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47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板组件,包括若干单块的屋面板;屋面板包括第一屋面板和第二屋面板,第一屋面板为屋面板组件两端的屋面板,第二屋面板为屋面板组件中间部分的屋面板;第一屋面板的一端部与相邻屋面板的端部可转动连接,第二屋面板的两端部均与相邻屋面板的端部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一次吊装即可以将屋面板组件运送到屋面处,节省了吊装成本;另外,可以快速完成屋面板的安装施工,工序简单、省时、便捷,极大地节省了施工时间和人力,降低了施工难度,而且所需要用到的施工人员数量大幅减小,避免了多人高空作业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板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屋面板组件。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领域里,尤其是对于钢结构厂房的施工,房顶部分需要用到多块的屋面板来进行拼装式的安装固定,以完成屋面施工。屋面板多采用长度较大的钢彩瓦屋面板,通常情况下,其总长度超过50m,现在的施工工艺是将单块的屋面板起吊到房顶处,经过多次起吊后,将所有需要拼装的屋面板运输到位,再由房顶处的施工人员对屋面板进行逐一的拼装。这种施工方法存在着以下缺陷:一、用于施工的屋面板都是单块形式,因此需要进行多次起吊,带来了较高的施工成本;且屋面板采用的是柔性的薄钢板材质,起吊次数越多,出现扭弯变形的屋面板的可能性就越大,影响屋面施工质量;二、需要安排大量的施工人员在房顶处进行安装作业,对每块屋面板均需要进行拼装固定,施工时间长,且该作业属于高空作业,长时间、多人员的施工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屋面板组件,其通过对多块屋面板实现可折叠的转动连接,通过一次吊装即可完成屋面板的运输,且通过摊铺和固定可以实现快速施工。本技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屋面板组件,用于铺设固定在屋面钢梁上,包括:若干单块的屋面板;所述屋面板包括第一屋面板和第二屋面板,所述第一屋面板为所述屋面板组件两端的屋面板,所述第二屋面板为所述屋面板组件中间部分的屋面板;所述第一屋面板的一端部与相邻所述屋面板的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屋面板的两端部均与相邻所述屋面板的端部可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屋面板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呈螺旋状延伸的卷条结构,相邻的所述卷条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反,相邻的所述屋面板之间通过卷条结构的相互配合以实现可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屋面板上开设有膨胀螺丝孔,所述第一屋面板与所述屋面钢梁通过膨胀螺丝以实现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屋面板与所述第二屋面板的长度、宽度、厚度的大小规格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屋面板为钢彩瓦屋面板。进一步地,所述屋面板的宽度为200mm,所述卷条结构的宽度为15mm。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多块屋面板预先组装为可转动、可折叠的屋面板组件,经过一次吊装即可以将屋面板组件运送到屋面处,节省了吊装成本;另外,对屋面板组件直接进行拉动、摊铺、固定,既可以快速完成屋面板的安装施工,工序简单、省时、便捷,极大地节省了施工时间和人力,降低了施工难度,而且所需要用到的施工人员数量大幅减小,避免了多人高空作业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屋面板组件的摊铺步骤的示意图;图2为第一屋面板与屋面钢梁固定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屋面板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卷条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两卷条结构的配合示意图;图6为屋面板组件的组装步骤的示意图。图7为屋面板组件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中:10、屋面板组件;11、第一屋面板;12、第二屋面板;13、卷条结构;20、滑轨结构;30、屋面钢梁;31、钢梁预留孔;40、膨胀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板组件10以及其施工方法,可以用于钢结构厂房的屋面板安装。参阅图1,这种屋面板组件10用于铺设固定在屋面钢梁30上,包括有若干块的单块形式的屋面板,其中屋面板又包括第一屋面板11和第二屋面板12,第一屋面板11为屋面板组件10两端的屋面板,第二屋面板12为两块第一层面板之间的屋面板,具体来说,即屋面板组件10首末端的两块为第一屋面板11,中间部分的若干块为第二屋面板12。第一屋面板11的一个端部和相邻屋面板(即第二屋面板12)的端部可转动连接,第二屋面板12的两个端部均与相邻屋面板的端部可转动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预先将多块屋面板组装成为可转动、可折叠的组件形式,一次吊装就可以直接运送到屋面钢梁30处。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屋面板之间的可转动连接具体采用以下方式:参阅图3-图6,屋面板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呈螺旋状延伸的卷条结构13,相邻的两卷条结构13的延伸方向相反,相邻的屋面板之间通过卷条结构13的相互配合来实现可转动连接。由于两卷条结构13呈延伸方向相反的螺旋状,因此两者之间在实现连接的同时,可以留存出至少180°的转动空间,使多块屋面板可以实现转动、折叠,形成整齐的层叠状,便于进行后续的打包吊装。当然,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屋面板之间还可以采用铰接等形式实现可转动连接,具体更可以采用合页、铰链等构件来连接,一切能实现同等功能的替代方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阅图2,第一屋面板11上还开设有膨胀螺丝孔,屋面钢梁30上也会事先开设钢梁预留孔31,在屋面板组件10进行摊铺后(下文中会详细阐述),可以通过膨胀螺丝40使第一屋面板11和屋面钢梁30之间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屋面板11和第二屋面板12的大小规格相同,其长度、宽度、厚度相同,使屋面板组件10在折叠后可以呈平整的多层状结构,便于吊装。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屋面板为钢彩瓦屋面板,其具有质轻、高强、色泽丰富、抗震、防火、防水、寿命长、免维护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钢结构房屋的屋面和墙面。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屋面板的宽度为200mm,卷条结构13的宽度为15mm。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上述屋面板组件10的施工方法,参阅图7,包括有:组装步骤:参阅图3-图6,将屋面板端部的卷条结构13对准相邻屋面板的卷条结构13,从上而下竖直套接,使两块屋面板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重复组装工序,直至所有屋面板连接成为一个屋面板组件10,其中两块第一屋面板11位于屋面板组件10的两端,若干块第二屋面板12位于屋面板组件10的中间部分;滑轨安装步骤:在屋面钢梁30处固定好滑轨结构20,滑轨结构20为表面光滑的长条状或板状结构,滑轨结构20可以采用并行式的两道或多道滑轨,屋面板组件10适于在滑轨结构20上进行滑动、摊铺;打包步骤:将屋面板组件10折叠好,使其呈平整的层叠状,再利用捆扎件将其打包捆好,做好吊装前准备;起吊步骤:利用吊装设备将屋面板组件10掉至屋面钢梁30处,并放置到滑轨结构20的一端上;松料步骤:剪断或解除捆扎件,使屋面板组件10松开,等待后续的拉动和摊铺;摊铺步骤:拉动屋面板组件10一端的第一屋面板11,使屋面板组件10沿滑轨机构进行滑动,在滑动过程中,每块屋面板逐渐平整摊铺在滑轨结构20上;固定步骤:参阅图2,将膨胀螺丝40打入第一屋面板11的膨胀螺丝孔以及屋面钢梁30的钢梁预留孔31内,使屋面板组件1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屋面钢梁30上,完成屋面板组件10的整体固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起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板组件,用于铺设固定在屋面钢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单块的屋面板;所述屋面板包括第一屋面板和第二屋面板,所述第一屋面板为所述屋面板组件两端的屋面板,所述第二屋面板为所述屋面板组件中间部分的屋面板;所述第一屋面板的一端部与相邻所述屋面板的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屋面板的两端部均与相邻所述屋面板的端部可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板组件,用于铺设固定在屋面钢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单块的屋面板;所述屋面板包括第一屋面板和第二屋面板,所述第一屋面板为所述屋面板组件两端的屋面板,所述第二屋面板为所述屋面板组件中间部分的屋面板;所述第一屋面板的一端部与相邻所述屋面板的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屋面板的两端部均与相邻所述屋面板的端部可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呈螺旋状延伸的卷条结构,相邻的所述卷条结构的延伸方向相反,相邻的所述屋面板之间通过卷条结构的相互配合以实现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少鹏曾少锋吴本刚陈慕贞李泽周杰英李城陈健诚吕媛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机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