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4461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3
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以均匀的精度对夹持引导件的末端进行倒角的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具备:壳体(6),其形成有插入口(8、9);以及倒角用辊(16),其设置在壳体(6)的内部,配置成一部分与插入口(8、9)重叠,插入口(8、9)形成为,通过使所插入的乘客输送机的夹持引导件(5)沿着开口形状相对于壳体(6)相对移动,该夹持引导件(5)的末端被倒角用辊(16)进行倒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引导乘客输送机的移动扶手的导轨,例如安装有夹持引导件。移动扶手例如从夹持引导件的上方安装于导轨。在以下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与夹持引导件的安装相关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219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乘客输送机的维护人员在更换夹持引导件时,将新的夹持引导件切割成合适的长度,对切口进行倒角后安装于导轨。因此,由于进行更换作业的维护人员的原因,倒角的精度会产生波动。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以均匀的精度对夹持引导件的末端进行倒角的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具备:壳体,其形成有插入口;和倒角用辊,其设置在壳体的内部,配置成一部分与插入口重叠,插入口形成为,通过使所插入的乘客输送机的夹持引导件沿着开口形状相对于壳体相对移动,该夹持引导件的末端被倒角用辊进行倒角。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插入到插入口的乘客输送机的夹持引导件沿着开口形状相对于壳体相对移动,从而该夹持引导件的末端被倒角用辊进行倒角。因此,能够容易地以均匀的精度对夹持引导件的末端进行倒角。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自动扶梯的主要部分的图。图2是移动扶手及导轨的剖视图。图3是夹持引导件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的使用方法的第一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的使用方法的第二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的使用方法的第三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的使用方法的第四图。图10是实施方式1中的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的内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地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乘客输送机的一例,对自动扶梯进行具体说明。对于移动人行道等其他的乘客输送机,省略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示出自动扶梯的主要部分的图。图1示出了自动扶梯的下部乘降口和从下部乘降口向上方延伸的部分。自动扶梯具备梯级1、移动扶手2及栏杆3。梯级1和移动扶手2在上层与下层之间循环移动。栏杆3设置在梯级1的左右两侧。在栏杆3的缘部设置有图1中未图示的导轨。移动扶手2由导轨引导。图2是移动扶手及导轨的剖视图。移动扶手2的截面呈C字状。导轨4具备基部4a和两个缘部4b。一个缘部4b向基部4a的左侧突出。另一个缘部4b向基部4a的右侧突出。夹持引导件5以包围导轨4的缘部4b的方式安装。安装于一个缘部4b的夹持引导件5以与安装于另一个缘部4b的夹持引导件5左右反转的朝向安装。夹持引导件5例如是具有弹性的长条部件。夹持引导件5例如由合成树脂等材质形成。移动扶手2从夹持引导件5的上方安装于导轨4。夹持引导件5与移动扶手2的内侧表面接触。图3是夹持引导件的立体图。夹持引导件5例如具有爪部5a、上侧平坦部5b、弯曲部5c及下侧平坦部5d。爪部5a、上侧平坦部5b、弯曲部5c及下侧平坦部5d分别沿着夹持引导件5的长度方向设置。爪部5a从上侧平坦部5b的一个缘部向下方连续。上侧平坦部5b的另一个缘部与弯曲部5c的上部连续。弯曲部5c的下部与下侧平坦部5d连续。下侧平坦部5d与上侧平坦部5b相对。下侧平坦部5d例如形成得比上侧平坦部5b短。如图2所示,在夹持引导件5安装于导轨4的状态下,至少上侧平坦部5b和弯曲部5c能够与移动扶手2的内侧表面接触。因此,需要对夹持引导件5的末端中的至少上侧平坦部5b及弯曲部5c进行倒角。图4是实施方式1中的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的立体图。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具备壳体6。壳体6例如形成为可携带的大小。在壳体6形成有切断用槽7。切断用槽7例如从壳体6的上表面形成到固定的深度。切断用槽7例如形成为横穿壳体6的正面及背面。切断用槽7的宽度例如与夹持引导件5的厚度对应。夹持引导件5的厚度例如是图3所示的从上侧平坦部5b的上表面到弯曲部5c的下端或下侧平坦部5d的下表面为止的长度。切断用槽7的深度例如比夹持引导件5的横宽大。夹持引导件5的横宽例如是图3所示的从爪部5a的右端到弯曲部5c的左端为止的长度。在壳体6形成有插入口。插入口是通向壳体6的内部的开口。插入口例如具备滑动移动引导部和旋转移动引导部。图4示出了在壳体6的正面形成有第一插入口8及第二插入口9作为插入口的情况。第一插入口8具备滑动移动引导部8a及旋转移动引导部8b。滑动移动引导部8a例如呈矩形。旋转移动引导部8b例如呈扇形。滑动移动引导部8a的短边的长度例如与夹持引导件5的厚度对应。滑动移动引导部8a的长边的长度例如与夹持引导件5的横宽对应。旋转移动引导部8b的扇形的半径例如与夹持引导件5的横宽对应。旋转移动引导部8b的扇形的中心角例如为直角。旋转移动引导部8b的扇形的中心角例如也可以是钝角。旋转移动引导部8b的扇形的中心部分与滑动移动引导部8a的下侧的短边连续。旋转移动引导部8b的扇形的左侧的半径部分与滑动移动引导部8a的左侧的长边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插入口9具备滑动移动引导部9a及旋转移动引导部9b。滑动移动引导部9a例如呈矩形。旋转移动引导部9b例如呈扇形。滑动移动引导部9a的短边的长度例如与夹持引导件5的厚度对应。滑动移动引导部9a的长边的长度例如与夹持引导件5的横宽对应。旋转移动引导部9b的扇形的半径例如与夹持引导件5的横宽对应。旋转移动引导部9b的扇形的中心角例如为直角。旋转移动引导部9b的扇形的中心角例如也可以是钝角。旋转移动引导部9b的扇形的中心部分与滑动移动引导部9a的下侧的短边连续。旋转移动引导部9b的扇形的右侧的半径部分与滑动移动引导部9a的右侧的长边位于同一直线上。滑动移动引导部9a的长边与滑动移动引导部8a的长边平行。旋转移动引导部9b的右侧的半径部分与旋转移动引导部8b的左侧的半径部分平行。滑动移动引导部9a呈将滑动移动引导部8a左右反转后的形状。旋转移动引导部9b呈将旋转移动引导部8b左右反转后的形状。即,第二插入口9呈将第一插入口8左右反转后的形状。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在图5中,壳体6的轮廓用虚线表示。在壳体6的内部例如设置有旋转切刀10及传感器11。旋转切刀10配置成刀刃露出于切断用槽7的内侧。旋转切刀10配置成刀刃沿着切断用槽7的宽度方向旋转。传感器11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其具备:/n壳体,其形成有插入口;以及/n倒角用辊,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配置成一部分与所述插入口重叠,/n所述插入口形成为,通过使所插入的乘客输送机的夹持引导件沿着开口形状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移动,该夹持引导件的末端被所述倒角用辊进行倒角。/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其具备:
壳体,其形成有插入口;以及
倒角用辊,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配置成一部分与所述插入口重叠,
所述插入口形成为,通过使所插入的乘客输送机的夹持引导件沿着开口形状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移动,该夹持引导件的末端被所述倒角用辊进行倒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其中,
所述插入口具备:
滑动移动引导部,其呈矩形;
旋转移动引导部,其呈扇形,扇形的中心部分与所述滑动移动引导部的短边连续,扇形的半径部分与所述滑动移动引导部的长边位于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持引导件末端加工装置,其中,
在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井敏史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