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换热系统的电控装置及换热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384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5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换热系统的电控装置及换热系统。电控装置包括:箱体、控制组件及散热组件。箱体形成有容纳腔及连通容纳腔的第一散热孔。控制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线路板,至少两个线路板分层设于容纳腔,且分层设置的至少两个线路板之间具有间隙。散热组件设于容纳腔,散热组件与第一散热孔配合对控制组件散热。该电控装置能够有效散热,且解决了多个线路板分散布设而引起的安装不便及后期不易维修的问题,电控装置的集成度高,体积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换热系统的电控装置及换热系统
本公开涉及热管理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换热系统的电控装置及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换热系统可以用于空调,可以在需要空气调节的区域通过释放热量使该区域升温以达到制热的目的,或吸收热量使该区域降温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换热系统包括电控装置,用于基于用户需求控制换热系统制热和制冷等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用于换热系统的电控装置及换热系统。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换热系统的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包括:箱体,形成有容纳腔及连通所述容纳腔的第一散热孔;控制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线路板,至少两个所述线路板分层设于所述容纳腔,且分层设置的至少两个线路板之间具有间隙;及散热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第一散热孔配合对所述控制组件散热。可选地,所述线路板包括分层布设的第一线路板及第二线路板;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分层设于所述容纳腔的第一散热件及第二散热件,所述第一线路板设于所述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二线路板设于所述第二散热件。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件设于所述第二散热件的上方,所述第一线路板和所述第二线路板分设于所述第一散热件的两侧。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件设有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散热孔连通所述第一线路板的上方及所述第一散热件的下方。可选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箱体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散热风扇组装于所述安装口,所述散热风扇、所述箱体的内壁、所述第一散热孔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所述第二散热件设于所述散热通道。可选地,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阻挡件,所述第二散热件的数目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散热件之间形成第一散热间隙,所述第一散热间隙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散热通道的散热方向相同,所述阻挡件设于所述第一散热间隙,且所述阻挡件的阻挡面与所述第一散热间隙的延伸方向相交;和/或,所述第二散热件与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散热间隙,所述第二散热间隙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散热通道的散热方向相同,所述阻挡件设于所述第二散热间隙,且所述阻挡件的阻挡面与所述第二散热间隙的延伸方向相交。可选地,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第一支架,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元器件腔及散热腔,所述第一支架设有连通所述元器件腔及所述散热腔的开口,所述第二线路板与所述第一支架面向所述元器件腔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散热件由所述开口穿入所述散热腔,所述散热风扇及所述第一散热孔与所述散热腔连通;所述箱体还设有连通所述元器件腔及所述散热腔的第三散热孔。可选地,所述安装口处设有向所述容纳腔凸出的抵接板,所述抵接板罩装于所述散热风扇的上部,所述抵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架相抵,所述第三散热孔设于所述抵接板,所述第三散热孔的一端与所述散热风扇相对,另一端与所述元器件腔相对。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散热板,所述第二散热件包括散热片组。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上述提及的任一种所述的电控装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装置,通过使至少两个线路板分层设于容纳腔,且分层设置的至少两个线路板之间具有间隙,以利于不同层的线路板之间的热交换,进而利于散热组件与第一散热孔配合有效地对控制组件散热。并且,控制组件及散热组件均设于箱体的容纳腔,解决了多个线路板分散布设而引起的安装不便及后期不易维修的问题,并且提高了电控装置的集成度,利于减少电控装置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电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2中电控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2中电控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5所示为图3中第一线路板、第二线路板、第一散热件及第二散热件之间的热交换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3中箱体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图3中箱体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图2中电控装置的另一局部剖视图;图9所示为图2中电控装置的组装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系统可用于大巴的空调,换热系统包括电控装置,电控装置包括:多个线路板及散热组件。多个线路板暴露且分散设置,占用空间较大,多个线路板间隔较远,不利于安装及后期维修。此外,散热组件设于部分线路板附近,仅能对部分线路板散热,这使电控装置的散热效果差。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的电控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电控装置100包括:箱体110、散热件120及控制组件(未图示)。其中,箱体110通过一体成型制得,控制组件包括多个线路板,多个线路板之间无间隙地设于箱体110内。散热件120设于箱体110,用于对箱体110内的控制组件散热。该电控装置虽然可以解决多个线路板安装不便及后期维修问题,但是散热件120对控制组件的散热效果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换热系统的电控装置及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电控装置,电控装置包括:箱体、控制组件及散热组件。其中,箱体形成有容纳腔及连通容纳腔的第一散热孔。控制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线路板,至少两个线路板分层设于容纳腔,且分层设置的至少两个线路板之间具有间隙。散热组件设于容纳腔,散热组件与第一散热孔配合对控制组件散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控装置,通过使至少两个线路板分层设于容纳腔,且分层设置的至少两个线路板之间具有间隙,以利于不同层的线路板之间的热交换,进而利于散热组件与第一散热孔配合有效地对控制组件散热。并且,控制组件及散热组件均设于箱体的容纳腔,解决了多个线路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换热系统的电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包括:/n箱体(210),形成有容纳腔(211)及连通所述容纳腔(211)的第一散热孔(212);/n控制组件(220),包括至少两个线路板(221),至少两个所述线路板(221)分层设于所述容纳腔(211),且分层设置的至少两个线路板(221)之间具有间隙;及/n散热组件(230),设于所述容纳腔(211),所述散热组件(230)与所述第一散热孔(212)配合对所述控制组件(220)散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换热系统的电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装置包括:
箱体(210),形成有容纳腔(211)及连通所述容纳腔(211)的第一散热孔(212);
控制组件(220),包括至少两个线路板(221),至少两个所述线路板(221)分层设于所述容纳腔(211),且分层设置的至少两个线路板(221)之间具有间隙;及
散热组件(230),设于所述容纳腔(211),所述散热组件(230)与所述第一散热孔(212)配合对所述控制组件(220)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221)包括分层布设的第一线路板(222)及第二线路板(223);
所述散热组件(230)包括分层设于所述容纳腔(211)的第一散热件(231)及第二散热件(232),所述第一线路板(222)设于所述第一散热件(231),所述第二线路板(223)设于所述第二散热件(2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件(231)设于所述第二散热件(232)的上方,所述第一线路板(222)和所述第二线路板(223)分设于所述第一散热件(23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件(231)设有第二散热孔(234),所述第二散热孔(234)连通所述第一线路板(222)的上方及所述第一散热件(231)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230)还包括散热风扇(233),所述箱体(210)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211)连通的安装口(217),所述散热风扇(233)组装于所述安装口(217),所述散热风扇(233)、所述箱体(210)的内壁、所述第一散热孔(212)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所述第二散热件(232)设于所述散热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230)还包括至少一个阻挡件(235),所述第二散热件(232)的数目为至少两个;
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偲吉群周勇刚杨昆
申请(专利权)人:冷王上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