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性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活性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置一直是困扰各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的环保难题,通常情况下,活性污泥通过有害物质鉴定后,首选物理填埋,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城市用于污泥填埋的垃圾厂运行普遍紧张,未来填埋要求越来越高,也不利于填埋作业;高温联合焚烧,需要协同单位,且无害化处理成本高,推广时困难;低温干化新技术以传统热交换原理进行,场地占用大、工艺处理时间长经济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石灰干法处理,石灰原料生产受限,并增加了污泥量,增加后期处理负担和处理成本。污泥利用分三类途径,高温、低温干化后,以及堆肥回用,但受重金属、有机物等危险废物影响,风险、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另外污泥碳源利用目前较少,对碳源的开发不充分,且没有完整地无害化管理工艺。目前对活性污泥处置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是传统填埋方式,主要针对不含有害物质的生活污泥。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城市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没分开,存在危废超标风险;二是垃圾填埋场越来越饱和,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四个处理阶段,分别为原料预处理段,电解预处理段,裂解、离心分离段和余热回收及尾气处理段;所述原料预处理段包括原料熟化器(1),所述原料熟化器(1)侧壁上部连接有原料进料管(1.1),所述原料熟化器(1)底部和侧壁上方分别开设有原料熟化出料口(1.4)和出气口(1.5);/n所述电解预处理段包括电解压力容器(2),所述电解压力容器(2)的上封盖板上分别设置有压力温度法兰(2.1)、排空气管(2.2)、阳极法兰(2.3)和反冲洗管(2.4),所述电解压力容器(2)的下封板中央竖直连接有进料排空管(2.5),所述进料排空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四个处理阶段,分别为原料预处理段,电解预处理段,裂解、离心分离段和余热回收及尾气处理段;所述原料预处理段包括原料熟化器(1),所述原料熟化器(1)侧壁上部连接有原料进料管(1.1),所述原料熟化器(1)底部和侧壁上方分别开设有原料熟化出料口(1.4)和出气口(1.5);
所述电解预处理段包括电解压力容器(2),所述电解压力容器(2)的上封盖板上分别设置有压力温度法兰(2.1)、排空气管(2.2)、阳极法兰(2.3)和反冲洗管(2.4),所述电解压力容器(2)的下封板中央竖直连接有进料排空管(2.5),所述进料排空管(2.5)的管壁上连接有进料管(2.6),所述进料管(2.6)与出料口(1.4)连接;所述出料口(1.4)与进料管(2.6)之间设置有原料泵(1.4.1)和进料阀(2.6.1);所述电解压力容器(2)顶部内部中央竖直设置有条形惰性电极(2.7),所述条形惰性电极(2.7)通过阳极法兰(2.3)与电解电源(2.8)连接;所述反冲洗管(2.4)伸入电解压力容器(2)内与冲洗环(2.9)连通;所述条形惰性电极(2.7)竖直穿过冲洗环(2.9);所述压力温度法兰(2.1)上安装有电解压力温度仪表(2.1.1);所述电解压力容器(2)内壁设置有阴极栅安装环组(2.10);所述阴极栅安装环组(2.10)由上下两圈阴极栅安装环(2.10.1);两圈阴极栅安装环(2.10.1)之间设置有阴极栅(2.11);两圈阴极栅安装环(2.10.1)的电解压力容器(2)外壁上周向方向对称设置有两组阴极法兰(2.12),所述阴极栅(2.11)通过阴极法兰(2.12)与电解电源(2.8)连接;所述电解压力容器(2)外壁上由上至下间隔开设有多个焊接孔(2.13);所述焊接孔(2.13)内焊接有卸料管(2.14);
所述裂解、离心分离段包括外部的外壳桶(3)和内部的整流桶(3.3),所述外壳桶(3)和整流桶(3.3)之间由上至下对称设置有螺旋导流板(3.4);所述外壳桶(3)下盖板连接有波纹管(3.5),所述波纹管(3.5)下方连接有料斗(3.6),所述料斗(3.6)下方连接有排料管(3.8);所述外壳桶(3)顶盖中央设置有倒L型排气管(3.9),所述外壳桶(3)上部外壁周向方向对称开设有安装孔(3.10),所述安装孔(3.10)上设置有组件座(3.11),所述组件座(3.11)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物料进料管(3.12)、调节杆(3.13)和等离子发射管(3.14),所述整流桶(3.3)中间壁上周向方向对称开设有排气孔(3.16);所述外壳桶(3)的上盖板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法兰(3.1);所述传感器安装法兰(3.1)上安装有压力温度仪表(3.1.1);所述整流桶(3.3)底部设置有圆台型内导流件(3.17);
所述余热回收及尾气处理段包括与倒L型排气管(3.9)连通的酸介质吸收器(8)、余热回收交换器(9)、气灰水分离器(10)、尾气输送风机(11)和填料吸收塔(12),所述余热回收交换器(9)上设置有鼓气风机(9.1)和疏水器(9.2);所述疏水器(9.2)的管线上设置有疏水阀(9.21)
所述填料吸收塔(12)下方出口设置有碱液槽(13);所述填料吸收塔(12)包括填料吸收塔主体(12.1),所述填料吸收塔主体(12.1)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有碱液喷淋器(12.2)和吸收填料(12.3);所述碱液喷淋器(12.2)通过管线与碱液槽(13)连通;且所述碱液喷淋器(12.2)与碱液槽(13)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有循环泵(13.1);所述碱液喷淋器(12.2)和吸收填料(12.3)之间的填料吸收塔(12)侧壁上设置有回流管(12.4),所述回流管(12.4)依次与等离子除臭器(14)、尾气收集风机(15)和出气口(1.5)连通;所述碱液槽(13)底部侧壁上安装有碱液外流管(13.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春,陈波,王阳,刘运东,姚同祥,陈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滨海新区塘沽环科新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水务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