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12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0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其可拆卸地套接于同轴电缆且包含金属套管、线材夹管、耦接套管及导电内套环。金属套管的套管本体内形成有套环容置空间。线材夹管连接于套管本体的第一端部,线材夹管受挤压产生径向变形以紧夹同轴电缆。耦接套管设置于套管本体的第二端部。导电内套环设置于套环容置空间内,金属套管在套管本体套接于同轴电缆时不接触同轴电缆的金属包覆层的内侧面但经由导电内套环接触同轴电缆的金属包覆层的外侧面以建立金属套管以及金属包覆层之间的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电缆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尤指一种抗线材老化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同轴电缆连接器主要是用来搭配同轴电缆以电连接于电子设备之间,从而建立其所连接的电子设备彼此之间的信号传输路径,其中传输信号的类型主要是射频(RadioFrequency)信号。频率越高的射频信号对于来自外部的其他频率噪声的敏感度也越高,也就是说频率越高的射频信号越容易受噪声影响其传输质量。因此,同轴电缆与连接器对电磁遮蔽的要求相对于越高频的射频信号而言也越重要。现今已知电磁遮蔽的最佳方式为以一金属体完全封闭一空间,使该空间内的电磁信号与该空间外的电磁信号完全隔离,如此达到最佳电磁遮蔽。举例来说,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现有的同轴电缆元件1包含一同轴电缆2以及一同轴电缆连接器3,同轴电缆2由中心向外依序环形包覆形成一中心导体10、一绝缘层12、一金属箔层14、一金属编织层16,以及一保护层18,其中金属箔层14与金属编织层16可在射频信号经过同轴电缆2的时候提供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及射频干扰(RadioFrequencyInterference,RFI)的遮蔽保护。同轴电缆连接器3包含一金属套管20、一耦接套管22,以及一线材夹管24,金属套管20具有一分流臂管26以及一套管本体28,线材夹管24包含一金属内管30以及一金属外管32。在结合上,在同轴电缆2由同轴电缆连接器3的后端装入后,此时使用常见的同轴电缆推压工具将金属外管32沿着轴向朝金属内管30前端推送以挤压金属内管30,使得金属内管30产生径向变形而夹住同轴电缆2的金属编织层16及保护层18(如图2所示)。上述结构运用保护层18的弹性挤压金属编织层16,以使金属编织层16因保护层18的弹性所产生的偏压而可稳定接触同轴电缆连接器3的分流臂管26,间接使得同轴电缆2上的金属编织层16与同轴电缆连接器3具有共电极性,进而产生良好的射频遮蔽保护功效,并改善信号在经过同轴电缆连接器3后的插入损失(Insertionloss)及反射损失(Returnloss)。然而,由于塑料材质会在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且受到环境影响下逐渐脆化,也就是说保护层所能产生的偏压力会随着使用时间越来越弱而影响到同轴电缆上的金属编织层与同轴电缆连接器之间的共电极性,进而造成同轴电缆连接器对于射频信号的遮蔽保护、插入损失以及反射损失的相关数据越来越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线材老化的同轴电缆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根据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可拆卸地套接于一同轴电缆,该同轴电缆连接器包含一金属套管、一线材夹管、一耦接套管及一导电内套环。该金属套管具有一套管本体,该套管本体内形成有一套环容置空间。该线材夹管连接于该套管本体的一第一端部,该线材夹管受挤压产生径向变形以紧夹该同轴电缆。该耦接套管设置于该套管本体的一第二端部。该导电内套环设置于该套环容置空间内,该金属套管在该套管本体套接于该同轴电缆时不接触该同轴电缆的一金属包覆层的一内侧面且经由该导电内套环接触该同轴电缆的该金属包覆层的一外侧面以建立该金属套管以及该金属包覆层之间的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将上述导电内套环移除,新增导电外套环并套设于金属套管的分流臂管上,其余结构相关的部分皆与上述实施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当同轴电缆连接器套接于同轴电缆时,导电外套环提供稳定的弹性偏压以接触抵接于金属编织层与分流臂管之间,进而使同轴电缆连接器与同轴电缆之间可产生良好且稳定的共电极性。如此一来,本专利技术可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所提到的因塑料保护层脆化导致同轴电缆连接器与同轴电缆的金属编织层之间的共电极性受影响的问题,藉以改善同轴电缆连接器在射频信号的遮蔽保护、插入损失以及反射损失方面的相关数据表现,进而大幅地提升同轴电缆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质量以及产生抗线材老化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同轴电缆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同轴电缆元件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同轴电缆与同轴电缆连接器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的同轴电缆与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图4的导电外套环于另一视角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的导电内套环于另一视角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3的同轴电缆固定于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出同轴电缆与同轴电缆连接器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8的同轴电缆与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图10为图8的同轴电缆固定于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剖面示意图。图1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同轴电缆与同轴电缆连接器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同轴电缆固定于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剖面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金属套管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1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固接同轴电缆的剖面示意图。图1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图1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图18为图17的同轴电缆连接器的轴向剖面示意图。图19为图18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固接同轴电缆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同轴电缆元件;2、102、200-同轴电缆;10、106-中心导体;12、108-绝缘层;14、110-金属箔层;16、112-金属编织层;18、114-保护层;26、126-分流臂管;30-金属内管;32-金属外管;111、207-外侧面;113、209-内侧面;119-内螺纹结构;120-导电外套环;122、406-导电内套环;125、129、214-套环容置空间;127-斜面前端;130、134-切断槽;132、136-弧形条片;138-内套管;140-外套管;142-套接管段;144-渐缩管段;146-轴向开槽;A、B、C-箭头;a、b-弹性偏压;201、203-电子设备;204-第一金属编织层;206-第二金属编织层;254-信号处理电路结构;258、308-金属壳体;306-接头本体;408-舌片;410-接触臂;412-第一限位凸缘;414-接头本体;416-内限位管;417-沟槽;418-内凸缘;420-限位管段;422-连接管段;424-第二限位凸缘;426-延伸臂部;428-弯折臂部;P9-枢接端部;3、104、104’、202、250、300、400-同轴电缆连接器;20、116、208、252、302、402-金属套管;22、118、304、404-耦接套管;24、124、124’、210-线材夹管;28、128、212、256-套管本体;P1、P3、P5、P7-第一端部;P2、P4、P6、P8-第二端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以及图4,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其可拆卸地套接于一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该同轴电缆连接器包含:/n一金属套管,其具有一套管本体,该套管本体内形成有一套环容置空间;/n一线材夹管,其连接于该套管本体的一第一端部,该线材夹管受挤压产生径向变形以紧夹该同轴电缆;/n一耦接套管,其设置于该套管本体的一第二端部;以及/n一导电内套环,其设置于该套环容置空间内,该金属套管在该套管本体套接于该同轴电缆时不接触该同轴电缆的一金属包覆层的一内侧面且经由该导电内套环接触该同轴电缆的该金属包覆层的一外侧面以建立该金属套管以及该金属包覆层之间的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30 TW 108103481;20191121 TW 1081423291.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其可拆卸地套接于一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该同轴电缆连接器包含:
一金属套管,其具有一套管本体,该套管本体内形成有一套环容置空间;
一线材夹管,其连接于该套管本体的一第一端部,该线材夹管受挤压产生径向变形以紧夹该同轴电缆;
一耦接套管,其设置于该套管本体的一第二端部;以及
一导电内套环,其设置于该套环容置空间内,该金属套管在该套管本体套接于该同轴电缆时不接触该同轴电缆的一金属包覆层的一内侧面且经由该导电内套环接触该同轴电缆的该金属包覆层的一外侧面以建立该金属套管以及该金属包覆层之间的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线材夹管套接于该套管本体的该第一端部,该金属套管另具有一分流臂管,该金属包覆层包含一金属箔层以及一金属编织层,该分流臂管自该套管本体的该第一端部轴向延伸形成,该分流臂管在该同轴电缆连接器套接于该同轴电缆时穿入该金属箔层以及该金属编织层之间以使该套管本体套接于该金属箔层且使该金属编织层套接于该分流臂管;该导电内套环在该套管本体套接于该金属箔层时接触该套管本体以及该金属箔层以建立该金属套管以及该金属箔层之间的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导电外套环,其套接于该分流臂管,该导电外套环在该分流臂管穿入该金属箔层以及该金属编织层之间时接触该分流臂管以及该金属编织层以建立该金属套管以及该金属编织层之间的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舌片以放射状排列且相对向内或向外弯折的方式形成于该导电内套环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线材夹管包含一内套管以及一外套管,该内套管套接于该套管本体的该第一端部且形成有一轴向开槽,该外套管具有一套接管段以及一渐缩管段,当该套接管段套接于该内套管且该外套管朝该内套管轴向移动时,该渐缩套管挤压该内套管径向变形以紧夹该同轴电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包覆层包含一保护层、一第一金属编织层以及一第二金属编织层,该保护层包覆该第一金属编织层,该第二金属编织层自该第一金属编织层向前延伸形成且相对于该保护层后翻折迭,使得该保护层夹设于该第一金属编织层以及该第二金属编织层之间;该导电内套环在该套管本体套接于该同轴电缆时接触该套管本体以及该第二金属编织层以建立该金属套管与该第二金属编织层以及该第一金属编织层之间的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耦接套管可拆卸地连接于一电子设备,该套管本体往该耦接套管延伸形成有一金属壳体以使该第二端部连接于该耦接套管,该同轴电缆连接器另包含:
一信号处理电路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博义
申请(专利权)人:世同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