部两侧均以魔术贴粘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警用护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粘带包括腕部魔术贴粘带和携带魔术贴粘带,所述腕部魔术粘贴带的外表面内侧装有刺面,外侧装有毛面,所述携带魔术贴粘带外表面下侧装有刺面,上侧装有毛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警用护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上臂部、肘部、下臂部和手部一侧均装有腕部魔术贴粘带,所述缓冲吸能内层的上臂部、肘部、下臂部和手部另一侧均装有长方形挂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警用护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腕部魔术贴粘带毛面自由端均装有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管宝莲张洪波胡希丽张凤军
申请(专利权)人:思迈青岛防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