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3977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9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种子萌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种子萌发盒。该种子萌发盒包括:盒体(1)、盒盖(2)、至少一个第一隔板(3)、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隔板(4);所述盒盖(2)盖合在所述盒体(1)上;所述盒盖(2)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X);在所述第一通风孔(X)上设置有滤膜(201);所述第一隔板(3)和所述第二隔板(4)垂直交叉设置在所述盒体(1)内,形成多个育种室(Y),并且所述第一隔板(3)和所述第二隔板(4)上均设置有刻度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种子萌发盒能够直接读取种子萌发长出的胚根和胚芽的长度,并且能够使外界的空气进入种子萌发盒促进种子萌发,还能够阻隔外界的细菌进入该种子萌发盒,避免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子萌发盒
本技术属于种子萌发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种子萌发盒。
技术介绍
目前种子萌发实验是将种子点入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定期观察种子发育过程,并且计算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以及测量种子萌发长出的胚根和胚芽的长度。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氧气仅有培养皿中原有的空气提供,不利于种子萌发。此外,在测量种子萌发长出的胚根和胚芽的长度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使用刻度尺靠近每一个萌发种子的胚根和胚芽进行测量,不但容易碰伤其他萌发的种子,而且操作比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种子萌发盒,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并且不需要利用额外的刻度尺,能够在种子萌发盒内直接读取胚根和胚芽的长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种子萌发盒,所述种子萌发盒包括:盒体、盒盖、至少一个第一隔板、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隔板;所述盒盖盖合在所述盒体上;所述盒盖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在所述第一通风孔上设置有滤膜;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垂直交叉设置在所述盒体内,形成多个育种室,并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上均设置有刻度线。优选地,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面与所述盒体的底部具有预设距离。在向盒体中加入培养基时,培养基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盒体的底部的空间流入每个育种室,使得每个育种室中的培养基的含量是相同的,保证种子萌发实验条件一致,从而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板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隔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隔板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二隔板平行设置;每个所述第一隔板与每个所述第二隔板均垂直交叉设置。在本技术中,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独立结构,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的豁口垂直交叉设置。本技术不对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与盒体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定,只要能够将盒体分隔为多个育种室即可。一种简单的连接方式是,所述盒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通过滑槽与所述盒体活动连接。为了使从外界进入种子萌发盒中的空气流通,空气中的氧气在每个育种室分布均匀,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上均设置有第二通风孔,便于空气扩散,使得位于育种室的每粒种子的供氧条件是相同的,从而使得实验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面均不与所述盒盖接触;所述第一通风孔为多个,每一个所述第一通风孔对应一个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的一个交叉处的正上方。为了保证位于育种室的每粒种子的供氧条件是相同的,从而使得实验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对于不同种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空间是不同的,通常所述育种室的宽度可以为2.5-3cm,长度可以为4-5cm,即可满足绝大多数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空间。在本技术中,所述盒体的高度可以为4-6cm、5-8cm、8-12cm、10-16cm或者12-16cm。对于不同的植物可以使用不同高度的发芽盒。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发芽时间和苗长来确定。举例说明,对于花卉类,如蓝花子别称菇莱、冬子菜、滨莱菔,十字花科萝卜属,七天发芽试验,苗长10-12cm,可选用盒体高度为10-16cm的发芽盒。对于蔬菜类,如白菜,五天试验,苗长3-5cm,可选用盒体高度为4-6cm的发芽盒;芥菜型油菜7天试验,苗高10-15cm,可选用盒体高度为12-16cm的发芽盒。对于灌木类,如裸果木(Gymnocarposprzewalskii),五天试验,苗长2-4cm,可选用盒体高度为4-6cm的发芽盒。对于乔木类,如麻楝,别名阴麻树、白皮香椿,10天试验,苗高4-6cm,可选用盒体高度为5-8cm的发芽盒。对于药材类,如苦马豆,10天试验,苗高3-5cm,可选用盒体高度为4-6cm的发芽盒。对于草本植物,如芝麻,10天试验,苗高3-5cm,可选用盒体高度为4-6cm的发芽盒;羊胡子草,6天试验,苗高12cm,可选用盒体高度为10-16cm的发芽盒;对于粮食作物,如小麦,7天试验,苗高11cm,可选用盒体高度为11-13cm的发芽盒。为了模拟根向地生长,茎向上生长,在种子的胚根扎入培养基后,需要将种子萌发盒立起来,因此,为了防止种子萌发盒立起来后倾倒,所述种子萌发盒还包括基座。播种后,将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盖合,立于所述基座上。为了便于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优选地,所述盒体、所述盒盖、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第二隔板均由透明材料制成,例如所述盒体、所述盒盖、所述第一隔板、以及所述第二隔板由聚乙烯、聚氯乙烯或聚丙烯制成。本技术提供的种子萌发盒,由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盒体分隔成育种室,并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均设置有刻度,不但能够将每粒种子播种在一个育种室内,便于观察和管理,还能够直接读取种子萌发长出的胚根和胚芽的长度,并且所述盒盖上的所述第一通风孔设置有滤膜,能够使外界的空气进入种子萌发盒促进种子萌发,并且能够阻隔外界的细菌进入该种子萌发盒,避免污染。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种子萌发盒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种子萌发盒中一种盒盖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种子萌发盒中另一种盒盖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种子萌发盒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种子萌发盒中第一隔板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种子萌发盒中第二隔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本技术提供一种种子萌发盒。请参见图1-3,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种子萌发盒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种子萌发盒中一种盒盖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种子萌发盒中另一种盒盖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种子萌发盒包括:盒体1、盒盖2、至少一个第一隔板3、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隔板4;盒盖2盖合在盒体1上;盒盖2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X;在第一通风孔X上设置有滤膜201;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交叉设置在盒体1内,形成多个育种室Y,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上均设置有刻度。本技术提供的种子萌发盒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提供的种子萌发盒,由于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将盒体1分隔成育种室Y,并且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上均设置有刻度,不但能够将每粒种子播种在一个育种室Y内,便于观察和管理,还能够直接读取种子萌发长出的胚根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种子萌发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萌发盒包括:盒体(1)、盒盖(2)、至少一个第一隔板(3)、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隔板(4);/n所述盒盖(2)盖合在所述盒体(1)上;/n所述盒盖(2)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X);/n在所述第一通风孔(X)上设置有滤膜(201);/n所述第一隔板(3)和所述第二隔板(4)垂直交叉设置在所述盒体(1)内,形成多个育种室(Y),并且所述第一隔板(3)和所述第二隔板(4)上均设置有刻度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种子萌发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萌发盒包括:盒体(1)、盒盖(2)、至少一个第一隔板(3)、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隔板(4);
所述盒盖(2)盖合在所述盒体(1)上;
所述盒盖(2)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X);
在所述第一通风孔(X)上设置有滤膜(201);
所述第一隔板(3)和所述第二隔板(4)垂直交叉设置在所述盒体(1)内,形成多个育种室(Y),并且所述第一隔板(3)和所述第二隔板(4)上均设置有刻度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萌发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3)和所述第二隔板(4)的下端面与所述盒体(1)的底部具有预设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萌发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3)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隔板(3)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隔板(4)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二隔板(4)平行设置;
每个所述第一隔板(3)与每个所述第二隔板(4)均垂直交叉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萌发盒,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君战金雨王新宇朱君琳张航张鹏刘关君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