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河道滑坡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2799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景观河道滑坡的处理方法,对于土坡堆填的杂填土采用分层堆土、分层碾压,一次堆土厚度不得超过0.5m,分层铺设土工格栅,填土速率沿高度方向不超过1.0m/周,土工格栅沿高度方向每2m铺设一层;对于土坡下的软土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处理,验算各个剖面滑弧的稳定性。从当土坡在天然状态下无法达到自身稳定平衡时,使土坡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保持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河道滑坡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或斜坡稳定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景观河道滑坡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绿色廊道主要指在结构上不同于周围植被、把多个彼此隔离的植被斑块连接起来的植被带。通过绿色廊道把各生境岛屿连接在一起,可以减少甚至消除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绿色廊道具有多重功能,最主要的在于其生态保护功能:(1)维护自然界的生态过程,具有防洪固土、清洁水源、净化空气等作;(2)保护内部生境免受外部的干扰,成为生物保护的栖息地;(3)根据集合种群理论和岛屿地理学理论,绿道可以减轻景观的破碎化程度;(4)把分散的片断化的动物栖息地连接起来,提供动物运动的通道,使动物能自由扩散、迁徙,增加物种基因交流,防止种群隔离、维持最小种群数量并保护生物多样性;(5)使动物通过在不同栖息地之间迁徙,以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现有技术中,为在某区域河道滑坡拟建生态走廊,需要对该区域堆填出多个高度和坡度不等的人工土坡,堆填材料为杂填土。但人工土坡在天然状态下无法达到自身稳定平衡,需要采取一定处理使土坡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保持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景观河道滑坡的处理方法,具有使土坡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保持稳定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景观河道滑坡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于土坡堆填的杂填土采用分层堆土、分层碾压,一次堆土厚度不得超过0.5m,分层铺设土工格栅,填土速率沿高度方向不超过1.0m/周,土工格栅沿高度方向每2m铺设一层;对于土坡下的软土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处理,验算各个剖面滑弧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土工格栅设计参数包括:(1)采用双向土工格栅;(2)土工格栅的抗拉强度不低于50kN/m;(3)杂填土层必须整平且不能有尖锐棱角后再摊铺土工格栅;(4)采用水平铺设方向,沿高度方向2m/层,土工格栅应拉直平顺,紧贴底层,不应出现扭曲、褶皱、重叠;(5)为保证土工合成材料的整体性,土工搭接宽度为0.3m,搭接处用铁丝绑扎;(6)当上、下铺设两层土工格栅时,上下层接缝错开宽度不小于0.5m;(7)土工格栅在存放及施工铺设工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晒或暴露,以免性能劣化;(8)严禁机械设备直接在土工格栅上碾压。进一步的,所述水泥搅拌桩设计参数包括:(1)水泥搅拌桩桩顶标高暂定为+2.0m;(2)水泥搅拌桩桩径为0.6m;(3)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量质量比为15%;(4)水灰比为0.45~0.55;(5)掺水泥重量0.2%的木质素磺酸钙和水泥重2%的生石膏粉;(6)采用双向水泥搅拌桩工艺,二搅一喷;钻杆下沉速度为0.5~0.6m/分,提升速度为0.7~0.8m/分;(7)内钻杆转速不低于50转/分,外钻杆转速不低于70转/分;(8)下沉时喷浆压力为0.3~0.4MPa;(9)28天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8MPa;(10)施工时桩位偏差不大于5c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11)若桩机无法穿透目前已有的杂填土层,则需要考虑挖除后进行施工;(12)待检测的水泥搅拌桩全桩段取芯,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0.5%~1%;若对施工质量存在疑义,可适当增大检测数量;(13)正式施工之前应进行试桩,以检验工艺可行性和施工参数的匹配性。进一步的,所述堆土施工参数包括:(1)施工之前应由相关施工单位编制专项堆土施工方案,待审核通过后方可施工;(2)待水泥搅拌桩满足28天养护期且检测合格后后方可进行堆土作业;(3)应分层堆土、分层碾压,一次堆土厚度不得超过0.5m,分层铺设土工格栅;(4)按设计要求堆至设计标高,不得超堆;(5)填土速率沿高度方向不宜超过1.0m/周;(6)须满足设计要求的土坡斜率,不得制造人为陡坡;(7)堆土时应进行信息化施工,进行土坡稳定监测;(8)靠近市政道路周边不得作为场区杂填土的临时中转场地,以免对周边道路和市政管线产生不良影响;(9)挖机等施工机械离土坡边缘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土坡失稳和机械侧翻。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位移检测:在土坡堆填之前,观测2~3次,其观测结果作为各观测周期的初始值;土坡开始堆填到堆填完毕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当达到监测警戒值时,增加观测次数;在堆填完毕半个月后,可以每两天或更长时间观测一次。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土坡施工监测:(1)首次观测成果是各周期观测的初始值,应具有比各周期观测成果更准确可靠的观测精度,宜采用适当增加测回数的措施;(2)应定期对使用的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进行稳定性检测,点位稳定后,检测周期可适当延长;当对变形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检核;(3)观测前,对所有的仪器设备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校核,并做好记录;(4)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5)尽可能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6)在雨天时,加大监测密度;(7)应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方案编制和实施监测。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监测报警值:(1)深层土体位移变形速率连续3天大于5mm/d;(2)坡脚水平位移速率大于5mm/d;(3)土坡中心点地面沉降速率大于10mm/d;(4)道路路面的沉降速率大于2mm/d;当观测结果出现上述四种情况中的一种时,立即停止填筑。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对于土坡堆填的杂填土,采用双向土工格栅水平多层铺设;对于土坡下的软土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处理,验算各个剖面滑弧的稳定性;从当土坡在天然状态下无法达到自身稳定平衡时,使土坡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保持稳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景观河道滑坡的处理方法,当土坡在天然状态下无法达到自身稳定平衡时,为使土坡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保持稳定,采取如下措施:①、对于土坡堆填的杂填土,拟采用双向土工格栅水平多层铺设,沿高度方向每2m铺设一层;②、对于土坡下的软土地基,拟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处理,验算各个剖面滑弧的稳定性。一、水泥搅拌桩、土工格栅设计参数(1)水泥搅拌桩设计参数1、水泥搅拌桩桩顶标高暂定为+2.0m(黄海高程);2、水泥搅拌桩桩径为0.6m;3、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量为15%(质量比);4、水灰比为0.45~0.55;5、若为提高桩体早期强度,可掺水泥重量0.2%的木质素磺酸钙和水泥重2%的生石膏粉;6、采用双向水泥搅拌桩工艺,二搅一喷;钻杆下沉速度为0.5~0.6m/分,提升速度为0.7~0.8m/分;7、内钻杆转速不低于50转/分,外钻杆转速不低于70转/分;8、下沉时喷浆压力为0.3~0.4MPa;9、28天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8MPa;10、施工时桩位偏差不大于5c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11、若桩机无法穿透目前已有的杂填土层,则需要考虑挖除后进行施工;...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景观河道滑坡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对于土坡堆填的杂填土采用分层堆土、分层碾压,一次堆土厚度不得超过0.5m,分层铺设土工格栅,填土速率沿高度方向不超过1.0m/周,土工格栅沿高度方向每2m铺设一层;/n对于土坡下的软土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处理,验算各个剖面滑弧的稳定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河道滑坡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土坡堆填的杂填土采用分层堆土、分层碾压,一次堆土厚度不得超过0.5m,分层铺设土工格栅,填土速率沿高度方向不超过1.0m/周,土工格栅沿高度方向每2m铺设一层;
对于土坡下的软土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加固处理,验算各个剖面滑弧的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河道滑坡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栅设计参数包括:
(1)采用双向土工格栅;
(2)土工格栅的抗拉强度不低于50kN/m;
(3)杂填土层必须整平且不能有尖锐棱角后再摊铺土工格栅;
(4)采用水平铺设方向,沿高度方向2m/层,土工格栅应拉直平顺,紧贴底层,不应出现扭曲、褶皱、重叠;
(5)为保证土工合成材料的整体性,土工搭接宽度为0.3m,搭接处用铁丝绑扎;
(6)当上、下铺设两层土工格栅时,上下层接缝错开宽度不小于0.5m;
(7)土工格栅在存放及施工铺设工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晒或暴露,以免性能劣化;
(8)严禁机械设备直接在土工格栅上碾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河道滑坡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搅拌桩设计参数包括:
(1)水泥搅拌桩桩顶标高暂定为+2.0m;
(2)水泥搅拌桩桩径为0.6m;
(3)水泥为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量质量比为15%;
(4)水灰比为0.45~0.55;
(5)掺水泥重量0.2%的木质素磺酸钙和水泥重2%的生石膏粉;
(6)采用双向水泥搅拌桩工艺,二搅一喷;钻杆下沉速度为0.5~0.6m/分,提升速度为0.7~0.8m/分;
(7)内钻杆转速不低于50转/分,外钻杆转速不低于70转/分;
(8)下沉时喷浆压力为0.3~0.4MPa;
(9)28天桩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8MPa;
(10)施工时桩位偏差不大于5c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11)若桩机无法穿透目前已有的杂填土层,则需要考虑挖除后进行施工;
(12)待检测的水泥搅拌桩全桩段取芯,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0.5%~1%;若对施工质量存在疑义,可适当增大检测数量;
(13)正式施工之前应进行试桩,以检验工艺可行性和施工参数的匹配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中辉朱霞青糜兵一童旭东王静娴宋建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