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线输水渡槽的墩尾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调水工程输水安全领域,具体是一种双线输水渡槽的墩尾结构。
技术介绍
调水工程建设是为解决区域水资源不足或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的重要途径,调水工程运用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受水地区水资源的配置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非常显著。在长距离、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系统中,渡槽是最常用的一种输水交叉建筑物,采用双线双槽布置的渡槽也比较常见。按照常规设计方法,大型调水工程的双线输水渡槽,其上、下游一般通过渐变段与梯形明渠连接,左右双槽之间的隔墙在渡槽进、出口处一般采用半圆形墩头和墩尾。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经过研究发现:工程实际运行时,现有设计的位于中隔墙2后端的为半圆型尾墩6(如图3所示),有的渡槽在大流量输水时出现了水面大幅波动现象,渡槽左槽和渡槽右槽内的水流波动交替升降,甚至引发渡槽上下游明渠内的水面也发生大的波动;而水流大波动可能引发渡槽及明渠水流漫溢,降低了事发渡槽及渠道的输水能力,甚至成为制约整个调水工程输水能力的瓶颈,同时渡槽及明渠在水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线输水渡槽的墩尾结构,包括窄尾墩(1)、中隔墙(2)、渡槽左槽(3)、渡槽右槽(4)、明渠渐变段(5),渡槽左槽(3)和渡槽右槽(4)以中隔墙(2)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布置,其特征在于:中隔墙(2)的末端连接窄尾墩(1),窄尾墩(1)以中隔墙(2)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布置,所述中隔墙(2)、窄尾墩(1)、明渠渐变段(5)均以所述中隔墙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布置,所述窄尾墩(1)首端到尾端的宽度逐渐减小,以使贴附于所述窄尾墩(1)左右两侧壁的水流边界层分离变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线输水渡槽的墩尾结构,包括窄尾墩(1)、中隔墙(2)、渡槽左槽(3)、渡槽右槽(4)、明渠渐变段(5),渡槽左槽(3)和渡槽右槽(4)以中隔墙(2)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布置,其特征在于:中隔墙(2)的末端连接窄尾墩(1),窄尾墩(1)以中隔墙(2)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布置,所述中隔墙(2)、窄尾墩(1)、明渠渐变段(5)均以所述中隔墙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布置,所述窄尾墩(1)首端到尾端的宽度逐渐减小,以使贴附于所述窄尾墩(1)左右两侧壁的水流边界层分离变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线输水渡槽的墩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窄尾墩(1)包括窄尾墩首端(1-1)、窄尾墩尾端(1-2)以及位于两侧的窄尾墩左侧面(1-3)和窄尾墩右侧面(1-4),所述窄尾墩(1)长度为d、窄尾墩首端(1-1)宽度为b1、窄尾墩尾端(1-2)宽度为b2,所述中隔墙(2)宽度为b0;所述窄尾墩(1-1)宽度b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才欢,侯冬梅,段文刚,刘爽,颜天佑,张潮,胡清义,陈文彬,杨芳,龚汉忠,刘兵,龚道勇,王英奎,林新志,刘熙,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