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网络侧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43670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网络侧设备。所述测量方法包括:网络侧设备配置M个接入点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发送信息;所述CSI‑RS发送信息用于指示M个接入点按照预设间隔,周期性地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CSI‑RS;其中,所述预设间隔为时间间隔和/或子带间隔;M为大于1的整数;网络侧设备获取M个接入点中各接入点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各接入点对应的CSI包括第一CSI,所述第一CSI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别根据所述各个接入点对应的CSI‑RS测量得到并反馈的信息;其中,当所述预设间隔为子带间隔时,所述各接入点对应的CSI中的PMI按照子带反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网络侧设备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网络侧设备。
技术介绍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新型业务的不断涌现,促使移动通信在过去的时间间经历了爆炸式的增长。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业务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对移动通信网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解决移动网络数据快速增长的需求,除了增加频谱带宽和利用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外,提升无线系统容量最为有效的办法仍然是通过加密小区部署提升空间复用率,即:通过在室内外热点区域密集部署低功率小基站,形成超密集组网。虽然超密集组网降低了基站和终端间的路损,但同时提升了干扰信号,使系统成为干扰受限系统。如何有效进行干扰消除、干扰协调成为超密集组网提升网络容量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版本(Release,R)11,为扩大网络边缘覆盖、保证边缘用户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引入了协同多点传输(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网络侧设备配置M个接入点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发送信息;所述CSI-RS发送信息用于指示M个接入点按照预设间隔,周期性地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CSI-RS;其中,所述预设间隔为时间间隔和/或子带间隔;M为大于1的整数;/n网络侧设备获取M个接入点中各接入点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各接入点对应的CSI包括第一CSI,所述第一CSI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别根据所述各个接入点对应的CSI-RS测量得到并反馈的信息;/n其中,当所述预设间隔为子带间隔时,所述各接入点对应的CSI中的PMI按照子带反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设备配置M个接入点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发送信息;所述CSI-RS发送信息用于指示M个接入点按照预设间隔,周期性地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CSI-RS;其中,所述预设间隔为时间间隔和/或子带间隔;M为大于1的整数;
网络侧设备获取M个接入点中各接入点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各接入点对应的CSI包括第一CSI,所述第一CSI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分别根据所述各个接入点对应的CSI-RS测量得到并反馈的信息;
其中,当所述预设间隔为子带间隔时,所述各接入点对应的CSI中的PMI按照子带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预设间隔为子带间隔时;所述M个接入点按照预设间隔、周期性地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CSI-RS包括:
对于任一个系统带宽,所述M个接入点按照所述子带间隔,在所述系统带宽上轮询发送CSI-R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接入点按照预设间隔,周期性地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CSI-RS包括:M个接入点和K个联合接入点组按照预设间隔周期性地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CSI-RS;K个联合接入点组为将M个接入点分成K个组得到的;其中,对于所述K个联合接入点组中的任一个联合接入点组,其中的各个接入点用于联合发送CSI-RS;K为正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预设间隔为子带间隔时;M个接入点和K个联合接入点组按照预设间隔,周期性地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CSI-RS包括:
对于任一个系统带宽,所述M个接入点和K个联合接入点组按照所述子带间隔,在所述系统带宽上轮询发送CSI-RS。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接入点和K个联合接入点组按照预设间隔,周期性地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CSI-RS包括:
确定第一联合接入组中各接入点的参考天线;
将第一CSI-RS中的各个端口映射到第一联合接入组中各个接入点的参考天线上;其中,第一联合接入组中各个接入点的参考天线被至少一个端口映射到。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M个接入点中各接入点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获取第一联合CSI;其中,第一联合CSI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根据第一联合CSI-RS测量得到并反馈的信息;其中,第一联合CSI-RS为所述K个联合接入点组中第一联合接入点组中各个接入点联合发送的CSI-RS;
所述测量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工作集中的各接入点对应的CSI的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以及第一联合接入点组对应的CSI的PMI,确定所述工作集对应的相干联合传输的联合权值;其中,所述第一联合接入点组包括所述工作集中的接入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集上对应的相干联合传输的联合权值表征为:



其中,C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工作集,其元素的编号对应于工作集中接入点在测量集中的编号;所述测量集为M个接入点构成的集合;Nj表示测量集中第j个接入点的物理天线数,表示所述工作集中第i个接入点的参考天线对应的补偿相位;Qi为CSI-RS端口到所述工作集中第i个接入点的物理天线的映射矩阵;表示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工作集中第i个接入点发送的CSI-RS反馈的PMI对应的预编码权值Wi在RI指示的每个层上基于参考天线进行相位归一化后的权值,其中Wi(:,k)表示预编码权值Wi对应的矩阵的第k列;Wi(a,k)表示权值Wi对应的矩阵的第k列中的第a个元素,其中a对应于所述工作集中第i个接入点的参考天线,所述参考天线为在第一联合接入点联合发送CSI-RS时,CSI-RS端口映射的物理天线;其中,所述的W'表示第一联合接入点组的各接入点间的预编码权值WCali各元素幅度归一后的权值,WCali=QM+1WM+1(:,1),其中,QM+1为第一联合接入点联合发送CSI-RS时,第一联合接入点的各接入点参考天线的映射矩阵,WM+1(:,1)为第一用户设备基于第一联合接入点组发送的CSI-RS反馈的PMI的预编码权值WM+1的第一列;
所述工作集的各接入点对应的联合权值为W中所述工作集的各接入点物理天线对应的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工作集中各接入点对应的CSI的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确定所述工作集对应的非相干联合传输的联合权值;其中,所述M个接入点包括所述工作集中的接入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集对应的非相干联合传输的联合权值表征为:



其中C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工作集,其元素的编号对应于工作集中接入点在测量集的编号;所述测量集为所述M个接入点构成的集合;Qi为CSI-RS端口到所述工作集中第i个接入点的天线的映射矩阵;Wi表示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工作集中第i个接入点发送的CSI-RS反馈的PMI对应的预编码权值;
所述工作集的各接入点对应的联合权值为所述W中所述工作集各接入点物理天线对应的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集对应的非相干联合传输的联合权值表征为:



其中C为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工作集,其元素的编号对应于工作集中接入点在测量集的编号;所述测量集为所述M个接入点构成的集合;Ci表示工作集中第i个接入点在测量集中的编号,g表示工作集中接入节点个数;QCi为CSI-RS端口到工作集第i接入点的天线的映射矩阵;WCi表示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工作集中第i个接入点发送的CSI-RS反馈的PMI对应的预编码权值;
所述工作集接入点对应的联合权值为所述W中所述工作集各接入点物理天线对应的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SI-RS发送信息用于指示M1个接入点按照预设间隔,周期性地向第二用户设备集中的各个第二用户设备发送CSI-RS;所述各接入点对应的CSI包括第二CSI集,所述第二CSI集包括为所述各个第二用户设备分别根据所述各个接入点对应的CSI-RS测量得到并反馈的信息;所述M个接入点包括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工作集,所述M1个接入点包括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工作集;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工作集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点,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工作集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点;所述M个接入点和所述M1个接入点存在交叠或者相同;
所述测量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用户设备集中各第二用户设备的工作集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CSI中的PMI,确定所述各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工作集中的接入点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权值和第一SINR线性值;以及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工作集和所述各个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CSI中的PMI,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工作集中的接入点到所述各个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权值和第二SINR线性值;所述第一用户的测量集与所述第二用户集中各第二用户设备的工作集存在交叠;
在所述各个第二用户设备集的工作集在调度对应第二用户设备时,根据所述各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工作集和对应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CSI中的PMI,确定所述各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工作集中的接入点到对应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三权值;以及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工作集在调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时,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工作集和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之间的CSI中的PMI,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工作集中的接入点到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四权值;
根据所述第一权值、所述各个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三权值和所述第一SINR线性值,确定在所述各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工作集在调度对应第二用户设备时,所述第二用户设备的工作集对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干扰信息;以及根据所述各个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权值、所述第四权值和所述各个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SINR线性值,确定在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工作集在调度所述第一用户设备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的工作集对所述各个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一干扰信息;
根据第一干扰信息和第二干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各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度量值之和;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各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度量值之和,确定与协同第二用户设备;
根据所述协同第二用户设备和第一用户设备的度量值之和,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协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协同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协同第二用户设备和第一用户设备的度量值之和,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协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的协同模式,包括:
当所述协同第二用户设备和第一用户设备的度量值之和,大于第一用户设备独立调度时的度量值时,所述网络侧设备对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协同第二用户设备进行复用传输;其中,所述第一用户设备独立调度是指在第一用户设备的工作集调度第一用户设备时,各个第二用户设备的工作集不调度对应的第二用户设备。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协同第二用户设备和第一用户设备的度量值之和,确定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和所述协同第二用户设备之间协同模式,包括:
当所述协同第二用户设备和第一用户设备的度量值之和,小于第一用于设备独立调时的度量值时,所述协同模式为动态节点静默DPB协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SI-RS发送信息包括CSI-RS配置信息;其中,所述CSI-RS配置信息至少包括CSI-RS的导频序列生成参数信息、CSI-RS端口数信息、资源映射位置信息、子帧位置偏置信息以及用户设备侧CSI-RS接收周期;其中,
当所述预设间隔为时间间隔时,所述时间间隔的时长等于所述用户设备侧CSI-RS接收周期的时长,且对于所述M个接入点中的任一个接入点,发送CSI-RS的周期的时长至少为所述用户设备侧CSI-RS接收周期的时长的M倍;
当所述预设间隔为子带间隔时,对于所述M个接入点中的任一个接入点,发送CSI-RS的周期的时长等于所述用户设备侧CSI-RS接收周期的时长;
所述测量方法还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所述CSI-RS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依据所述CSI-RS配置信息,分别根据所述各个接入点对应的CSI-RS测量并反馈CSI。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接入点按照预设间隔,周期性地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CSI-RS包括:M个接入点和K个联合接入点组按照预设间隔,周期性地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CSI-RS;K个联合接入点组为将M个接入点分成K个组得到的;其中,对于所述K个联合接入点组中的任一个联合接入点组,其各个接入点用于联合发送CSI-RS;K为正整数;
当所述预设间隔为时间间隔时,对于所述M个接入点和K个联合接入点组中的任一个接入点或联合接入点组,发送CSI-RS的周期的时长是所述用户设备侧CSI-RS接收周期的时长的(M+K)倍;
当所述预设间隔为子带间隔时,对于所述M个接入点和K个联合接入点组中的任一个接入点或联合接入点组,发送CSI-RS的周期的时长等于所述用户设备侧CSI-RS接收周期的时长。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侧设备配置M个接入点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发送信息之前,所述测量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确定所述M个接入点;
或者,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探听参考信号SRS,测量RSRP;
根据测量得到的RSRP,确定所述M个接入点。


17.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配置M个接入点的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发送信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云锋李桂宝路陈红楼群芳王智鹰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