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俭专利>正文

一种测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浓度的采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5049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30
一种测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浓度的采样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采样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样装置加工工艺较复杂,造价较高;测试孔直径较大,难于密封以及滤筒易掉渣的问题,它包括采样管、进气端盖、筒形连接管、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合金筒体、出气端盖和漏斗形出气管;采样管的一端螺纹连接安装在进气端盖上,合金筒体的一端与进气端盖螺纹连接,合金筒体的另一端与出气端盖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一过滤件设置在合金筒体内,第二过滤件安装在合金筒体的另一端与出气端盖连接处,漏斗形出气管开口的大端面与出气端盖的另一端连接,且漏斗形出气管与出气端盖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采样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浓度的采样装置
本技术涉及采样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测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浓度的采样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对大气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进行测试的技术依据是《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和《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836-2017)等两个标准。这两个标准对于采样装置的设计有共同的特点,即规定滤筒(滤膜)的固定装置位于采样管的前端,且与采样管一体化加工。其缺点是:采样装置加工工艺较复杂,造价较高;测试孔直径较大,采样装置难于密封;用滤筒过滤时,滤筒容易掉渣,影响测试结果准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样装置加工工艺较复杂,造价较高;测试孔直径较大,难于密封以及滤筒易掉渣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测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浓度的采样装置。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采样管、进气端盖、筒形连接管、第一过滤件、第二过滤件、合金筒体、出气端盖和漏斗形出气管;采样管的一端螺纹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浓度的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采样管(1)、进气端盖(3)、筒形连接管(4)、第一过滤件(5)、第二过滤件(11)、合金筒体(6)、出气端盖(7)和漏斗形出气管(10);采样管(1)的一端螺纹连接安装在进气端盖(3)上,筒形连接管(4)的一端焊接安装在进气端盖(3)上,合金筒体(6)的一端与进气端盖(3)螺纹连接,合金筒体(6)的另一端与出气端盖(7)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一过滤件(5)设置在合金筒体(6)内,第二过滤件(11)安装在合金筒体(6)的另一端与出气端盖(7)连接处,漏斗形出气管(10)开口的大端面与出气端盖(7)的另一端连接,且漏斗形出气管(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浓度的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采样管(1)、进气端盖(3)、筒形连接管(4)、第一过滤件(5)、第二过滤件(11)、合金筒体(6)、出气端盖(7)和漏斗形出气管(10);采样管(1)的一端螺纹连接安装在进气端盖(3)上,筒形连接管(4)的一端焊接安装在进气端盖(3)上,合金筒体(6)的一端与进气端盖(3)螺纹连接,合金筒体(6)的另一端与出气端盖(7)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一过滤件(5)设置在合金筒体(6)内,第二过滤件(11)安装在合金筒体(6)的另一端与出气端盖(7)连接处,漏斗形出气管(10)开口的大端面与出气端盖(7)的另一端连接,且漏斗形出气管(10)与出气端盖(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测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浓度的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采样管(1)包括前端进气弯管和后端出气直管,前端进气弯管的一端与后端出气直管的一端密封固定连接,前端进气弯管的另一端加工有内螺纹,且前端进气弯管为直角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俭
申请(专利权)人:王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