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儿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62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儿童车,底盘包括内侧相转动连接的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轮组件包括与第一底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轮组件、与第二底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轮组件,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均通过自身转动而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在底盘的下方,第二位置在底盘的里侧,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当折叠儿童车在打开状态时,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均位于第一位置,当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分别通过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滑动而转动至第二位置。本折叠儿童车在折叠后,车轮翻转至底盘的里侧,从而使整车扁平,极大地减小了占用空间,存放和携带十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儿童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儿童车。
技术介绍
儿童车是一种常用的儿童代步工具,一种儿童车的结构包括底盘、连接在底盘下方的车轮、与底盘连接的侧框,侧框与底盘共同形成容纳空间,儿童可乘坐或躺卧于底盘上。该结构的儿童车可以拖行,也可以推行。可以单独设置把手,也可以将侧框作为拖行或推行时的把手。目前市面上的该类型的儿童车存在折叠后体积大的问题,尤其是车轮不能够与底盘相对折叠,存放占用空间,携带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儿童车。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儿童车,其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折叠儿童车包括底盘、与底盘相连接的轮组件,底盘包括内侧相转动连接的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当折叠儿童车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相互转动靠拢,轮组件包括与第一底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轮组件、与第二底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轮组件,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均通过自身转动而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在底盘的下方,第二位置在底盘的里侧,折叠儿童车还包括与轮组件及底盘相连接的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与第一底架和第一轮组件均能够相对滑动地连接的第一驱动件、与第二底架和第二轮组件均能够相对滑动地连接的第二驱动件,当折叠儿童车在打开状态时,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均位于第一位置,当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在所连接组件、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相互折叠的同时带动分别通过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滑动而转动至第二位置。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与第一底架和第一轮组件均能够相对滑动地连接的第一驱动件、与第二底架和第二轮组件均能够相对滑动地连接的第二驱动件,当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分别由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滑动而驱动转动至第二位置。进一步地,第一轮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螺旋槽,第一驱动件具有与第一螺旋槽相滑动连接;第二轮组件上设置有第二螺旋槽,第二驱动件具有与第二螺旋槽相滑动连接。更进一步地,第一轮组件包括枢转连接在第一底架上的第一套管、与第一套管相连接的第一接头、转动连接在第一接头上的第一轮子,第一螺旋槽开设在第一套管上;第二轮组件包括枢转连接在第二底架上的第二套管、与第二套管相连接的第二接头、转动连接在第二接头上的第二轮子,第二螺旋槽开设在第二套管上。可选地,连接组件还包括下部与第一底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侧杆、下部与第二底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侧杆,第一侧杆的上部和第二侧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与第一侧杆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底架相滑动连接,第二驱动件的一端与第二侧杆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底架相滑动连接。更进一步地,折叠儿童车还包括与第一侧杆的上部和第二侧杆的上部相同轴转动连接的上接头、内侧与上接头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上架和第二上架、上端与第一上架相转动连接且下端与第一侧杆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上连杆、上端与第二上架相转动连接且下端与第二侧杆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上连杆。更进一步地,第一侧杆、第二侧杆、第一上连杆、第二上连杆、上接头各有两个且对称地设置在折叠儿童车的左右两侧,当折叠儿童车在打开状态时,第一上架和第二上架分别位于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的正上方,当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第一上架和第二上架分别靠拢于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可选地,连接组件还包括与第一底架相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架、一端与第二底架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滑动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与第二底架相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架、一端与第一底架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滑动架和第二滑动架上。更进一步地,折叠儿童车还包括与第一底架的外侧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侧框、与第二底架的外侧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侧框、一端与第一滑动架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一侧框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侧连杆、一端与第二滑动架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侧框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侧连杆。更进一步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侧连杆、第二侧连杆各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折叠儿童车的左右两侧,当折叠儿童车在打开状态时,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分别垂直于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设置,当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分别靠拢于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折叠儿童车,通过其结构设计,在折叠后,车轮翻转至底盘的里侧,从而使整车扁平,极大地减小了占用空间,存放和携带十分方便。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折叠儿童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折叠儿童车处于打开状态;附图2为附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折叠儿童车在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附图5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折叠儿童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折叠儿童车处于打开状态;附图8为附图7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9为附图8中局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10为附图7所示折叠儿童车在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1为附图1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12为附图7所示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3为附图1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14为附图7所示的折叠儿童车在套有布套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10、第一底架;120、第二底架;121、拉手;130、第一上架;140、第二上架;150、第一轮组件;1511、第一螺旋槽;151、第一套管;152、第一接头;153、第一轮子;160、第二轮组件;1611、第二螺旋槽;161、第二套管;162、第二接头;163、第二轮子;170、第一侧杆;171、第一上连杆;172、第一驱动件;173、上接头;180、第二侧杆;181、第二上连杆;182、第二驱动件;190、推把;210、第一底架;220、第二底架;230、第一侧框;240、第二侧框;250、第一轮组件;2511、第一螺旋槽;251、第一套管;252、第一接头;253、第一轮子;260、第二轮组件;2611、第二螺旋槽;261、第二套管;262、第二接头;263、第二轮子;270、第一滑动架;271、第一驱动件;280、第二滑动架;281、第二驱动件;291、第一连杆;292、第二连杆;293、第一侧连杆;294、第二侧连杆;300、布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术语“内侧”和“外侧”为一个部件的相对的两侧,其中,朝向拖车的中心的方向为“内”,远离拖车中心的方向为“外”,而“左侧”和“右侧”则为该部件的另外一对相对的两侧,左右两侧之间以及内外两侧之间为该部件的“里侧”。实施例一参考附图1至附图6,其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折叠儿童车包括车架和轮组件,所述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儿童车,其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折叠儿童车包括底盘、与所述底盘相连接的轮组件,所述底盘包括内侧相转动连接的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当所述折叠儿童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相互转动靠拢,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底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轮组件、与所述第二底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轮组件,所述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均通过自身转动而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底盘的下方,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底盘的里侧,/n所述折叠儿童车还包括与所述轮组件及底盘相连接的连接组件当所述折叠儿童车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均位于第一位置,当所述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在所述连接组件、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相互折叠的同时被带动而转动至第二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儿童车,其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所述折叠儿童车包括底盘、与所述底盘相连接的轮组件,所述底盘包括内侧相转动连接的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当所述折叠儿童车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相互转动靠拢,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底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轮组件、与所述第二底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二轮组件,所述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均通过自身转动而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底盘的下方,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底盘的里侧,
所述折叠儿童车还包括与所述轮组件及底盘相连接的连接组件当所述折叠儿童车在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均位于第一位置,当所述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在所述连接组件、第一底架和第二底架相互折叠的同时被带动而转动至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底架和所述第一轮组件均能够相对滑动地连接的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底架和所述第二轮组件均能够相对滑动地连接的第二驱动件,当所述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轮组件和第二轮组件分别由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滑动而驱动转动至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螺旋槽,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螺旋槽相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轮组件上设置有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二驱动件具有与所述第二螺旋槽相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轮组件包括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一底架上的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相连接的第一接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头上的第一轮子,所述第一螺旋槽开设在所述第一套管上;所述的第二轮组件包括枢转连接在所述第二底架上的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相连接的第二接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接头上的第二轮子,所述第二螺旋槽开设在所述第二套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下部与所述第一底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一侧杆(170)、下部与所述第二底架相转动连接的第二侧杆(180),所述第一侧杆(170)的上部和所述第二侧杆(180)的上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与第一侧杆(170)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架相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一端与第二侧杆(180)相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架相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荣富虞家云祁衡解鹏飞房绍海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