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廊给水管道检修排泥放空系统及检修排泥放空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2821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入廊给水管道检修排泥放空系统及检修排泥放空方法,该系统包括多个设置于大口径入廊给水管道上的检修部,各检修部分别包括设置于大口径入廊给水管道顶部的检修通道,各检修通道的顶部能开启且能封闭;大口径入廊给水管道的顶部设置多个排气部;综合管廊的底部间隔设置多个管廊同宽集水坑,入廊给水管道检修排泥放空系统还包括多个设置于大口径入廊给水管道的底部或小口径入廊水管道的底部的能开闭的排泥放空部,各排泥放空部分别向下延伸连通设置于对应的管廊同宽集水坑内,各排泥放空部与各检修部呈轴向间隔设置。该入廊给水管道检修排泥放空系统及检修排泥放空方法便于检修,安全性高,排泥放空方便,且节约了管廊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入廊给水管道检修排泥放空系统及检修排泥放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综合管廊
,尤其涉及一种入廊给水管道检修排泥放空系统及检修排泥放空方法。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为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天然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市政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综合管廊的建设可有效消除城市“拉链路”,保障道路交通通畅,同时保证地下管线安全运营。给水管道纳入综合管廊,有利于给水管道维护和安全运行,减少市政给水管道维修抢险带来的交通堵塞和道路开挖等问题。大口径入廊给水管道91(直径较大,能容纳检修人员进入的给水管道)和小口径入廊水管道95(直径较小,不能容纳检修人员进入的给水管道或再生水管)在综合管廊9内沿纵向敷设,综合管廊9内通常设置1.0mx1.0mx1.0m的现有集水坑92,现有排泥放空管道93底部平接于大口径入廊给水管道91和小口径入廊水管道95底部,沿管廊敷设至现有集水坑92内,如图4、图5、图6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入廊给水管道检修排泥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大口径入廊给水管道上的检修部,所述检修部包括连通设置于所述大口径入廊给水管道上的检修通道,所述检修通道的顶部能开启或能封闭;所述大口径入廊给水管道的顶部连通设置至少一个能开闭的排气部;综合管廊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管廊同宽集水坑;/n所述入廊给水管道检修排泥放空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大口径入廊给水管道的底部或小口径入廊水管道的底部的能开闭的排泥放空部,所述排泥放空部与对应的所述管廊同宽集水坑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廊给水管道检修排泥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大口径入廊给水管道上的检修部,所述检修部包括连通设置于所述大口径入廊给水管道上的检修通道,所述检修通道的顶部能开启或能封闭;所述大口径入廊给水管道的顶部连通设置至少一个能开闭的排气部;综合管廊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管廊同宽集水坑;
所述入廊给水管道检修排泥放空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设置于大口径入廊给水管道的底部或小口径入廊水管道的底部的能开闭的排泥放空部,所述排泥放空部与对应的所述管廊同宽集水坑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廊给水管道检修排泥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部包括与对应的所述检修通道选择性连通的排气管,各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排气控制阀门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廊给水管道检修排泥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检修部分别包括两端串接连通于所述大口径入廊给水管道上的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端口连通设置直管道构成所述检修通道,所述直管道的顶部设置能开闭的法兰盲板,所述排气管穿设于所述法兰盲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廊给水管道检修排泥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盲板通过螺栓能开闭地连接于所述直管道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廊给水管道检修排泥放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控制阀门组包括排气专用蝶阀和排气阀门,所述排气专用蝶阀的出口和所述排气阀门的入口中间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廊给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娜崔海龙姜素云廖丽莎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