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4102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性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系统;它包括五个处理阶段,分别为原料预处理段,电解预处理段,裂解、离心分离段、余热回收及尾气处理段和尾气自动控制段;该系统是集电解、气化、喷射研磨、电离、离心分离为一体的系统,其通过电能‑化学能‑热能‑动能分解、分离从而实现无害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统的特点,设备简单,运行方便;电解设备自动清洁卸料,人工消耗少,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性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工艺,具体涉及一种活性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置一直是困扰各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的环保难题,通常情况下,活性污泥通过有害物质鉴定后,首选物理填埋,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城市用于污泥填埋的垃圾厂运行普遍紧张,未来填埋要求越来越高,也不利于填埋作业;高温联合焚烧,需要协同单位,且无害化处理成本高,推广时困难;低温干化新技术以传统热交换原理进行,场地占用大、工艺处理时间长经济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石灰干法处理,石灰原料生产受限,并增加了污泥量,增加后期处理负担和处理成本。污泥利用分三类途径,高温、低温干化后,以及堆肥回用,但受重金属、有机物等危险废物影响,风险、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另外污泥碳源利用目前较少,对碳源的开发不充分,且没有完整地无害化管理工艺。目前对活性污泥处置有几种方式:第一种是传统填埋方式,主要针对不含有害物质的生活污泥。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城市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没分开,存在危废超标风险;二是垃圾填埋场越来越饱和,存在污泥拒收而无处安置的风险;三是随着污泥后期处置标准的提高,对脱水率等指标要求越来越严苛,脱水成本越来越高。第二种是无害化处理方式,主要以联合焚烧处理,但是热值不稳定、偏低及尾气处理问题等处理成本高,而且受接收单位限制,不易推广;有部分电裂解、等离子焚烧、微波处置等,存在能耗偏高,热效率瓶颈,工艺不完整等问题不易推广;还有部分石灰脱水干燥,导致污泥增量,原料受限,成本较高;热处理方法普遍处在显热流失严重。第三种是低温发酵、干化及资源化利用方式,存在设备体积庞大,过程能耗分散、能耗大,热效率存在瓶颈;资源化主要集中在碳源重复利用,存在利用率偏低问题并且存在无机盐积累现象需要固化隔离;此类工艺普遍处在,占地面积大,除臭量大、热效率低下、潜热、显热损失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活性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系统;该系统是集电解、气化、喷射研磨、电离、离心分离为一体的系统,其通过电能-化学能-热能-动能分解、分离从而实现无害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一种活性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系统,它包括四个处理阶段,分别为原料预处理段,电解预处理段,裂解、离心分离段和余热回收及尾气处理段;所述原料预处理段包括原料熟化器,所述原料熟化器侧壁上部连接有原料进料管,所述原料熟化器底部和侧壁上方分别开设有原料熟化出料口和出气口;所述电解预处理段包括电解压力容器,所述电解压力容器的上封盖板上分别设置有压力温度法兰、排空气管、阳极法兰和反冲洗管,所述电解压力容器的下封板中央竖直连接有进料排空管,所述进料排空管的管壁上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与出料口连接;所述出料口与进料管之间设置有原料泵和进料阀;所述电解压力容器顶部内部中央竖直设置有条形惰性电极,所述条形惰性电极通过阳极法兰与电解电源连接;所述反冲洗管伸入电解压力容器内与冲洗环连通;所述条形惰性电极竖直穿过冲洗环;所述压力温度法兰上安装有电解压力温度仪表;所述电解压力容器内壁设置有阴极栅安装环组;所述阴极栅安装环组由上下两圈阴极栅安装环;两圈阴极栅安装环之间设置有阴极栅;两圈阴极栅安装环的电解压力容器外壁上周向方向对称设置有两组阴极法兰,所述阴极栅通过阴极法兰与电解电源连接;所述电解压力容器外壁上由上至下间隔开设有多个焊接孔;所述焊接孔内焊接有卸料管;所述裂解、离心分离段包括外部的外壳桶和内部的整流桶,所述外壳桶和整流桶之间由上至下对称设置有螺旋导流板;所述外壳桶下盖板连接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下方连接有料斗,所述料斗下方连接有排料管;所述外壳桶顶盖中央设置有倒L型排气管,所述外壳桶上部外壁周向方向对称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设置有组件座,所述组件座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物料进料管、调节杆和等离子发射管,所述整流桶中间壁上周向方向对称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外壳桶的上盖板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法兰;所述传感器安装法兰上安装有压力温度仪表;所述整流桶底部设置有圆台型内导流件;所述余热回收及尾气处理段包括与倒L型排气管连通的酸介质吸收器、余热回收交换器、气灰水分离器、尾气输送风机和填料吸收塔,所述余热回收交换器上设置有鼓气风机和疏水器;所述疏水器的管线上设置有疏水阀所述填料吸收塔下方出口设置有碱液槽;所述填料吸收塔包括填料吸收塔主体,所述填料吸收塔主体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有碱液喷淋器和吸收填料;所述碱液喷淋器通过管线与碱液槽连通;且所述碱液喷淋器与碱液槽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碱液喷淋器和吸收填料之间的填料吸收塔侧壁上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依次与等离子除臭器、尾气收集风机和出气口连通;所述碱液槽底部侧壁上安装有碱液外流管。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尾气自动控制系统,所述尾气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相互实现通讯的总控制站和交换机;所述交换机分别与预处理段PLC站和分离及尾气处理段PLC站实现通讯;所述电解压力温度仪表的信号输出端与预处理段PLC站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预处理段PLC站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原料泵、电解电源、排空阀、进料阀、反冲洗阀、卸料阀、等离子除臭器和尾气收集风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压力温度仪表信号输出端与分离及尾气处理段PLC站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分离及尾气处理段PLC站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等离子整流电源、鼓气风机、尾气输送风机、循环泵和疏水阀的输入端连接。再进一步地,所述原料熟化器内设置有减速搅拌器,所述减速搅拌器的搅拌叶片下方设置有空气布气器。再进一步地,所述焊接孔沿电解压力容器外壁周向方向均匀布置;所述卸料管为异形加工件;所述卸料管内侧设置弧形导流面,所述卸料管沿电解压力容器外壁切面方向插入电解压力容器的焊接孔内;所述冲洗环为环形结构,所述冲洗环包括布水环,所述布水环上设置有与反冲洗管连接的进水管;所述布水环上下方向均间隔开设有锥形喷水短管。再进一步地,所述排空气管上设置有排空阀,所述反冲洗管上设置有反冲洗阀;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所述进料管下方的进料排空管上设置有排污阀;所述卸料管上设置有卸料阀。再进一步地,所述电解压力容器下部的外壁周向方向对称设置有四个个安装支架。再进一步地,所述物料进料管平行伸入外壳桶,且物料进料管的喷口向下与对应螺旋导流板平行喷射;所述调节杆与物料进料管平行深入外壳桶内,且调节杆深入进料管喷口内,所述等离子发射管平行伸入外壳桶内部并向上翘起且与物料进料管的喷口中心线垂直;所述圆台型内导流件为上下开口且中空的圆台;所述圆台型内导流件底部对称设置有固定支架。再进一步地,所述外壳桶的上盖板上对称设置有四个吊装环;所述外壳桶中部的壁上对称设置有观察检修孔。再进一步地,所述料斗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振动器支架;所述外壳桶中下部外壁的周向方向上对称设置有4个固定座。再进一步地,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排料阀。本技术的系统各部件的特点:1.电解预处理段将污泥中水分子电解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四个处理阶段,分别为原料预处理段,电解预处理段,裂解、离心分离段和余热回收及尾气处理段;所述原料预处理段包括原料熟化器(1),所述原料熟化器(1)侧壁上部连接有原料进料管(1.1),所述原料熟化器(1)底部和侧壁上方分别开设有原料熟化出料口(1.4)和出气口(1.5);/n所述电解预处理段包括电解压力容器(2),所述电解压力容器(2)的上封盖板上分别设置有压力温度法兰(2.1)、排空气管(2.2)、阳极法兰(2.3)和反冲洗管(2.4),所述电解压力容器(2)的下封板中央竖直连接有进料排空管(2.5),所述进料排空管(2.5)的管壁上连接有进料管(2.6),所述进料管(2.6)与出料口(1.4)连接;所述出料口(1.4)与进料管(2.6)之间设置有原料泵(1.4.1)和进料阀(2.6.1);所述电解压力容器(2)顶部内部中央竖直设置有条形惰性电极(2.7),所述条形惰性电极(2.7)通过阳极法兰(2.3)与电解电源(2.8)连接;所述反冲洗管(2.4)伸入电解压力容器(2)内与冲洗环(2.9)连通;所述条形惰性电极(2.7)竖直穿过冲洗环(2.9);所述压力温度法兰(2.1)上安装有电解压力温度仪表(2.1.1);所述电解压力容器(2)内壁设置有阴极栅安装环组(2.10);所述阴极栅安装环组(2.10)由上下两圈阴极栅安装环(2.10.1);两圈阴极栅安装环(2.10.1)之间设置有阴极栅(2.11);两圈阴极栅安装环(2.10.1)的电解压力容器(2)外壁上周向方向对称设置有两组阴极法兰(2.12),所述阴极栅(2.11)通过阴极法兰(2.12)与电解电源(2.8)连接;所述电解压力容器(2)外壁上由上至下间隔开设有多个焊接孔(2.13);所述焊接孔(2.13)内焊接有卸料管(2.14);/n所述裂解、离心分离段包括外部的外壳桶(3)和内部的整流桶(3.3),所述外壳桶(3)和整流桶(3.3)之间由上至下对称设置有螺旋导流板(3.4);所述外壳桶(3)下盖板连接有波纹管(3.5),所述波纹管(3.5)下方连接有料斗(3.6),所述料斗(3.6)下方连接有排料管(3.8);所述外壳桶(3)顶盖中央设置有倒L型排气管(3.9),所述外壳桶(3)上部外壁周向方向对称开设有安装孔(3.10),所述安装孔(3.10)上设置有组件座(3.11),所述组件座(3.11)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物料进料管(3.12)、调节杆(3.13)和等离子发射管(3.14),所述整流桶(3.3)中间壁上周向方向对称开设有排气孔(3.16);所述外壳桶(3)的上盖板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法兰(3.1);所述传感器安装法兰(3.1)上安装有压力温度仪表(3.1.1);所述整流桶(3.3)底部设置有圆台型内导流件(3.17);/n所述余热回收及尾气处理段包括与倒L型排气管(3.9)连通的酸介质吸收器(8)、余热回收交换器(9)、气灰水分离器(10)、尾气输送风机(11)和填料吸收塔(12),所述余热回收交换器(9)上设置有鼓气风机(9.1)和疏水器(9.2);所述疏水器(9.2)的管线上设置有疏水阀(9.21)/n所述填料吸收塔(12)下方出口设置有碱液槽(13);所述填料吸收塔(12)包括填料吸收塔主体(12.1),所述填料吸收塔主体(12.1)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有碱液喷淋器(12.2)和吸收填料(12.3);所述碱液喷淋器(12.2)通过管线与碱液槽(13)连通;且所述碱液喷淋器(12.2)与碱液槽(13)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有循环泵(13.1);所述碱液喷淋器(12.2)和吸收填料(12.3)之间的填料吸收塔(12)侧壁上设置有回流管(12.4),所述回流管(12.4)依次与等离子除臭器(14)、尾气收集风机(15)和出气口(1.5)连通;所述碱液槽(13)底部侧壁上安装有碱液外流管(1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四个处理阶段,分别为原料预处理段,电解预处理段,裂解、离心分离段和余热回收及尾气处理段;所述原料预处理段包括原料熟化器(1),所述原料熟化器(1)侧壁上部连接有原料进料管(1.1),所述原料熟化器(1)底部和侧壁上方分别开设有原料熟化出料口(1.4)和出气口(1.5);
所述电解预处理段包括电解压力容器(2),所述电解压力容器(2)的上封盖板上分别设置有压力温度法兰(2.1)、排空气管(2.2)、阳极法兰(2.3)和反冲洗管(2.4),所述电解压力容器(2)的下封板中央竖直连接有进料排空管(2.5),所述进料排空管(2.5)的管壁上连接有进料管(2.6),所述进料管(2.6)与出料口(1.4)连接;所述出料口(1.4)与进料管(2.6)之间设置有原料泵(1.4.1)和进料阀(2.6.1);所述电解压力容器(2)顶部内部中央竖直设置有条形惰性电极(2.7),所述条形惰性电极(2.7)通过阳极法兰(2.3)与电解电源(2.8)连接;所述反冲洗管(2.4)伸入电解压力容器(2)内与冲洗环(2.9)连通;所述条形惰性电极(2.7)竖直穿过冲洗环(2.9);所述压力温度法兰(2.1)上安装有电解压力温度仪表(2.1.1);所述电解压力容器(2)内壁设置有阴极栅安装环组(2.10);所述阴极栅安装环组(2.10)由上下两圈阴极栅安装环(2.10.1);两圈阴极栅安装环(2.10.1)之间设置有阴极栅(2.11);两圈阴极栅安装环(2.10.1)的电解压力容器(2)外壁上周向方向对称设置有两组阴极法兰(2.12),所述阴极栅(2.11)通过阴极法兰(2.12)与电解电源(2.8)连接;所述电解压力容器(2)外壁上由上至下间隔开设有多个焊接孔(2.13);所述焊接孔(2.13)内焊接有卸料管(2.14);
所述裂解、离心分离段包括外部的外壳桶(3)和内部的整流桶(3.3),所述外壳桶(3)和整流桶(3.3)之间由上至下对称设置有螺旋导流板(3.4);所述外壳桶(3)下盖板连接有波纹管(3.5),所述波纹管(3.5)下方连接有料斗(3.6),所述料斗(3.6)下方连接有排料管(3.8);所述外壳桶(3)顶盖中央设置有倒L型排气管(3.9),所述外壳桶(3)上部外壁周向方向对称开设有安装孔(3.10),所述安装孔(3.10)上设置有组件座(3.11),所述组件座(3.11)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物料进料管(3.12)、调节杆(3.13)和等离子发射管(3.14),所述整流桶(3.3)中间壁上周向方向对称开设有排气孔(3.16);所述外壳桶(3)的上盖板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法兰(3.1);所述传感器安装法兰(3.1)上安装有压力温度仪表(3.1.1);所述整流桶(3.3)底部设置有圆台型内导流件(3.17);
所述余热回收及尾气处理段包括与倒L型排气管(3.9)连通的酸介质吸收器(8)、余热回收交换器(9)、气灰水分离器(10)、尾气输送风机(11)和填料吸收塔(12),所述余热回收交换器(9)上设置有鼓气风机(9.1)和疏水器(9.2);所述疏水器(9.2)的管线上设置有疏水阀(9.21)
所述填料吸收塔(12)下方出口设置有碱液槽(13);所述填料吸收塔(12)包括填料吸收塔主体(12.1),所述填料吸收塔主体(12.1)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有碱液喷淋器(12.2)和吸收填料(12.3);所述碱液喷淋器(12.2)通过管线与碱液槽(13)连通;且所述碱液喷淋器(12.2)与碱液槽(13)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有循环泵(13.1);所述碱液喷淋器(12.2)和吸收填料(12.3)之间的填料吸收塔(12)侧壁上设置有回流管(12.4),所述回流管(12.4)依次与等离子除臭器(14)、尾气收集风机(15)和出气口(1.5)连通;所述碱液槽(13)底部侧壁上安装有碱液外流管(13.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春陈波王阳刘运东姚同祥陈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滨海新区塘沽环科新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水务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