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壶身拉伸凸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877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壶身拉伸凸模,涉及拉伸凸模技术领域。该壶身拉伸凸模,包括模柄、上模块、凸模、导套、导柱压边板、下模块和凹模,所述模柄的外壁与上模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模柄的内壁与凸模的内壁固定连接。该壶身拉伸凸模,通过上模块连接模柄,模柄连接凸模,凸模的外壁连接有垫板,凸模的周围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进行对凸模的固定作用,凸模的外壁连接有压边板,在凸模中采用压边装置,拉伸时对平面凸缘部分材料施加压边力,能够有效防止起皱,拉伸凸凹模工艺生产率高、材料利用率高,具有一定的尺寸精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能够制造小到几毫米大到几米的拉伸件和其它加工方法不易成形的薄壁且复杂的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壶身拉伸凸模
本技术涉及拉伸凸模
,具体为一种壶身拉伸凸模。
技术介绍
对于在凸模拉伸中,该部分材料沿切向产生波浪形的拱起,起皱现象轻微时,材料在流入凸、凹模间隙时能被凸、凹模挤平,起皱现象严重时,起皱的材料无法被凸、凹模挤平,继续拉伸时将因拉伸力的急剧增加导致危险端面破裂,即使被强行拉入凸、凹模间隙,也会在拉伸件筒壁留下折皱纹或沟痕,影响拉深件的表面质量。起皱是对于部分材料在拉伸时受切向压应力的作用而失去稳定性的结果,拉伸时是否产生起皱与变形程度和拉伸力的大小、材料的厚度和厚向异性指数、压边条件等因素有关,变形程度越大,则拉伸力越大,起皱就越容易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试图克服以上缺陷,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壶身拉伸凸模,以达到了拉伸凸模的效果。(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壶身拉伸凸模,包括模柄、上模块、凸模、导套、导柱压边板、下模块和凹模,所述模柄的外壁与上模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模柄的内壁与凸模的内壁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壶身拉伸凸模,包括模柄(1)、上模块(2)、凸模(7)、导套(8)、导柱(9)压边板(10)、下模块(11)和凹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柄(1)的外壁与上模块(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模柄(1)的内壁与凸模(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凸模(7)的外壁与压边板(10)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块(2)的内壁与导套(8)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套(8)的内壁与导柱(9)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导柱(9)的外壁与下模块(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块(11)的内壁与凹模(12)的外壁固定连接;/n所述上模块(2)的外部包括导向螺栓(4)、垫板(5)、固定板(6)和定位弹簧(24),所述上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壶身拉伸凸模,包括模柄(1)、上模块(2)、凸模(7)、导套(8)、导柱(9)压边板(10)、下模块(11)和凹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柄(1)的外壁与上模块(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模柄(1)的内壁与凸模(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凸模(7)的外壁与压边板(10)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块(2)的内壁与导套(8)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套(8)的内壁与导柱(9)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导柱(9)的外壁与下模块(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下模块(11)的内壁与凹模(12)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上模块(2)的外部包括导向螺栓(4)、垫板(5)、固定板(6)和定位弹簧(24),所述上模块(2)的外壁与导向螺栓(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块(2)的内壁与垫板(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垫板(5)的内壁与固定板(6)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模块(2)的内壁与定位弹簧(24)活动连接;
所述下模块(11)的外部包括承压弹簧(13)、定位滑块(14)、定位板(15)、弹性件(16)、定位装置(17)和导柱体(18),所述下模块(11)的外壁与承压弹簧(13)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承压弹簧(13)的内壁与定位滑块(14)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滑块(14)的内壁与定位装置(17)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泽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杰瑞钨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