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降压斩波拓扑软吸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5328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降压斩波拓扑软吸收电路,属于DC‑DC电源变换技术领域,包括功率管Q1,所述功率管Q1的一极电性连接有极滤波电容E1的正极和吸收电容C1的一端,所述功率管Q1的另一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D的阴极和电阻负载RL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电性连接吸收电容C1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电性连接有电感L1的一端,实现了能量的吸收,能量的转移,能量的释放,在此过程中把功率管损耗降到了最低,且吸收的能量完全释放在了负载上,损耗的降低和能量转移释放到负载上,使其效率提高,本设计可使基于降压斩波拓扑结构的DC‑DC电源变换效率至少提高10%,达到8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降压斩波拓扑软吸收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DC-DC电源变换,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降压斩波拓扑软吸收电路,属于DC-DC电源变换

技术介绍
传统的降低功率管损耗的方法有2种,方法一:功率管两端直接并联电容,方法二:RCD吸收电路。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方法一缺点在于功率管关断时,电容吸收的能量在功率管开通时又完全释放到了功率管上,无形中增加了开通损耗,方法二缺点在于功率管关断时,电容吸收的能量在功率管开通时又释放到了RCD吸收电路的R上,以R发热的形式消耗掉,在大功率场合对R的额定功率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降压斩波拓扑软吸收电路,实现了能量的吸收,能量的转移,能量的释放,在此过程中把功率管损耗降到了最低,且吸收的能量完全释放在了负载上,损耗的降低和能量转移释放到负载上,使其效率的提高,本设计可使基于降压斩波拓扑结构的DC-DC电源变换效率至少提高10%,达到85%以上。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新型降压斩波拓扑软吸收电路,包括功率管Q1,所述功率管Q1的一极电性连接有极滤波电容E1的正极和吸收电容C1的一端,所述功率管Q1的另一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D的阴极和电阻负载RL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电性连接吸收电容C1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电性连接有电感L1的一端。优选的,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阴极,且二极管D3的阳极电性连接续流二极管D的阳极和续流电感L的一端。优选的,所述续流电感L的一端还电性连接有有极滤波电容E1的负极,所述续流电感L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负载RL的另一端。优选的,所述功率管Q1、有极滤波电容E1、续流二极管D、续流电感L、电阻负载RL、二极管D1、电容C2、电感L1、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组成软吸收电路。优选的,所述电感L1、电容C2和二极管D2组成谐振电路。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降压斩波拓扑软吸收电路,实现了能量的吸收,能量的转移,能量的释放,在此过程中把功率管损耗降到了最低,且吸收的能量完全释放了负载上,损耗的降低和能量转移释放到负载上,使其效率的提高,本设计可使基于降压斩波拓扑结构的DC-DC电源变换效率至少提高10%,达到85%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新型降压斩波拓扑软吸收电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降压斩波拓扑软吸收电路,包括功率管Q1,所述功率管Q1的一极电性连接有极滤波电容E1的正极和吸收电容C1的一端,所述功率管Q1的另一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D的阴极和电阻负载RL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电性连接吸收电容C1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电性连接有电感L1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阴极,且二极管D3的阳极电性连接续流二极管D的阳极和续流电感L的一端,所述续流电感L的一端还电性连接有有极滤波电容E1的负极,所述续流电感L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负载RL的另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功率管Q1、有极滤波电容E1、续流二极管D、续流电感L、电阻负载RL、二极管D1、电容C2、电感L1、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组成软吸收电路,所述电感L1、电容C2和二极管D2组成谐振电路。工作原理:功率管Q1关断时有极滤波电容E1、吸收电容C1、二极管D1、电阻负载RL、续流电感L形成回路,由于吸收电容C1的存在功率管Q1两端的电压是线性上升的,而功率管Q1接收到关断信号后电流线性衰减,在此过程中实现功率管Q1软关断(即零电流关断)。功率管Q1开通时,由于二极管D1的存在,吸收电容C1、功率管Q1、二极管D1不能形成吸收电容C1的放电回路,而吸收电容C1、功率管Q1、电容C2、电感L1、二极管D2形成放电回路,由于电感L1和二极管D2的存在,使吸收电容C1上的能量转移到了电容C2上。Q1关断时,吸收电容C2、电阻负载RL、二极管D3形成回路,电容C2上的能量释放到电阻负载RL上,而且随电容C2上电压的衰减,续流二极管D实现软开通(即零电压开通)。续流二极管D开通后,续流电感L、续流二极管D、电阻负载RL形成续流回路,如此往复循环。随着功率管Q1的开通、关断,软吸收电路实现了能量的吸收、转移、释放的过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降压斩波拓扑软吸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管Q1,所述功率管Q1的一极电性连接有极滤波电容E1的正极和吸收电容C1的一端,所述功率管Q1的另一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D的阴极和电阻负载RL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电性连接吸收电容C1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电性连接有电感L1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降压斩波拓扑软吸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管Q1,所述功率管Q1的一极电性连接有极滤波电容E1的正极和吸收电容C1的一端,所述功率管Q1的另一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D的阴极和电阻负载RL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电性连接吸收电容C1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电性连接有电感L1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降压斩波拓扑软吸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阴极,且二极管D3的阳极电性连接续流二极管D的阳极和续流电感L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基尧刘洋张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市双喜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