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试剂部配置的分析用具和分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4209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析用具(1),其设置有用于使含有血细胞的试样移动的流路(5);用于将试样导入流路(5)的导入口(50);配置在流路(5)内部的试剂部(51);和与电子授受量相关的获得进行试样中的分析对象成分分析所必要的信息的电子检测介质(52)。试剂部(51)含有用于向电子检测介质(52)供给从试样中的分析对象成分取出的电子的电子传递物质,并且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导入口(50)的附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试样中含有的分析对象成分进行分析的技术,例如测定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技术。
技术介绍
作为以全血为试样的葡萄糖传感器(glucose sensor),有文献采用比色法或电极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无论使用采用哪种方法的葡萄糖传感器时,都通过将从葡萄糖中取出的电子供给至电子检测介质(发色剂或电极),从葡萄糖传感器的外部掌握其电子供给量,能够计算葡萄糖浓度。葡萄糖传感器通常以由氧化还原酶从葡萄糖中取出电子,借助电子传递物质,将这些电子供给至电子检测介质的方式构成。使用全血测定葡萄糖浓度时,测定结果受血细胞浓度(血细胞比容)的影响,越是高血细胞比容的全血,测定结果越是成为低于真值的值。作为其原因之一,指出与从存在于血清(血浆)中的葡萄糖的电子的取出相比,从存在于血细胞中的葡萄糖的电子的取出更需要时间。即,从血清(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氧化还原酶能够立刻取出电子。与此相反,从血细胞的葡萄糖,不在使葡萄糖移动到血清(血浆)中后就无法取出电子。而且,从血细胞内向血清(血浆)的葡萄糖的移动,不是由血细胞内外的葡萄糖浓度差引起的单纯扩散,而是依存于血细胞膜的葡萄糖穿透能力的促进扩散。即,向血细胞外的葡萄糖扩散速度是遵守米氏公式(Michaelis-Menten式)的,具有极限值,如果血细胞内外的葡萄糖浓度差为定值或以上,向血细胞外的葡萄糖扩散速度为定值。因此,在全血中,氧化还原酶、电子传递物质和电子检测介质共存的体系里,虽然从血清(血浆)内的葡萄糖取出的电子被立刻供给至电子检测介质,但是使与其供给量相应的葡萄糖向血细胞外扩散却需要时间。结果,与原来存在于血清(血浆)内的葡萄糖相比,从原来存在于血细胞内的葡萄糖中取出的电子,推迟供给至电子检测介质。这种推迟在血细胞浓度高的全血中表现显著。所以,即使是血糖值相同的全血,在从试样的供给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后的阶段内,与血细胞浓度低的全血相比,在血细胞浓度高的全血中,引起从血细胞向血清(血浆)的葡萄糖的移动比例小的现象。近年来,有缩短测定时间的倾向,为此探索新的氧化还原酶和电子传递物质。在这种状况下,存在于血清(血浆)中的葡萄糖在更短的时间内被消耗。与此相反,因为从血细胞内向血清(血浆)的葡萄糖的扩散是依存于血细胞膜的葡萄糖穿透能力的,所以来自血细胞的葡萄糖的移动速度没有大的变化。因此,高血细胞比容的全血中,越缩短测定时间,在该时间内能够从血细胞内向血清(血浆)移动的葡萄糖的比例越小,低值化问题表现得更为显著。此外,例如作为溶解于血液中的固相试剂部的氧化还原酶和电子传递物质,被保存在葡萄糖传感器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因此,缩短测定时间时,试剂部的溶解性带给测定精度的影响变大。即,若试剂部的溶解性差,在由血液使试剂部溶解时生成的液相反应体系中,氧化还原酶和电子传递物质不能均匀分散,使测定结果中产生偏差。这种测定结果的偏差在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小时,表现得更为显著。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7569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8-1020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015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进行含有血细胞的试样分析时(例如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时),抑制血细胞浓度的影响,特别是抑制高血细胞浓度的试样的低值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抑制缩短测定时间时产生的测定结果的偏差、特别是提高低浓度区域内的测定重复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改良试剂部配置的分析用具,具有用于使含有血细胞的试样(例如血液)移动的流路;用于将试样导入上述流路的导入口;配置在上述流路内部的试剂部;和与电子授受量相关的获得进行试样中的对象成分(例如葡萄糖)分析所必要的信息的电子检测介质,上述试剂部含有用于将从试样中的分析对象成分中取出的电子供给至上述电子检测介质的电子传递物质,并且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上述导入口的附近。试剂部例如处于与电子检测介质分离的状态,配置在试样流动方向的电子检测介质的上游侧。此时的试剂部优选形成为向流路中供给试样时溶解的固体状。试剂部与电子检测介质间的距离,优选设定为在试样中含有预先设定的检测范围的上限量的分析对象成分时,直到电子传递物质达到能够对电子检测介质供给电子的状态期问,实质上完成从上述上限量的分析对象成分向电子传递物质的电子移动的长度。试剂部中的电子传递物质的含量,优选设定为在试样中含有预先设定的检测范围的上限量的分析对象成分时,能够在电子传递物质接收从上述上限量的葡萄糖取出的所有电子的量。电子检测介质可以由含有发色剂的物质构成。此时,电子检测介质优选形成使发色剂保持在相对试样为难溶性的多孔体中的结构。作为多孔体,典型的可以举出聚丙烯酰胺或聚乙烯醇等凝胶状物质。另一方面,作为发色剂可以举出MTT(3-(4,5-二甲基-2-噻唑基)-2,5-二苯基-2H-溴化四氮唑(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INT(2-(4-碘苯基)-3-(4-硝基苯基)-5-苯基-2H-氯化四氮唑(2-(4-Iodophenyl)-3-(4-nitrophenyl)-5-phenyl-2H-tetrazoliumchloride))、WST-4(2-(4-碘苯基)-3-(2,4-二硝基苯基)-5-(2,4-二磺基苯基)-2H-四氮唑一钠盐(2-(4-Iodophenyl)-3-(2,4-dinitrophenyl)-5-(2,4-disulfophenyl)-2H-tetrazolium,monosodium salt))和4AA(4-氨基安替比林(4-Aminoantipyrine))。电子检测介质可以由导体构成。作为导体,可以举出例如在试样供给至流路时,能用于向电子传递物质施加电压的物质。试剂部例如由含有用于从试样中的分析对象成分取出电子、将电子供给至电子传递物质的氧化还原酶的物质构成。氧化还原酶也可以作为与试剂部分离的追加的试剂部保持在分析用具中。此时,在流路内部的试样流动方向上,追加的试剂部优选配置在试剂部与电子检测介质之间。追加的试剂部形成为例如在将试样供给至流路时溶解的固体状。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分析用具,具有用于使含有血细胞的试样移动的流路;用于将试样导入上述流路的导入口;与电子授受量相关的获得进行试样中的分析对象分析所必要的信息,并且使发色剂保持在相对试样为难溶性的多孔体中的电子检测介质;含有用于将从试样中的分析对象成分取出的电子供给至上述电子检测介质的电子传递物质,并且在向上述流路供给试样时溶解的电子传递物质层;和含有用于从试样中的分析对象成分取出电子,将电子供给至上述电子传递物质的氧化还原酶,并且在向上述流路供给试样时溶解的氧化还原酶层,在上述流路中,上述电子传递物质层、上述氧化还原酶层和上述电子检测介质以该顺序,从试样流动方向的上游侧顺次排列配置。试剂部(电子传递物质层),例如比追加的试剂部(氧化还原酶层)的平面面积大、试样的流动方向的长度长或厚度薄(例如是氧化还原层厚度的15~80%)。试剂部(电子传递物质层)可以形成为占有从追加的试剂部(氧化还原酶层)的导入口侧的边缘到导入口的距离的50~90%的长度范围。试剂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试剂部配置的分析用具,其特征在于:    具备:用于使含有血细胞的试样移动的流路;用于将试样导入所述流路的导入口,配置在所述流路内部的试剂部;和与电子授受量相关的获得进行试样中的分析对象成分的分析所必要的信息的电子检测介质,    所述试剂部含有用于向所述电子检测介质供给从试样中的分析对象成分取出的电子的电子传递物质,并且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导入口的附近。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冈秀亮永川健儿星岛光博木村定明
申请(专利权)人:爱科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