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藏车的冷藏厢及充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356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蓄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冷藏车的冷藏厢,包括有:厢体,厢体顶部设置有安装架;厢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头,第一接头上分别连接有供流管件和回流管件;多个蓄冷板,设置在安装架上,多个蓄冷板之间全部并联或分组并联;蓄冷板具有进流口和出流口,进流口与供流管件连通,出流口与回流管件连通;风机,设置在安装架上,且处于蓄冷板侧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冷藏厢的蓄冷和释放冷量的效率高,蓄冷、释冷所耗的成本低,且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藏车的冷藏厢及充冷系统
本技术涉及蓄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冷藏车的冷藏厢及充冷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高品质需求也越来越多,而冷链运输恰好起到对食物的保质、保鲜作用,能够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各地的水果、蔬菜和奶制品等食物配送到各个超市和其他用户。而冷藏车便是实现此类食物运送的载体。目前,市场上的冷藏车以带机组的形式偏多,而带有机组的冷藏车,在运输途中需要有提供动力的电源装置,其缺点体现在:一是需要配置一套完整的机组,成本较高;二是在运输的途中需要消耗能源,使用也不便捷。也存在少量的引用了蓄冷技术的冷藏车,但现有的冷藏车普遍存在结构复杂,蓄冷、释冷效率低,且使用成本高的问题。如公开号为“CN108253682A”公开一种冷藏箱、冷藏系统以及采用该冷藏箱的冷链物流方法。该冷藏箱包括:保温箱体;热管组件,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且所述蒸发段和冷凝段均设置于所述保温箱体;换热部,设置于所述保温箱体,其中所述换热部具有制冷流体入口和制冷流体出口,在所述制冷流体入口和所述制冷流体出口之间形成制冷流体流道,所述热管组件的所述冷凝段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制冷流体流道内,并且制冷流体在所述制冷流体流道内流动。该冷藏箱的结构复杂,蓄冷和释冷效率也很难得到充分的保证。针对现有的冷藏厢存在的上述不足,需要设计一种蓄冷、释冷效率高且使用便捷、耗用成本低的冷藏车的冷藏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蓄冷、释冷效率高且使用便捷、耗用成本低的冷藏车的冷藏厢。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冷藏车的冷藏厢,包括有:厢体,所述厢体顶部设置有安装架;厢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上分别连接有供流管件和回流管件;多个蓄冷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多个所述蓄冷板之间全部并联或分组并联;所述蓄冷板具有进流口和出流口,所述进流口与所述供流管件连通,所述出流口与所述回流管件连通;风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且处于所述蓄冷板侧边。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蓄冷板呈间隔排列在所述安装架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保温板和百叶窗,所述保温板、百叶窗和厢体将多个所述蓄冷板合围在一个密封空间中,且所述百叶窗可开启或关闭。进一步地,所述密闭空间呈长方体设置,所述风机处于长方体的一侧面,长方体的其余三侧面为百叶窗,长方体的底面为保温板。进一步地,当所述百叶窗全部关闭时,所述风机也呈关闭状态。进一步地,所述供流管件包括有依次连接的供流主管、分流器和铜管,所述铜管与所述蓄冷板的进流口连通。进一步地,还包括接水盘,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且处于所述蓄冷板的下方;所述接水盘上开设有排水口。进一步地,所述蓄冷板包括有外壳和设置在外壳中的蓄冷剂、进流管组和出流管组;所述进流管组与所述进流口连通,所述出流管组与所述出流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进流管组和出流管组均包括有多根换热管,多根所述换热管呈平行间隔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还提出一种充冷系统,包括:上述的冷藏厢;充冷机,所述充冷机用于供冷藏厢充冷,所述充冷机上具有第二接头;在充冷时,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对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在厢体的顶部安装有多个蓄冷板,且多个蓄冷板之间全部并联或分组并联,共同工作,以提高冷藏厢的蓄冷能力和蓄冷、释放冷量的速度;且每个蓄冷板中,分布有多根细长的换热管,换热管的数量多且可增大蓄冷剂与换热管的接触面积,同样可提高蓄冷效率和蓄冷能力,还能保证充冷过程中的换热均匀。在蓄冷时,将风机关闭,且百叶窗关闭,百叶窗和保温板将多个蓄冷板围在一个密封空间中,防止冷量散失;需要释冷时,打开三侧的百叶窗以及风机,风机将蓄冷板的冷量吹向厢体中,使厢体中的空气温度均匀。通过蓄冷,实现不需要机组持续向供冷设备供电,只有在充冷的时候,对接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使用便捷;该蓄冷板可作为制冷系统的末端设备,在运输途中,可作为冷藏车的冷源,在运输途中可以不用消耗能源,也不用配置一套完整的机组。附图说明图1为本使用新型的冷藏厢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内部结构);图2为图1的俯视图(显示内部结构);图3为充冷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蓄冷板的结构示意图(显示内部结构);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中,1、厢体;10、安装架;11、第一接头;110、供流管件;111、回流管件;1101、供流主管;1102、分流器;1103、铜管;2、蓄冷板;20、进流口;21、出流口;22、外壳;23、蓄冷剂;24、进流管组;25、出流管组;245、换热管;3、风机;4、保温板;5、百叶窗;6、接水盘;60、排水口;7、充冷机;70、第二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冷藏车的冷藏厢,包括有:厢体1、多个蓄冷板2、风机3、保温板4、百叶窗5和接水盘6。厢体1,厢体1顶部设置有安装架10;厢体1上设置有第一接头11,第一接头11上分别连接有供流管件110和回流管件111;具体地,厢体1可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聚氨酯材料,厢体中的安装架10可采用预制钢结构,保证足够的支撑强度。多个蓄冷板2,设置在安装架10上,多个蓄冷板2之间全部并联或分组并联,保证蓄冷板2的工作状态尽量一致,且多个蓄冷板2呈间隔排列在安装架10上;蓄冷板2具有进流口20和出流口21,用于在充冷时,供冷却介质流通,以将蓄冷板2的热量带走,进流口20与供流管件110连通,出流口21与回流管件111连通;充冷时,冷却介质经过第一接头11的供流管件110流入进流口20,经过蓄冷板2后从蓄冷板2的出流口21流出至回流管件111,流出,且冷却介质并将蓄冷板2的热量带走,实现蓄冷。风机3,设置在安装架10上,且处于蓄冷板2侧边。本方案中的风机3可采用小功率型风机,可通过电池给小功率型风机供电。优选地,安装架10上设置有保温板4和百叶窗5,保温板4、百叶窗5和厢体1将多个蓄冷板2合围在一个密封空间中,在蓄冷时,保证蓄冷板2的冷量不散失,且所述百叶窗5可开启或关闭,进而控制该密封空间是密闭还是开启与厢体内的空气接触。其中,密闭空间呈长方体设置,风机3处于长方体的一侧面,长方体的其余三侧面为百叶窗5,长方体的底面为保温板4,在释冷时,将三侧面的百叶窗5开启,保证冷气能与厢体1内的空气充分混合,获得冷量的空气从三侧的百叶窗5处流出,有利于快速将蓄冷板2释放出来的冷量传递到厢体1内的各个角落。也可以通过调节三侧百叶窗5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或者关闭某一侧或两侧的百叶窗5,当三侧百叶窗5全部关闭时,风机3也呈关闭状态,保护风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藏车的冷藏厢,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厢体,所述厢体顶部设置有安装架;厢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上分别连接有供流管件和回流管件;/n多个蓄冷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多个所述蓄冷板之间全部并联或分组并联;所述蓄冷板具有进流口和出流口,所述进流口与所述供流管件连通,所述出流口与所述回流管件连通;/n风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且处于所述蓄冷板侧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藏车的冷藏厢,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厢体,所述厢体顶部设置有安装架;厢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上分别连接有供流管件和回流管件;
多个蓄冷板,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多个所述蓄冷板之间全部并联或分组并联;所述蓄冷板具有进流口和出流口,所述进流口与所述供流管件连通,所述出流口与所述回流管件连通;
风机,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且处于所述蓄冷板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藏车的冷藏厢,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蓄冷板呈间隔排列在所述安装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冷藏车的冷藏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保温板和百叶窗,所述保温板、百叶窗和厢体将多个所述蓄冷板合围在一个密封空间中,且所述百叶窗可开启或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藏车的冷藏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空间呈长方体设置,所述风机处于长方体的一侧面,长方体的其余三侧面为百叶窗,长方体的底面为保温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藏车的冷藏厢,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建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车通达智慧物流有限公司中车城市交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