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52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脚手架,能够提高组装性和安全性。该脚手架具备: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立柱构成的第一立柱对;以及先行扶手,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对之间,所述先行扶手包括:水平设置的梁部,该梁部在轴向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插入于在构成所述第一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形成的第一被卡合部;呈交叉状设置的一对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各自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各自通过所述第一端部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一对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设于所述一对支承件的所述第二端部,能够与在构成所述第一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形成的第二被卡合部卡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脚手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脚手架。
技术介绍
以往,在中国公开号为CN206053272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有一种脚手架10,其分别具备竖杆11、作为侧面防护的构件而设置的交叉斜撑12和扶手13、以及踏板14,扶手13设于相邻的两竖杆11、11之间,交叉斜撑12以交叉状设于同样的相邻的两竖杆11、11之间。该交叉斜撑12与扶手13各自单独设置,且各自组装于立杆11、11。在组装这样的脚手架10时,操作人员需要站在踏板14上在没有任何侧面防护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扶手13或交叉斜撑14的组装,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即:在脚手架组装过程中,不仅脚手架的组装性差,且有操作人员向侧面坠落的风险,而且,由于扶手与交叉斜撑分别构成,还导致脚手架的部件增多,结构复杂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性和安全性且减少部件数的脚手架。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脚手架具备: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立柱构成的第一立柱对;以及先行扶手,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对之间,所述先行扶手包括:水平设置的梁部,该梁部在轴向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插入于在构成所述第一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形成的第一被卡合部;呈交叉状设置的一对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各自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各自通过所述第一端部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一对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设于所述一对支承件的所述第二端部,能够与在构成所述第一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形成的第二被卡合部卡合。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脚手架,通过具备先行扶手,能够在下面一层预先组装其上层的先行扶手,因此,操作人员始终在被该先行扶手保护的状态下进行脚手架的组装,能够可靠地避免操作人员坠落的风险,提高脚手架组装时的安全性。而且,先行扶手包括水平设置的梁部、呈交叉状设置的一对支承件,因此,能够利用该先行扶手兼得基于梁部的扶手部、基于交叉设置的一对支承件的斜撑部以及加强部的功能。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脚手架,在第一方面的脚手架中,所述第二被卡合部为截面呈U字的通道状,所述第二卡合部具备:引导部,其能从上下方向将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夹在中间;以及楔部件,通过在所述引导部从上下方向将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夹在中间的状态下所述楔部件从上方插入所述引导部以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从而使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二被卡合部。通过在引导部从上下方向将第二被卡合部夹在中间的状态下使楔部件从上方插入引导部以及第二被卡合部,从而能够一边限制引导部相对于第二被卡合部在上下方向的移位一边进行楔部件向引导部以及第二被卡合部的插入,能够简单且稳定地将楔部件插入至引导部以及第二被卡合部,能够简单地将先行部件的第二卡合部卡合于第二被卡合部。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的脚手架,在第一方面的脚手架中,还包括: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立柱构成且与所述第一立柱对对置的第二立柱对;以及将所述第一立柱对与所述第二立柱对在对置的方向上连结的横柱,在构成所述第二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之间设置有所述先行扶手。通过在在第二立柱对之间设置有先行扶手,本技术的脚手架能够在第一立柱对侧与第二立柱对侧这两侧可靠地避免操作人员坠落的风险,进一步提高脚手架组装时的安全性。根据本技术第四方面的脚手架,在第一方面的脚手架中,还包括:还包括: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立柱构成且与所述第一立柱对对置的第二立柱对;以及将所述第一立柱对与所述第二立柱对在对置的方向上连结的横柱,在构成所述第二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之间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通过其两端分别卡止在构成所述第二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而设置在构成所述第二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之间。通过在第二立柱对之间设置有扶手,该扶手通过其两端分别卡止在构成第二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而设置在第二立柱对之间,本技术的脚手架能够在设有先行扶手的一侧实现安全性而在设有扶手的一侧实现组装的简便化,因此,对于只需要在外侧(与建筑物相反的一侧)确保安全性的情况而言,能够显著地提高组装的简便化。根据本技术第五方面的脚手架,在第三或第四方面的脚手架中,所述横柱通过分别卡止在形成于所述第一立柱对中的一方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对中与所述第一立柱对中的一方立柱对置的立柱的被卡止部从而将所述第一立柱对与所述第二立柱对连结,所述被卡止部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以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在所述立柱的轴向上错开设置。通过使被卡止部与第一被卡合部以及第二被卡合部在立柱的轴向上错开设置,能够简单地组装横柱和先行扶手或扶手而避免横柱与先行扶手或扶手的组装彼此干涉,还能够互不干涉地在立柱上形成被卡止部与第一被卡合部以及第二被卡合部,便于立柱的制造。根据本技术第六方面的脚手架,在第三或第四方面的脚手架中,所述脚手架还具备踏板,该踏板包括主体部、以及一体设于该主体部的两端并能挂于所述横柱的钩部。通过踏板包括主体部、以及一体设于该主体部的两端并能挂于所述横柱的钩部,从而能够利用钩部简单将踏板组装于横柱,便于脚手架的组装。根据本技术第七方面的脚手架,在第六方面的脚手架中,所述脚手架还具备踢脚板,该踢脚板包括与所述踏板至少部分重叠设置的底板、以及相对于所述底板垂直延伸并能够组装在所述第一立柱对或所述第二立柱对中的任一方的侧板。通过该踢脚板包括与踏板至少部分重叠设置的底板、以及相对于底板垂直延伸并能够组装在第一立柱对或第二立柱对中的任一方的侧板,从而能够利用该踢脚板覆盖踏板与立柱之间的间隙,能够避免踏板上的工作人员踏空到间隙而可靠地保护工作人员,还能够避免物体从该间隙掉落的情况,提高脚手架的安全性。根据本技术第八方面的脚手架,在第七方面的脚手架中,所述踢脚板能够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端部的固定钩和设置在其另一侧的端部的可动钩而组装在所述第一立柱对或所述第二立柱对中的任一方。通过踢脚板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端部的固定钩和设置在其另一侧的端部的可动钩而组装在第一立柱对或第二立柱对中的任一方,从而,能够仅对可动钩进行开闭操作而简易地组装该踢脚板。根据本技术第九方面的脚手架,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脚手架中,还具备可调底座,其包括置于地面的底座部;与所述底座部一体连结的螺纹杆;以及手柄部,所述手柄部能够对构成所述第一立柱对的任一立柱进行承载,并螺合于所述螺纹杆而通过旋转能够上下移动。通过具备可调底座,即使设置脚手架的地面是具有高低差的不平整地面,也能够通过该可调底座以对齐的方式调整组装于各个可调底座的立柱的顶端的高度,进一步能够使得同一层的踏板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实现稳定性好的脚手架。而且,通过以上构成的可调底座,仅利用螺纹杆以及手柄部便能够简易地调整放置于手柄部的立柱的高度,结构简单且操作便利。根据本技术的脚手架,具有能够提高组装性和安全性等优异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从前方侧观察本技术的脚手架的第一整体立体图。图2是从后方侧观察本技术的脚手架的第二整体立体图。图3是表示构成本技术的脚手架的立柱的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具备:/n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立柱构成的第一立柱对;以及/n先行扶手,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对之间,/n所述先行扶手包括:水平设置的梁部,该梁部在轴向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插入于在构成所述第一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形成的第一被卡合部;呈交叉状设置的一对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各自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各自通过所述第一端部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一对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设于所述一对支承件的所述第二端部,能够与在构成所述第一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形成的第二被卡合部卡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具备:
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立柱构成的第一立柱对;以及
先行扶手,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对之间,
所述先行扶手包括:水平设置的梁部,该梁部在轴向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插入于在构成所述第一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形成的第一被卡合部;呈交叉状设置的一对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各自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各自通过所述第一端部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一对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设于所述一对支承件的所述第二端部,能够与在构成所述第一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形成的第二被卡合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被卡合部为截面呈U字的通道状,
所述第二卡合部具备:引导部,其能从上下方向将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夹在中间;以及楔部件,通过在所述引导部从上下方向将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夹在中间的状态下所述楔部件从上方插入所述引导部以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从而使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二被卡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立柱构成且与所述第一立柱对对置的第二立柱对;以及
将所述第一立柱对与所述第二立柱对在对置的方向上连结的横柱,
在构成所述第二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之间设置有所述先行扶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立柱构成且与所述第一立柱对对置的第二立柱对;以及
将所述第一立柱对与所述第二立柱对在对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博青山敏朗河合贤树
申请(专利权)人:信和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