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清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075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3
一种空气清洁器,包括:第一空气清洁模块,产生第一气流;以及第二空气清洁模块,产生第二气流,其中,第二空气清洁模块设置在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上侧处,以及分隔装置,设置在第一空气清洁模块与第二空气清洁模块之间,并且其中,第一空气清洁模块和第二空气清洁模块沿竖直方向彼此间隔开,以通过分隔装置形成分离空间;以及其中,第一空气清洁模块包括第一风扇、第一过滤器、空气被吸入第一过滤器所通过的第一入口、以及形成在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上部处且具有排放格栅的第一排放引导部;以及其中,分隔装置包括形成分离空间的分隔板,并且第一排放引导部限定分离部的下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清洁器本申请是申请人为LG电子株式会社,申请日为2016年11月30日,申请号为201611089196.1,专利技术名称为“空气清洁器”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公开的是一种空气清洁器(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空气清洁器是一种吸入和清洁受污染空气、并随后排放清洁的空气的装置。例如,空气清洁器可包括将外部空气引入空气清洁器的吹风机和能够过滤(举例来说)灰尘、细菌的过滤器。一般而言,空气清洁器被构造为清洁例如家庭或办公室的室内空间。根据相关技术中的空气清洁器,存在其容量受限制的问题,因此整个室内空间中的空气的清洁受到限制。因此,空气清洁器周围的空气能够被清洁,而远离空气清洁器的空间中的空气不会被清洁。为了解决该问题,正在努力改进被设置在空气清洁器中的风扇的性能。然而,随着风扇的吹送量增大,由风扇产生的噪声也逐渐增大。因此,存在产品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最后,存在的不便之处是,空气清洁器必须由使用者移动以清洁期望空间中的空气。相关技术的空气清洁器在如下的文献中被公开:公开号为KR10-2012-0071992,公开日为2012年7月3日,专利技术名称为“AIRCLEANER(空气清洁器)”,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根据该公开文献,处在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壳的内部的诸如风扇和过滤器这样的空气清洁部件被安装在空气清洁器的主体中。空气吸入口形成在空气清洁器的主体的侧部和下部上,并且空气排放口形成在其主体的上部上。根据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被污染的空气从有限方向(即从相对于空气清洁器的侧向和下方)被吸入,所以吸入能力减小。呈长方体形状的外壳的角部产生了阻碍空气吸入的结构阻力。另外,由于清洁后的空气不流向远离空气清洁器的空间,而仅空气清洁器周围的空气被清洁,所以存在空气清洁功能受到限制的问题。亦即,在空气清洁器中清洁的空气仅沿一个方向排放,即仅沿向上方向排放。此外,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在空气清洁器的主体中仅设置一个吹风扇,因此吹送能力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空气清洁器,其包括:第一空气清洁模块,产生第一气流;以及第二空气清洁模块,产生第二气流,其中,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上侧处,以及分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与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和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沿竖直方向彼此间隔开,以通过所述分隔装置形成分离空间;以及其中,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包括第一风扇、第一过滤器、空气被吸入所述第一过滤器所通过的第一入口、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上部处且具有排放格栅的第一排放引导部;以及其中,所述分隔装置包括形成所述分离空间的分隔板,并且所述第一排放引导部限定所述分离部的下端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第一排放引导部的所述排放格栅形成所述分离空间的下端,并沿所述第一风扇的轴向方向将空气排放到上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空间包括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使空气从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第一排放引导部排放到所述空气清洁器的外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位于所述第一排放引导部的上侧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沿径向方向从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第一排放引导部延伸。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的最上部位于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外侧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包括弯曲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还包括:平坦部,形成所述分隔板的最上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的最上部位于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外侧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的最上部位于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外壳的外表面的线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形成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的下部,并具有呈环形形状的支撑主体;以及其中,所述支撑主体构造成形成所述分隔板的平坦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包括第二风扇、第二过滤器、空气被吸入所述第二过滤器所通过的第二入口、和形成在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的上部处的第二排放引导部,以及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形成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的下部并具有呈环形形状的支撑主体。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构造成形成所述分离空间的上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离空间由所述分隔板分成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二板连结到所述第一板,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的上侧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构造成通过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上端处的所述排放格栅而形成所述下部空间,并且所述第二板构造成通过所述支撑主体形成所述上部空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部空间构造成从所述排放格栅保持(firm,稳定)气流,并且所述上部空间构造成保持没有气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沿向上方向圆滑地(rounded)延伸,并且所述第二板沿向下方向圆滑地延伸。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包括弯曲部和平坦部,所述平坦部形成所述第一板的最上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板,所述第一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排放格栅的上侧处;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板包括板内壁,所述板内壁构造成在所述板内壁的中心部处形成空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包括板外壁,所述板外壁围绕所述板内壁;以及所述板外壁沿径向方向从所述板内壁延伸,并具有弯曲部和平坦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还包括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沿向下方向从所述板内壁的上部和所述板外壁的上部凹陷,并且限定所述板内壁与所述板外壁之间的空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放引导部还包括:第一引导壁,呈圆柱形形状;以及第二引导壁,呈圆柱形形状,位于所述第一引导壁的内侧处,以及其中,所述排放格栅位于所述第一引导壁与所述第二引导壁之间的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的排放空气流路的上端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隔板的板内壁内的空间和所述第一排放引导部的第一引导壁内的空间彼此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包括形成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外观的第一外壳,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包括形成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的外观的第二外壳;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的直径沿向上方向逐渐减小。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板的最上部处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的直径以内,或处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的直径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构造成形成圆柱形形状,并且当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被组装到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和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时,所述第一外壳具有两个部分和在所述第一外壳的两个部分的端部处的分离部,以及所述第二外壳具有两个部分和在所述第二外壳的两个部分的端部处的分离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清洁器还包括空气流动调节装置,所述空气流动调节装置构造成能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上;以及其中,所述空气流动调节装置能在平放状态与竖立状态之间移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流动调节装置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清洁器,包括:/n第一空气清洁模块,产生第一气流;以及/n第二空气清洁模块,产生第二气流,/n其中,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上侧处,以及/n分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与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和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沿竖直方向彼此间隔开,以通过所述分隔装置形成分离空间;以及/n其中,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包括第一风扇、第一过滤器、空气被吸入所述第一过滤器所通过的第一入口、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上部处且具有排放格栅的第一排放引导部;以及/n其中,所述分隔装置包括形成所述分离空间的分隔板,并且所述第一排放引导部限定所述分离部的下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26 KR 10-2016-0023663;20160615 KR 10-2016-001.一种空气清洁器,包括:
第一空气清洁模块,产生第一气流;以及
第二空气清洁模块,产生第二气流,
其中,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上侧处,以及
分隔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与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和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沿竖直方向彼此间隔开,以通过所述分隔装置形成分离空间;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包括第一风扇、第一过滤器、空气被吸入所述第一过滤器所通过的第一入口、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上部处且具有排放格栅的第一排放引导部;以及
其中,所述分隔装置包括形成所述分离空间的分隔板,并且所述第一排放引导部限定所述分离部的下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清洁器,其中,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第一排放引导部的所述排放格栅形成所述分离空间的下端,并沿所述第一风扇的轴向方向将空气排放到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清洁器,其中,所述分离空间包括第一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使空气从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第一排放引导部排放到所述空气清洁器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清洁器,其中,所述分隔板位于所述第一排放引导部的上侧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清洁器,其中,所述分隔板沿径向方向从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第一排放引导部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清洁器,其中,所述分隔板的最上部位于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外侧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清洁器,其中,所述分隔板包括弯曲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清洁器,其中,所述分隔板还包括:平坦部,形成所述分隔板的最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清洁器,其中,所述分隔板的最上部位于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外侧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清洁器,其中,所述分隔板的最上部位于所述第一空气清洁模块的外壳的外表面的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清洁器,其中,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包括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形成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的下部,并具有呈环形形状的支撑主体;以及
其中,所述支撑主体构造成形成所述分隔板的平坦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清洁器,其中,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包括第二风扇、第二过滤器、空气被吸入所述第二过滤器所通过的第二入口、和形成在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的上部处的第二排放引导部,以及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形成所述第二空气清洁模块的下部并具有呈环形形状的支撑主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清洁器,其中,所述支撑主体构造成形成所述分离空间的上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清洁器,其中,所述分离空间由所述分隔板分成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清洁器,其中,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二板连结到所述第一板,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的上侧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煐喆河炫滭郑淳起朴裁均裴寿铉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