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器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73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差速器定位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两侧均设有卡头,所述卡头的顶部设有连接柱,且所述卡头与第一连接板通过连接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部两侧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一侧设有限位槽,且所述卡槽与限位槽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第一连接板底部的卡头嵌入到第二连接板顶部的卡槽中,然后逆时针转动差速器,差速器带动第一连接板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卡头旋入到限位槽中,完成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固定,从而完成传动箱与差速器的组装,定位结构便于差速器的组装和拆卸,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差速器定位结构
本技术涉及差速器配件
,具体为一种差速器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差速器处于传动轴与左右半轴的交汇点,从变速箱输出的动力在这里被分配到左右两个半轴,普通差速器由行星齿轮、差速器壳体(行星轮架)、半轴齿轮、从动齿轮(环齿轮)等零件组成,发动机的动力经传动轴进入差速器,传动轴与从动齿轮相连,由从动齿轮带动差速器壳体旋转,再由固定在差速器壳体上的行星轮带动左、右两条半轴,分别驱动左、右车轮。现有的定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定位结构与差速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后,与汽车的传动箱也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而不便于差速器的拆卸和组装,实用性差。如何设计一种差速器定位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定位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差速器定位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两侧均设有卡头,所述卡头的顶部设有连接柱,且所述卡头与第一连接板通过连接柱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部两侧均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一侧设有限位槽,且所述卡槽与限位槽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端部均设有螺母,且所述螺母分别与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卡头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卡头关于第一连接板呈中心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卡槽以及限位槽均设置为两个,且所述限位槽呈弧形设计。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以及第二螺栓均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螺栓关于第一连接板呈中心对称分布,多个所述第二螺栓关于第二连接板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一螺栓的长度大于第二螺栓的长度。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心处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心处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设有传动箱,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与传动箱通过第二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侧设有差速器,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差速器通过第一螺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第一连接板底部的卡头嵌入到第二连接板顶部的卡槽中,然后逆时针转动差速器,差速器带动第一连接板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卡头旋入到限位槽中,完成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固定,从而完成传动箱与差速器的组装,定位结构便于差速器的组装和拆卸,实用性好。(2)第二连接板与传动箱通过第二螺栓以及螺母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与差速器通过第一螺栓以及螺母固定连接,定位结构设计结构,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装配效果图。图示说明: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卡头;4-连接柱;5-第一圆孔;6-螺母;7-第一螺栓;8-第二圆孔;9-第二螺栓;10-卡槽;11-限位槽;12-传动箱;13-差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差速器定位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1,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底部两侧均设有卡头3,所述卡头3的顶部设有连接柱4,且所述卡头3与第一连接板1通过连接柱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顶部两侧均设有卡槽10,所述卡槽10的一侧设有限位槽11,且所述卡槽10与限位槽11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顶部设有第一螺栓7,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底部设有第二螺栓9,所述第一螺栓7和第二螺栓9的端部均设有螺母6,且所述螺母6分别与第一螺栓7和第二螺栓9螺纹连接。所述卡头3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卡头3关于第一连接板1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卡槽10以及限位槽11均设置为两个,且所述限位槽11呈弧形设计,所述第一螺栓7以及第二螺栓9均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螺栓7关于第一连接板1呈中心对称分布,多个所述第二螺栓9关于第二连接板2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第一螺栓7的长度大于第二螺栓9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中心处设有第一圆孔5,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中心处设有第二圆孔8,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一侧设有传动箱12,且所述第二连接板2与传动箱12通过第二螺栓9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另一侧设有差速器13,且所述第一连接板1与差速器13通过第一螺栓7连接,通过设置的限位槽11便于对卡头3做限位处理,通过设置的第二螺栓9便于第二连接板2与传动箱12的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螺栓7便于第一连接板1与差速器13的连接。工作原理:第二连接板2与传动箱12通过第二螺栓9以及螺母6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与差速器13通过第一螺栓7以及螺母6固定连接,需要将差速器13与传动箱12定位组装时,将第一连接板1底部的卡头3嵌入到第二连接板2顶部的卡槽10中,然后逆时针转动差速器13,差速器13带动第一连接板1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卡头3旋入到限位槽11中,完成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的固定,从而完成传动箱12与差速器13的组装。以上所述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速器定位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底部两侧均设有卡头(3),所述卡头(3)的顶部设有连接柱(4),且所述卡头(3)与第一连接板(1)通过连接柱(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顶部两侧均设有卡槽(10),所述卡槽(10)的一侧设有限位槽(11),且所述卡槽(10)与限位槽(11)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顶部设有第一螺栓(7),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底部设有第二螺栓(9),所述第一螺栓(7)和第二螺栓(9)的端部均设有螺母(6),且所述螺母(6)分别与第一螺栓(7)和第二螺栓(9)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速器定位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底部设有第二连接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底部两侧均设有卡头(3),所述卡头(3)的顶部设有连接柱(4),且所述卡头(3)与第一连接板(1)通过连接柱(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顶部两侧均设有卡槽(10),所述卡槽(10)的一侧设有限位槽(11),且所述卡槽(10)与限位槽(11)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板(1)的顶部设有第一螺栓(7),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底部设有第二螺栓(9),所述第一螺栓(7)和第二螺栓(9)的端部均设有螺母(6),且所述螺母(6)分别与第一螺栓(7)和第二螺栓(9)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头(3)设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卡头(3)关于第一连接板(1)呈中心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复泉
申请(专利权)人:抚州市临川昌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