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立艳专利>正文

电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484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电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水箱、热水槽、出水盘、热水出管、冷水槽、冷水进管、换热器、第一水泵、加热腔以及过气管,换热器装配在锅炉上端面,换热器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过气管,过气管环形侧面设置有加热腔,水箱放置在锅炉左侧,水箱内部左侧设置有热水槽,热水槽右侧设置有冷水槽,冷水槽内部下侧装配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上侧连接有冷水进管,热水槽内部上侧安装有出水盘,出水盘上端面连接有热水出管,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电厂用锅炉中排烟余热没有回收利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方便电厂用锅炉排烟热量的回收利用,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本技术是电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属于电厂

技术介绍
电厂是指将某种形式的原始能转化为电能以供固定设施或运输用电的动力厂,例如火力、水力、蒸汽、柴油或核能发电厂等。电厂分为:火力电厂、水利电厂、风力电厂、核能电厂以及其他新能源电厂。现有的电厂用锅炉中排烟余热没有回收利用,在火力发电厂中,锅炉的排烟热损失占锅炉总热损失一半以上,排烟中所含较高热量没有加以利用,热量白白损失,不够节能环保,现在急需电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电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方便电厂用锅炉排烟热量的回收利用,节能环保。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电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锅炉、废气出管、余热回收利用组件以及废气进管,所述锅炉上端面连接有废气进管,所述废气出管安装在废气进管右侧,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组件设置在锅炉外侧;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组件包括水箱、热水槽、出水盘、热水出管、冷水槽、冷水进管、换热器、第一水泵、加热腔以及过气管,所述换热器装配在锅炉上端面,所述换热器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过气管,所述过气管环形侧面设置有加热腔,所述水箱放置在锅炉左侧,所述水箱内部左侧设置有热水槽,所述热水槽右侧设置有冷水槽,所述冷水槽内部下侧装配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上侧连接有冷水进管,所述冷水槽通过冷水进管与换热器上端面开设的冷水进口相连接,所述热水槽内部上侧安装有出水盘,所述出水盘上端面连接有热水出管,所述热水槽通过热水出管与换热器上端面开设的热水出口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热水出管与换热器连接处安装有密封法兰,所述冷水进管与换热器连接处安装有密封法兰。进一步地,所述水箱右端面安装有冷水注入管,且冷水注入管环形侧面上侧安装有控制阀,所述水箱左端面下侧安装有热水排放管,且热水排放管上端面安装有控制阀。进一步地,所述废气进管与过气管左侧密封连接,所述废气出管与过气管右侧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下端面安装有支撑架,所述出水盘上侧装配有第二水泵。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泵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电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因本技术添加了水箱、热水槽、出水盘、热水出管、冷水槽、冷水进管、换热器、第一水泵、加热腔以及过气管,该设计方便电厂用锅炉排烟热量的回收利用,解决了原有电厂用锅炉中排烟余热没有回收利用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节能性。因热水出管与换热器连接处安装有密封法兰,冷水进管与换热器连接处安装有密封法兰,增加连接密封性,因水箱右端面安装有冷水注入管,且冷水注入管环形侧面上侧安装有控制阀,水箱左端面下侧安装有热水排放管,且热水排放管上端面安装有控制阀,方便控制冷水注入管和热水排放管的开启和关闭,因废气进管与过气管左侧密封连接,废气出管与过气管右侧密封连接,方便废气进管、废气出管与过气管密封连接,因水箱下端面安装有支撑架,方便水箱的稳定放置,本技术结构合理,方便电厂用锅炉排烟热量的回收利用,节能环保。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电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中余热回收利用组件的正视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电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中换热器的左视剖面图。图中:1-锅炉、2-废气出管、3-余热回收利用组件、4-废气进管、31-水箱、32-热水槽、33-出水盘、34-热水出管、35-冷水槽、36-冷水进管、37-换热器、38-第一水泵、39-加热腔、341-第二水泵、391-过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电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锅炉1、废气出管2、余热回收利用组件3以及废气进管4,锅炉1上端面连接有废气进管4,废气出管2安装在废气进管4右侧,余热回收利用组件3设置在锅炉1外侧。余热回收利用组件3包括水箱31、热水槽32、出水盘33、热水出管34、冷水槽35、冷水进管36、换热器37、第一水泵38、加热腔39以及过气管391,换热器37装配在锅炉1上端面,换热器37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过气管391,过气管391环形侧面设置有加热腔39,水箱31放置在锅炉1左侧,水箱31内部左侧设置有热水槽32,热水槽32右侧设置有冷水槽35,冷水槽35内部下侧装配有第一水泵38,第一水泵38上侧连接有冷水进管36,冷水槽35通过冷水进管36与换热器37上端面开设的冷水进口相连接,热水槽32内部上侧安装有出水盘33,出水盘33上端面连接有热水出管34,热水槽32通过热水出管34与换热器37上端面开设的热水出口相连接,该设计解决了原有电厂用锅炉1中排烟余热没有回收利用的问题。热水出管34与换热器37连接处安装有密封法兰,冷水进管36与换热器37连接处安装有密封法兰,增加连接密封性,水箱31右端面安装有冷水注入管,且冷水注入管环形侧面上侧安装有控制阀,水箱31左端面下侧安装有热水排放管,且热水排放管上端面安装有控制阀,方便控制冷水注入管和热水排放管的开启和关闭,废气进管4与过气管391左侧密封连接,废气出管2与过气管391右侧密封连接,方便废气进管4、废气出管2与过气管391密封连接,水箱31下端面安装有支撑架,方便水箱31的稳定放置,出水盘33上侧装配有第二水泵341,方便热水进入热水槽32中,第一水泵38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方便第一水泵38接收外界电能。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冷水通过冷水注入管注入水箱31内部的冷水槽35中,当锅炉1工作时,锅炉1通过废气进管4、过气管391以及废气出管2进行排烟,第一水泵38通电工作,冷水槽35中的冷水经冷水进管36进入换热器37内部加热腔39中,锅炉1的排烟中含有较高热量,热量与加热腔39中的冷水发生热值交换,从而将排烟中的热量加以利用用来加热水源,加热完毕,第二水泵341通电工作,加热后的水源经热水出管34进入热水槽32中,热水可通过排放管进行排放。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锅炉、废气出管、余热回收利用组件以及废气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上端面连接有废气进管,所述废气出管安装在废气进管右侧,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组件设置在锅炉外侧;/n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组件包括水箱、热水槽、出水盘、热水出管、冷水槽、冷水进管、换热器、第一水泵、加热腔以及过气管,所述换热器装配在锅炉上端面,所述换热器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过气管,所述过气管环形侧面设置有加热腔,所述水箱放置在锅炉左侧,所述水箱内部左侧设置有热水槽,所述热水槽右侧设置有冷水槽,所述冷水槽内部下侧装配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上侧连接有冷水进管,所述冷水槽通过冷水进管与换热器上端面开设的冷水进口相连接,所述热水槽内部上侧安装有出水盘,所述出水盘上端面连接有热水出管,所述热水槽通过热水出管与换热器上端面开设的热水出口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锅炉、废气出管、余热回收利用组件以及废气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上端面连接有废气进管,所述废气出管安装在废气进管右侧,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组件设置在锅炉外侧;
所述余热回收利用组件包括水箱、热水槽、出水盘、热水出管、冷水槽、冷水进管、换热器、第一水泵、加热腔以及过气管,所述换热器装配在锅炉上端面,所述换热器内部中间位置安装有过气管,所述过气管环形侧面设置有加热腔,所述水箱放置在锅炉左侧,所述水箱内部左侧设置有热水槽,所述热水槽右侧设置有冷水槽,所述冷水槽内部下侧装配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上侧连接有冷水进管,所述冷水槽通过冷水进管与换热器上端面开设的冷水进口相连接,所述热水槽内部上侧安装有出水盘,所述出水盘上端面连接有热水出管,所述热水槽通过热水出管与换热器上端面开设的热水出口相连接。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立艳王耀先
申请(专利权)人:倪立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