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缆变频错峰功率分配电地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4863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缆变频错峰功率分配电地暖系统,包括发热电缆、温控器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温控器连接,所述发热电缆包括保护层和至少三根单股发热电缆,所述保护层包覆在单股发热电缆外,所述温控器包括温控器芯片和至少三个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与温控器芯片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控器芯片连接,所述继电器数量与单股发热电缆数量相同,每一根单股发热电缆对应一个继电器,且每一根单股发热电缆与其中一个继电器连接在一起,单股发热电缆之间形成并联状态,单股发热电缆之间长度相等;该电地暖系统具有将发热电缆的输出功率达到智能调节,随着温度升高,功率逐级递减,实现节能、提高舒适度,降低能源消耗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缆变频错峰功率分配电地暖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采暖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多缆变频错峰功率分配电地暖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电地暖系统具有下述不足之处:一是,在电地暖中使用的发热电缆,都为单一发热线缆同时启动加热,无法随温度逐渐达到设定值,只能缓慢的分配加热功率,从而造成超出环境温度所需要的热量,浪费能源;二是,大功率升温时,导致温度迅猛上升,需要的电负荷急速增加,增加配套的电系统投入及加速线路老化;三是,“猛开猛停”导致恒温状态时,地面变凉影响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缆变频错峰功率分配电地暖系统,该电地暖系统具有将发热电缆的输出功率达到智能调节,随着温度升高,功率逐级递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变频,实现节能,提高舒适度,降低能源消耗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基本构思如下:a.发热电缆:将现有技术中的单股发热电缆,改为多股并联的方式进行连接,考虑造价成本问题,初期设定为三股并联,原有的单股发热电缆,米功率为18瓦/米,现在分摊到三股,每股6瓦/米。b.温控器,现有温控器的继电器为单个,本技术将继电器分成三个,并与发热电缆数量匹配。c.每一路发热电缆,连接一路温控器继电器。控制方法如下,温控器的芯片控制设定:S1:启动初期温差大,三路同时启动,即将达到设定温度差2℃时,启动两路;S2:达到设定温度后,启动一路,超过设定温度1℃时,全部停止工作;S3: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差一度时,启动一路,每十分钟三路轮番启动,直至达到设定温度。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多缆变频错峰功率分配电地暖系统,包括发热电缆、温控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控器连接,所述发热电缆包括保护层和至少三根单股发热电缆,所述保护层包覆在单股发热电缆外,所述温控器包括温控器芯片和至少三个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与温控器芯片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控器芯片连接,所述继电器数量与单股发热电缆数量相同,每一根单股发热电缆对应一个继电器,且每一根单股发热电缆与其中一个继电器连接在一起,单股发热电缆之间形成并联状态,单股发热电缆之间长度相等,所述单股发热电缆为碳纤维发热电缆。其中,保护层包括从中心向外依次设置的填充层、金属屏蔽层、缓冲层和护套,所述填充层为无卤阻燃隔氧层,所述缓冲层为防水保护层,所述护套为PVC保护套。作为一种选择,单股发热电缆之间相互平行设置。作为一种选择,单股发热电缆之间相互绞合。作为一种选择,所述单股发热电缆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所述碳纤维发热电缆包括碳纤维发热体,包覆在碳纤维发热体外的F46绝缘层以及包覆在F46绝缘层上的聚乙烯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检测实时温度,将发热电缆的输出功率达到智能调节,随着温度升高,功率逐级递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变频,实现节能,提高舒适度,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减缓发热线缆老化,延长发热电缆的使用寿命;避免出现“猛开猛停”的情况,在实际的使用中,达到恒温状态时,地面是适度更佳,并且具有升温快,恒温时温度稳定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整体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发热电缆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发热电缆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单股发热电缆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电源,2保护层,3填充层,4金属屏蔽层,5缓冲层,6护套,7单股发热电缆,8碳纤维发热体,9F46绝缘层,10聚乙烯层,11温控器,12温控器芯片,13继电器,14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多缆变频错峰功率分配电地暖系统,包括发热电缆温控器11和温度传感器14,所述温度传感器14与温控器11连接,所述发热电缆包括保护层2和至少三根单股发热电缆7,所述保护层2包覆在单股发热电缆7外,所述温控器11包括温控器芯片12和至少三个继电器13,所述继电器13与温控器芯片12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14与所述温控器芯片12连接,所述继电器13数量与单股发热电缆7数量相同,每一根单股发热电缆7对应一个继电器13,且每一根单股发热电缆7与其中一个继电器13连接在一起,单股发热电缆7之间形成并联状态,单股发热电缆7之间长度相等,所述单股发热电缆7为碳纤维发热电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13有3个,所述单股发热电缆7有3根,单股发热电缆7、温控器11及温度传感器14均与电源1连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2包括从中心向外依次设置的填充层3、金属屏蔽层4、缓冲层5和护套6,所述填充层3为无卤阻燃隔氧层,所述缓冲层5为防水保护层2,所述护套6为PVC保护套6;通过设置的填充层3能够将单股发热电缆7进行固定,金属屏蔽层4能够起到较好的屏蔽效果,在实际的使用中电缆运行更加可靠,设置的PVC保护套6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体的耐磨性能。进一步限定,所述单股发热电缆7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单股发热电缆7位于同一平面上,其结构参看图3,这样,能够使得单股发热电缆7的热量向外传递时更加顺畅,热量散发不会受阻。其中,所述碳纤维发热电缆包括碳纤维发热体8,包覆在碳纤维发热体8外的F46绝缘层9以及包覆在F46绝缘层9上的聚乙烯层10,这样设置使得相邻的单股发热电缆7在使用时更加安全,避免相互之间产生影响。下面结合具体控制方法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步骤1:在启动初期,将三路单股发热电缆7同时启动,使得温度在前期快速升高,当T2-T1≤2℃时,关闭其中一路单股发热电缆7,使得其余两路单股发热电缆7呈打开状态;其中,T1为温度传感器14检的实际温度值,T2为预设温度值;步骤2:当T2=T1时,再次关闭一路单股发热电缆7,使得只有一路单股发热电缆7呈打开状态;当T1-T2≥1℃时,三路单股发热电缆7均呈关闭状态;步骤3:此后,若T1=T2,启动其中任意一路单股发热电缆7,每10Min三路单股发热电缆7轮番启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护套6上表面及下表面呈波浪形,这样,使得发热电缆的散热面积更大,便于热量的散发。本技术通过检测实时温度,将发热电缆的输出功率达到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缆变频错峰功率分配电地暖系统,包括发热电缆和温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控器连接,所述发热电缆包括保护层和至少三根单股发热电缆,所述保护层包覆在单股发热电缆外,所述温控器包括温控器芯片和至少三个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与温控器芯片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控器芯片连接,所述继电器数量与单股发热电缆数量相同,每一根单股发热电缆对应一个继电器,且每一根单股发热电缆与其中一个继电器连接在一起,单股发热电缆之间形成并联状态,单股发热电缆之间长度相等,所述单股发热电缆为碳纤维发热电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缆变频错峰功率分配电地暖系统,包括发热电缆和温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控器连接,所述发热电缆包括保护层和至少三根单股发热电缆,所述保护层包覆在单股发热电缆外,所述温控器包括温控器芯片和至少三个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与温控器芯片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控器芯片连接,所述继电器数量与单股发热电缆数量相同,每一根单股发热电缆对应一个继电器,且每一根单股发热电缆与其中一个继电器连接在一起,单股发热电缆之间形成并联状态,单股发热电缆之间长度相等,所述单股发热电缆为碳纤维发热电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缆变频错峰功率分配电地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包括从中心向外依次设置的填充层、金属屏蔽层、缓冲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明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悦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