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住宅合用前室自然排烟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630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层住宅合用前室自然排烟窗结构,包括:楼梯间、电梯间、合用前室和凸窗;所述楼梯间与所述电梯间相邻设置,且处于同一端,所述合用前室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楼梯间和电梯间的入口相通;所述凸窗与所述电梯间的入口相对设置,且窗体凸出于所述合用前室的侧壁设置,所述凸窗采用内平开窗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凸窗设置,不增加建筑计容面积,通过内平开窗的结构保证了自然排烟窗开启的有效面积,同时也不会影响合用前室的平时通行以及火灾时的消防救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住宅合用前室自然排烟窗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高层住宅合用前室自然排烟窗结构。
技术介绍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前室作用,是防止火灾烟气进入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的作用,是防止火灾烟气通过消防电梯对进入到着火层,对灭火、搜救的消防员造成伤害。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兼有上述两种功能。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要求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合用前室自然排烟窗开启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3.0m2,但在实际工程中,高层住宅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仅为不小于为6m2;为满足此要求,一般合用前室的平面尺寸为2.5m*2.5m;这小小空间的四面维护结构中三个面为内墙--分别与消防电梯、防烟楼梯间、疏散走道贴临;剩下的一面为外墙,可以开设防烟窗;但这面外墙净尺寸为在2.5m*2.7m,在此外墙上开设排烟外,达到自然排烟窗开启的有效面积3.0m2非常困难。目前高层住宅合用前室防烟窗的设计有一下几种方式:一、采用推拉窗,窗扇玻璃面积满足3m2,自然排烟窗开启的有效面积无法满足3m2的要求;当需要排烟时,只能采用破拆的形式来满足自然排烟窗开启的有效面积;二、采用内平开窗,但开启后严重影响合用前室的平时通行和火灾时的消防救援。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高层住宅合用前室自然排烟窗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技术内容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层住宅合用前室自然排烟窗结构,在不影响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的前提下既能满足自然排烟窗开启的有效面积3m2,又满足平时人员安全通行和火灾时的消防救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层住宅合用前室自然排烟窗结构,包括:楼梯间、电梯间、合用前室和凸窗;所述楼梯间与所述电梯间相邻设置,且处于同一端,所述合用前室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楼梯间和电梯间的入口相通;所述凸窗与所述电梯间的入口相对设置,且窗体凸出于所述合用前室的侧壁设置,所述凸窗采用内平开窗结构。优选地,所述凸窗设置于所述合用前室的东向或者西向。优选地,所述凸窗的窗扇采用向内开启的结构。优选地,所述凸窗的窗扇开启角度不小于70度。优选地,所述凸窗内侧设置有护栏杆。优选地,所述凸窗底部上表面设置有基座,所述护栏杆包括底座、横栏、竖栏;所述横栏和竖栏围成矩形围栏结构,所述底座固定于矩形围栏结构的底部,并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横栏两端螺接有紧固座,所述紧固座通过旋转改变其于所述横栏两端的距离。优选地,所述护栏杆的高度为80~130mm。优选地,所述护栏杆上还设置有窗扇固定座,所述窗扇固定座上设置有锁孔,当窗扇打开至接近最大角度时,与所述锁孔对应,以将窗扇的打开角度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采用凸窗设置,不增加建筑计容面积,通过内平开窗的结构保证了自然排烟窗开启的有效面积,同时也不会影响合用前室的平时通行以及火灾时的消防救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高层住宅合用前室自然排烟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图1中的A向旋转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护栏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窗扇与护栏的连接结构俯视图。附图标记:10-楼梯间、20-电梯间、30-合用前室、40-凸窗、41-护栏杆、401-基座、411-底座、412-横栏、413-竖栏、414-窗扇固定座、4121-紧固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高层住宅合用前室自然排烟窗结构,包括:楼梯间10、电梯间20、合用前室30和凸窗40;楼梯间10与电梯间20相邻设置,且处于同一端,合用前室30的两侧壁分别与楼梯间10和电梯间20的入口相通;凸窗40与电梯间20的入口相对设置,且窗体凸出于合用前室30的侧壁设置,凸窗40采用内平开窗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凸窗40设置,不增加建筑计容面积,通过内平开窗的结构保证了自然排烟窗开启的有效面积,同时也不会影响合用前室的平时通行以及火灾时的消防救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保证自然排烟窗开启有效面积的问题,由于才用凸窗40的方式,窗扇的启闭对合用前室30内的空间没有任何影响,因此不会影响合用前室的正常通行和火灾使得消防救援工作。为了不影响凸窗40凸出的外墙部分对北侧的日照,凸窗40设置于合用前室30的东向或者西向。通过采用东西向的设置,减少了对北侧建筑物采光率的影响。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4所示,凸窗40的窗扇采用向内开启的结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凸窗40的外凸尺寸不大于1m,以便于人在合用前室30内对窗扇的开启和关闭操作。进一步的,凸窗40的窗扇开启角度不小于70度。窗扇的开启角度决定了有效开窗面积,因此为了合理利用凸窗以及便于操作的考虑,本技术实施例中,凸窗的窗扇开启角度优选为70°。由于窗扇的开启有效面积较大,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如图2所示,凸窗40内侧设置有护栏杆41。具体地,如图3所示,凸窗40底部上表面设置有基座401,护栏杆41包括底座411、横栏412、竖栏413;横栏412和竖栏413围成矩形围栏结构,底座411固定于矩形围栏结构的底部,并与基座401可拆卸连接,横栏412两端螺接有紧固座4121,紧固座4121通过旋转改变其与横栏412两端的距离。在具体安装时,先将护栏杆41的底座411与凸窗40底部上表面上的基座401对齐,通过紧固件将底座411与基座401连接,此时横栏412的两侧靠近凸窗40的两侧壁,通过旋转紧固座4121的方式,使得紧固座4121朝向靠近侧墙的方向移动,最终通过螺纹之间的啮合使得紧固座4121的与侧壁紧密贴合,从而达到在两侧将护栏杆41整体固定的效果,这种固定方式提高了安装速度,而且可拆卸安装的设置,也便于护栏杆41的维护,对墙体不产生损害。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护栏杆41的高度为80~130mm。护栏杆41的高度设置应该在开启或者关闭窗扇时,对操作人员的手臂不产生任何的遮挡,以便于在第一时间将窗扇打开,赢得救援时间。由于在火灾发生时,烟气具有一定的膨胀压力,这种从内部发出的压力有可能将已经开启的窗扇再次关闭,为了防止窗扇的自行关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住宅合用前室自然排烟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梯间(10)、电梯间(20)、合用前室(30)和凸窗(40);/n所述楼梯间(10)与所述电梯间(20)相邻设置,且处于同一端,所述合用前室(30)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楼梯间(10)和电梯间(20)的入口相通;所述凸窗(40)与所述电梯间(20)的入口相对设置,且窗体凸出于所述合用前室(30)的侧壁设置,所述凸窗(40)采用内平开窗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住宅合用前室自然排烟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梯间(10)、电梯间(20)、合用前室(30)和凸窗(40);
所述楼梯间(10)与所述电梯间(20)相邻设置,且处于同一端,所述合用前室(30)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楼梯间(10)和电梯间(20)的入口相通;所述凸窗(40)与所述电梯间(20)的入口相对设置,且窗体凸出于所述合用前室(30)的侧壁设置,所述凸窗(40)采用内平开窗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住宅合用前室自然排烟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窗(40)设置于所述合用前室(30)的东向或者西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住宅合用前室自然排烟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窗(40)的窗扇采用向内开启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住宅合用前室自然排烟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窗(40)的窗扇开启角度不小于7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住宅合用前室自然排烟窗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一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浩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