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限流防颤动呼吸孔结构及燃气比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3021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燃气阀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限流防颤动呼吸孔结构及燃气比例阀,包括呼吸孔载体,所述呼吸孔载体上开设有连通的内呼吸孔和安装腔,安装腔内靠内呼吸孔的一侧设有一可自由活动的阻尼件,远离内呼吸孔的一侧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与内呼吸孔连通的外呼吸孔;优势在于:通过在内、外呼吸孔之间设置阻尼件,由于阻尼件在调压膜片破裂产生的瞬间气流冲击下压向外呼吸孔并保持相对静止,使得呼吸孔泄漏量低于标准值,故本发明专利技术呼吸孔孔径可适当放大,从而进一步提升调压膜片响应燃气比例阀进气或出气时压力波动的调节速度,使得燃气比例阀能够用于进气压力更高的液化气机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限流防颤动呼吸孔结构及燃气比例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阀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限流防颤动呼吸孔结构及燃气比例阀。
技术介绍
燃气比例阀中的调压膜片起到稳压作用,当进气和出气压力波动时,反应到调压膜片上的反馈压不稳,引起膜片颤动,继而造成出气压力稳定不了,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影响客户使用效果。如图1至3所示,现有技术中为缓解该现象,会在调压膜片下部(远离燃气面)的腔体外壁上设置单个呼吸孔,考虑到安全,按GB/T30597-20146.2.1要求,呼吸孔泄漏量不应超过70L/h(当调压膜片破裂,燃气外漏时),呼吸孔越大,燃气比例阀最大使用压力越高,呼吸孔泄漏量就越大。当燃气比例阀用于天然气热水器设备时,天然气最大使用压力为3KPa左右,为了达到比较好的抑制调压膜片的颤动,呼吸孔直接一般设置在0.6-0.9mm,呼吸孔越大,调压膜片颤动形成的气流就更容易通过呼吸孔,调压膜片响应调节压力变化更迅速,出气压力平衡建立更快,膜片颤动抑制更加明显,此时0.6-0.9mm呼吸孔能够满足天然热水器最大3KPa进气压力的使用要求。当燃气比例阀用于高功率液化气机型时,进气压力一般用到最高4.5KPa,0.6-0.9mm呼吸孔则不能有效抑制调压膜片的喘动,现有解决方案为在热水器进气端增加一个减压阀,将压力降低至3KPa以下,该方式不仅增加了成本,产品体积也会增大影响美观,同时0.6-0.9mm的呼吸孔泄露值已接近或超过70L/h标准值,因此如何有效抑制高进气压力下调压膜片的颤动,且保证呼吸孔泄漏值不超过70L/h的安全要求,成为了业内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流防颤动呼吸孔结构及燃气比例阀,使得燃气比例阀具有更好的调压稳定性和压力适用性,且安全性更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限流防颤动呼吸孔结构,包括呼吸孔载体,所述呼吸孔载体上开设有连通的内呼吸孔和安装腔,安装腔内靠内呼吸孔的一侧设有一可自由活动的阻尼件,远离内呼吸孔的一侧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与内呼吸孔连通的外呼吸孔。进一步的,所述内呼吸孔或外呼吸孔的面积不大于阻尼件外径与安装腔内径之间的环隙面积。进一步的,所述内、外呼吸孔的孔径均不小于0.9mm,内呼吸孔和/或外呼吸孔的孔径不大于1.6mm。进一步的,所述阻尼件沿安装腔轴向的可活动间隙大于内、外呼吸孔全开不节流的开度之和。进一步的,所述阻尼件为球状。进一步的,所述阻尼件为空心球体。进一步的,所述阻尼件沿安装腔轴向的可活动间隙小于阻尼件半径。进一步的,所述阻尼件为片状。进一步的,所述阻尼件为低密度材质。一种燃气比例阀,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呼吸孔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在内、外呼吸孔之间设置阻尼件,由于阻尼件在调压膜片破裂产生的瞬间气流冲击下压向外呼吸孔并保持相对静止,使得呼吸孔泄漏量低于标准值,故本专利技术呼吸孔孔径可适当放大,从而进一步提升调压膜片响应燃气比例阀进气或出气时压力波动的调节速度,使得燃气比例阀能够用于进气压力更高的液化气机型;2.该呼吸孔结构适用于现有的燃气比例阀,具有改进简单,成本低的优势,且能使燃气比例阀的调压稳定性、压力适用性更好,且更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燃气比例阀在呼吸孔结构侧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燃气比例阀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呼吸孔载体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呼吸孔载体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B-B剖视示意图;图7为图5的三维爆炸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中密封件的构造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中呼吸孔结构的剖视示意图;标号说明呼吸孔载体1,内呼吸孔2,安装腔3,阻尼件4,密封件5,外呼吸孔6,过渡腔7,现有单个呼吸孔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限流防颤动呼吸孔结构,如图5至9所示,包括呼吸孔载体1,本实施例结构主要用于燃气比例阀,故呼吸孔载体1采用比例调节部件。呼吸孔载体1上从内至外依次开设有连通的内呼吸孔2、过渡腔7和安装腔3,过渡腔7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呼吸孔载体1的壁厚。安装腔3内靠内呼吸孔2的一侧设有一可自由活动的阻尼件4,远离内呼吸孔2的一侧设有密封件5,密封件5过盈压入安装腔3实现密封,所述密封件5上开设有与内呼吸孔2连通的外呼吸孔6。在内呼吸孔2和外呼吸孔6之间设置阻尼件4后,由于阻尼件4在调压膜片破裂产生的瞬间气流冲击下压向外呼吸孔6并保持相对静止,起到限流作用,使得呼吸孔泄漏量低于标准值,故该呼吸孔结构可适当放大内呼吸孔2或外呼吸孔6的孔径,从而进一步提升调压膜片响应燃气比例阀进气或出气时压力波动的调节速度,使得燃气比例阀能够用于进气压力更高的液化气机型。阻尼件4可采用低密度材质制成,例如塑料、橡胶等,具有成本低、质量轻的特点,以提高阻尼件4随颤动气流自由活动的灵敏度。当调压膜片未破裂时,调压膜片颤动形成的颤动气流能够使阻尼块跟随颤动,根据调压膜片颤动的频率自适应调节呼吸孔的节流程度,打破调压膜片颤动的频率,可有效抑制调压膜片颤动,保证燃气比例阀出气压稳定。该阻尼件4与安装腔3之间未设置如弹簧之类的连接结构,虽然弹簧的设置有利于阻尼件4封堵外呼吸孔6实现更好效果的限流,但弹簧的设置势必会影响到阻尼件4颤动的灵敏性。如图9所示,内呼吸孔2的直径表示为D0,外呼吸孔6的直径表示为D2,阻尼件4的直径表示为D3,阻尼件4的厚度为t,阻尼件4沿安装腔3轴向的可活动间隙为H-t,内呼吸孔2的面积为S0,阻尼件4外径与安装腔3内径之间的环隙面积为S1,外呼吸孔6的面积为S2。当阻尼件4为空心球体时,t=D3,本实施例呼吸孔结构需满足以下要求:内呼吸孔2或外呼吸孔6的面积不大于阻尼件4外径与安装腔3内径之间的环隙面积,即S1≥S2或S1≥S0;内、外呼吸孔6的孔径均不小于0.9mm,即D0≥0.9且D2≥0.9;内呼吸孔2和/或外呼吸孔6的孔径不大于1.6mm,即D0≤1.6和/或D2≤1.6;阻尼件4沿安装腔3轴向的可活动间隙大于内、外呼吸孔2、6全开不节流的开度之和,即H-t>(D0+D2)/4,实现阻尼件4调节不节流内、外呼吸2、6。当阻尼件4为片状的膜片时,呼吸孔结构不仅需要满足空心球体时尺寸要求,还需满足以下要求:阻尼件4沿安装腔3轴向的可活动间隙小于阻尼件4半径,即H-t<D3/2,以避免片状的阻尼件4斜靠卡死,失去调节效果。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而非对本专利技术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限流防颤动呼吸孔结构,包括呼吸孔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孔载体上开设有连通的内呼吸孔和安装腔,安装腔内靠内呼吸孔的一侧设有一可自由活动的阻尼件,远离内呼吸孔的一侧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与内呼吸孔连通的外呼吸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流防颤动呼吸孔结构,包括呼吸孔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孔载体上开设有连通的内呼吸孔和安装腔,安装腔内靠内呼吸孔的一侧设有一可自由活动的阻尼件,远离内呼吸孔的一侧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与内呼吸孔连通的外呼吸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限流防颤动呼吸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呼吸孔或外呼吸孔的面积不大于阻尼件外径与安装腔内径之间的环隙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限流防颤动呼吸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呼吸孔的孔径均不小于0.9mm,内呼吸孔和/或外呼吸孔的孔径不大于1.6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限流防颤动呼吸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沿安装腔轴向的可活动间隙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斌顾伟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艾柯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