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废渗滤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8340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废渗滤液分离装置,两立板相隔一定间距且竖直布置,在两根立板之间固定两根滑轨,两滑轨平行且等高布置,在两滑轨之间设置若干个压板,压板与立板相互平行,在每个压板上转动连接两个滑轮,且两滑轮对应滑动连接在两滑轨上,收集箱置于压板的下方,动力源固定连接在一立板上,且动力源的自由端垂直于所述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收集箱可以实现固液分离后液体中残渣和油液的过滤,可以更好地便于后期被分离液体的净化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废渗滤液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废渗滤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压滤机是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主要作用是固液分离,通过油缸推动压紧板压紧各个滤板,使不同滤板之间形成滤室,物料经止推板料口进入各个滤室,固体颗粒被截留在滤室内形成滤饼,液体经各个滤板形成的滤孔道排出机外,并通过压滤机下方的收集箱进行收集。在脱水过程中,会有固体残渣颗粒随着液体一起进入收集箱内,有的含油废料,在固液分离后,油液也随之一起进入收集箱内,在后期对收集箱内含油或含残渣颗粒的液体进行处理时,增加处理工序的难度。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固废渗滤液分离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固废渗滤液分离装置,包括动力源、立板、滑轨、滑轮、压板和收集箱,两所述立板相隔一定间距且竖直布置,在两根立板之间固定两根滑轨,两滑轨平行且等高布置,在两滑轨之间设置若干个压板,压板与立板相互平行,在每个压板上转动连接两个滑轮,且两滑轮对应滑动连接在两滑轨上,收集箱置于压板的下方,动力源固定连接在一立板上,且动力源的自由端垂直于所述压板;所述收集箱包括接水箱、第一滤网、漂浮物分离箱、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接水箱和漂浮物分离箱均为上端开口的矩形箱体结构,接水箱置于压板的下方,第一滤网水平置于接水箱的内腔中;在漂浮物分离箱内设有竖直布置的隔板,隔板将漂浮物分离箱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竖直插接在第二腔体内,第一挡板的底面高于第二挡板的底面,在第一挡板的底端固定连接耳有第二滤网;所述接水箱置于漂浮物分离箱的上方,在接水箱的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伸于所述第一腔体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网包括矩形框和铁网,铁网固定连接在矩形框的底面上,矩形框支撑在接水箱内。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底面以及侧面对应漂浮物分离箱的内腔面相焊接,隔板的顶面高于第一挡板的底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网的过滤孔径大于第二滤网的过滤孔径。进一步地,所述漂浮物分离箱上设有两个插槽,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对应插接在两插槽内,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均设有定位台阶。进一步地,在两立板之间且位于滑轨的正下方固定有限位杆,在压板的前后侧壁上均固定有限位柱,压板通过滑轮滑动连接在滑轨后,所述限位柱位于限位杆的下方,限位柱与限位杆之间的间隙小于2cm。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源采用液压缸或者电动千斤顶,在动力源的自由端固定有顶板。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收集箱可以实现固液分离后液体中残渣和油液的过滤,可以更好地便于后期被分离液体的净化处理。2)限位柱和限位杆共同防止压板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上下方向的串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中收集箱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中漂浮物分离箱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滤网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4,本技术一种固废渗滤液分离装置,包括动力源11、立板12、滑轨13、滑轮14、压板15和收集箱2。两立板12相隔一定间距且竖直布置,在两根立板12之间固定两根滑轨13,两滑轨13平行且等高布置,在两滑轨13之间设置若干个压板15,压板15与立板12相互平行,在每个压板15上转动连接两个滑轮14,且两滑轮14对应滑动连接在两滑轨13上,收集箱2置于压板15的下方,动力源11固定连接在一立板12上,且动力源11的自由端垂直于压板15。本技术中的收集箱2包括接水箱21、第一滤网22、漂浮物分离箱23、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接水箱21和漂浮物分离箱23均为上端开口的矩形箱体结构,接水箱21置于压板15的下方,第一滤网22水平置于接水箱21的内腔中。在漂浮物分离箱23内设有竖直布置的隔板230,隔板230将漂浮物分离箱23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231和第二腔体232,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均竖直插接在第二腔体232内,第一挡板24的底面高于第二挡板25的底面,在第一挡板24的底端固定连接耳有第二滤网242。接水箱21置于漂浮物分离箱23的上方,在接水箱21的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211,出水管211伸于第一腔体231内。在使用时,物料经过压板15压合实现固液分离,分离的液体进入收集箱2内。第一滤网22实现对液体中残渣的第一次收集。接水箱21内的液体先进入第一腔体231内,然后逐渐溢流,并从隔板230的上方溢流至第二腔体232内,第二滤网242实现对残渣的第二次过滤。第一挡板24的底面高于第二挡板25的底面,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之间形成费油收集腔,漂浮在液面上的费油液被挡在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之间。油液下方的液体从漂浮物分离箱23的出口排走。收集箱2可以实现固液分离后液体中残渣和油液的过滤,可以更好地便于后期被分离液体的净化处理。第一滤网22包括矩形框221和铁网222,铁网222固定连接在矩形框221的底面上,矩形框221支撑在接水箱21内。矩形框221起到收集滤渣的作用。隔板230的底面以及侧面对应漂浮物分离箱23的内腔面相焊接,隔板230的顶面高于第一挡板24的底面。第一滤网22的过滤孔径大于第二滤网242的过滤孔径,实现二级过滤。为便于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的安装,在漂浮物分离箱23上设有两个插槽,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对应插接在两插槽内,在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上均设有定位台阶。在压板15压合过程中,为防止压板15发生上下方向的串动,在两立板12之间且位于滑轨13的正下方固定有限位杆16,在压板15的前后侧壁上均固定有限位柱154,压板15通过滑轮14滑动连接在滑轨13后,限位柱154位于限位杆16的下方,限位柱154与限位杆16之间的间隙小于2cm。限位柱154和限位杆16共同防止压板15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上下方向的串动。本技术中的动力源11采用液压缸或者电动千斤顶,在动力源11的自由端固定有顶板11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废渗滤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源(11)、立板(12)、滑轨(13)、滑轮(14)、压板(15)和收集箱(2),两所述立板(12)相隔一定间距且竖直布置,在两根立板(12)之间固定两根滑轨(13),两滑轨(13)平行且等高布置,在两滑轨(13)之间设置若干个压板(15),压板(15)与立板(12)相互平行,在每个压板(15)上转动连接两个滑轮(14),且两滑轮(14)对应滑动连接在两滑轨(13)上,收集箱(2)置于压板(15)的下方,动力源(11)固定连接在一立板(12)上,且动力源(11)的自由端垂直于所述压板(15);/n所述收集箱(2)包括接水箱(21)、第一滤网(22)、漂浮物分离箱(23)、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所述接水箱(21)和漂浮物分离箱(23)均为上端开口的矩形箱体结构,接水箱(21)置于压板(15)的下方,第一滤网(22)水平置于接水箱(21)的内腔中;在漂浮物分离箱(23)内设有竖直布置的隔板(230),隔板(230)将漂浮物分离箱(23)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231)和第二腔体(232),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均竖直插接在第二腔体(232)内,第一挡板(24)的底面高于第二挡板(25)的底面,在第一挡板(24)的底端固定连接耳有第二滤网(242);/n所述接水箱(21)置于漂浮物分离箱(23)的上方,在接水箱(21)的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211),出水管(211)伸于所述第一腔体(23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废渗滤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源(11)、立板(12)、滑轨(13)、滑轮(14)、压板(15)和收集箱(2),两所述立板(12)相隔一定间距且竖直布置,在两根立板(12)之间固定两根滑轨(13),两滑轨(13)平行且等高布置,在两滑轨(13)之间设置若干个压板(15),压板(15)与立板(12)相互平行,在每个压板(15)上转动连接两个滑轮(14),且两滑轮(14)对应滑动连接在两滑轨(13)上,收集箱(2)置于压板(15)的下方,动力源(11)固定连接在一立板(12)上,且动力源(11)的自由端垂直于所述压板(15);
所述收集箱(2)包括接水箱(21)、第一滤网(22)、漂浮物分离箱(23)、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所述接水箱(21)和漂浮物分离箱(23)均为上端开口的矩形箱体结构,接水箱(21)置于压板(15)的下方,第一滤网(22)水平置于接水箱(21)的内腔中;在漂浮物分离箱(23)内设有竖直布置的隔板(230),隔板(230)将漂浮物分离箱(23)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231)和第二腔体(232),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5)均竖直插接在第二腔体(232)内,第一挡板(24)的底面高于第二挡板(25)的底面,在第一挡板(24)的底端固定连接耳有第二滤网(242);
所述接水箱(21)置于漂浮物分离箱(23)的上方,在接水箱(21)的出水口上连接有出水管(211),出水管(211)伸于所述第一腔体(231)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飞王财郁正华宋和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乐翼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