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油器及应用于蓄油器的空气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968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2
一种蓄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阀座、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二阀座及缸体,第一阀座具有用于进气的第一接头及与前述第一接头连接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第二阀座与前述第一阀座间隔布置并具有用于出油的第二接头和用于进油的第三接头,该第二阀座内设有腔体、第三气流通道、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缸体密封地设于前述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之间,该缸体内腔的一端与前述第一气流通道的出气端连通,另一端与出油通道和进油孔道连通。还涉及一种应用有蓄油器的空气压缩机。停机时,油气分离器中的油液能在蓄油器中完成暂存,降低压缩空气夹带油滴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油器及应用于蓄油器的空气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用的蓄油器,能将油气分离器中的部分油液暂存。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
技术介绍
油气分离滤芯是决定空压机压缩空气品质的关键部件,高质量的油气分离元件不仅可保证压缩机的高效率工作。从压缩机头出来的压缩空气中夹带大量小油滴(直径1um以下悬浮油微粒),其必须通过油气分离滤芯的微米及玻纤滤料层过滤。油微粒经过滤材的扩散作用,直接被滤材拦截以及惯性碰撞凝聚等机理,使压缩空气中的悬浮油微粒很快凝聚成大油滴,在重力作用下油集聚在油分芯底部,通过底部凹处回油管进口返回机头润滑油系统,从而使压缩机排出更加纯净无油的压缩空气。现有技术中有这样一种油气分离器,见图1和图2,基本结构包括壳体1a、滤芯2a、端盖4a、底座5a及中心分离管3a,壳体1a的一端形成开口;滤芯2a设于壳体1a内并具有轴向中空的出气腔2b,该滤芯2a与壳体1a内壁之间形成进气腔1b;端盖4a设于壳体1a的开口上并将滤芯2a固定,该端盖4a上开设有与进气腔1b相通的进气口41a;底座5a设于端盖4a上;中心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阀座(1),具有用于进气的第一接头(11)及与前述第一接头(11)连接的第一气流通道(12)和第二气流通道(13);/n第二阀座(2),与前述第一阀座(1)间隔布置并具有用于出油的第二接头(21)和用于进油的第三接头(23),该第二阀座(2)内设有腔体(22)、第三气流通道(26)、进油孔道(27)和出油通道(25),该腔体(22)又包括气腔和油腔,前述的气腔与第三气流通道(26)连通,前述进油孔道(27)连接于第三接头(23)和油腔之间,前述的出油通道(25)与第二接头(21)连接,前述的第二阀座(2)上开设有能与油腔连通的进油孔道(24);/n气管(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阀座(1),具有用于进气的第一接头(11)及与前述第一接头(11)连接的第一气流通道(12)和第二气流通道(13);
第二阀座(2),与前述第一阀座(1)间隔布置并具有用于出油的第二接头(21)和用于进油的第三接头(23),该第二阀座(2)内设有腔体(22)、第三气流通道(26)、进油孔道(27)和出油通道(25),该腔体(22)又包括气腔和油腔,前述的气腔与第三气流通道(26)连通,前述进油孔道(27)连接于第三接头(23)和油腔之间,前述的出油通道(25)与第二接头(21)连接,前述的第二阀座(2)上开设有能与油腔连通的进油孔道(24);
气管(8),连接于前述第二气流通道(13)的出气端与第三气流通道(26)的进气端之间;
缸体(3),密封地设于前述第一阀座(1)和第二阀座(2)之间,该缸体(3)内腔的一端与前述第一气流通道(12)的出气端连通,另一端与出油通道(25)和进油孔道(24)连通;
第一活塞(4),设于前述的缸体(3)内;
第一弹簧(41),设于前述的缸体(3)内并用于第一活塞(4)复位;
第二活塞(5),设于前述第二阀座(2)的腔体(22)内;以及
第二弹簧(51),设于前述第二阀座(2)的腔体(22)内并用于第二活塞(5)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座(2)的腔体(22)的一端设有能调节深度的第一堵头(61),所述的第二弹簧(51)一端与第二活塞(5)相抵,另一端与前述的第一堵头(61)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旭辉陆亚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天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