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82799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包括:若干沿水流方向间隔打设在山区河道岸边处的前排桩基;若干沿水流方向间隔打设在山区河道岸边处且位于若干前排桩基后侧的后排桩基;插设在山区河道岸边处且位于所述若干前排桩基的上部后侧的挡土板桩;构筑在所述若干前排桩基的桩顶上且分别与每一前排桩基连接的前导梁;构筑在所述若干后排桩基的桩顶上且分别与每一后排桩基连接的后导梁;以及置于所述前导梁与后导梁之间且由所述前导梁和后导梁进行支承的装配式挡墙承台。还公开了上述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不需要在山区河道中修筑围堰,减少了河道有限空间内的土方开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工护岸
,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山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河道水位变化大;2.河道陆域范围窄,施工空间有限;3.河道两侧往往是岩石山体,无法进行大体量土方开挖;4.河道水流流速快,河底冲刷严重,河床边坡陡峭。目前,山区河道护岸大多采用水工埋石砼挡墙护岸,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山区河道中修筑围堰和浇筑挡墙,这样会造成大体量土体开挖,既不生态也不经济,而且还对山区河道两岸现状环境破坏比较大。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减少土方开挖、生态性和经济性好、避免对山区河道两岸现状环境造成破坏的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的施工方法。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包括:若干沿水流方向间隔打设在山区河道岸边处的前排桩基;若干沿水流方向间隔打设在山区河道岸边处且位于若干前排桩基后侧的后排桩基;插设在山区河道岸边处且位于所述若干前排桩基的上部后侧的挡土板桩;构筑在所述若干前排桩基的桩顶上且分别与每一前排桩基连接的前导梁;构筑在所述若干后排桩基的桩顶上且分别与每一后排桩基连接的后导梁;以及置于所述前导梁与后导梁之间且由所述前导梁和后导梁进行支承的装配式挡墙承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前排桩基和/或后排桩基采用预制方桩或预制PHC管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若干前排桩基采用半梅花形间隔布置,相邻的两前排桩基在垂直于水流方向上的间距为200mm~600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挡土板桩由若干沿水流方向布置的板桩单元拼接而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挡土板桩可采用由U型板桩单元与Z型板桩单元的组合方式或者由U型板桩单元与U型板桩单元的组合方式进行拼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前导梁和/或后导梁的宽度为0.8m~1.2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式挡墙承台由若干预制挡墙承台单元沿水流方向拼装而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挡墙承台单元为一由承台底板部分以及与所述承台底板部分一体预制成型的挡墙墙身部分构成的L型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预制挡墙承台单元的承台底板部分和/或挡墙墙身部分上至少开设有一钢绞线张拉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挡墙承台单元的长度为2m~5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前、后导梁的内侧面上形成有前、后支承卡接台阶,在所述装配式挡墙承台的底面的前、后侧分别形成有前、后定位卡接台阶;装配时,所述装配式挡墙承台的前、后定位卡接台阶支承在所述前、后导梁的前、后支承卡接台阶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前导梁的前支承卡接台阶与所述装配式挡墙承台的前定位卡接台阶之间和/或在后导梁的后支承卡接台阶与所述装配式挡墙承台的后定位卡接台阶之间分别设置有一止水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止水条为遇水膨胀型橡胶止水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装配式挡墙承台的顶部设置有栏杆。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种上述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进行护岸边坡稳定计算、桩基承载力及位移计算,确定前排桩基和后排桩基的尺寸、入土深度及桩间距和装配式挡墙承台的尺寸;步骤S2,根据护岸挡土需要及桩基间距确定挡土板桩的尺寸及桩长;步骤S3,根据确定的前排桩基和后排桩基的尺寸及装配式挡墙承台的尺寸进行工厂分节预制;步骤S4,前排桩基和后排桩基采用打桩船进行定位沉桩施工;步骤S5,在前排桩基的后侧插入挡土板桩;步骤S6,在前、后排桩基的桩顶上进行现场浇筑,形成前、后导梁,并在前、后导梁上预留前、后支承卡接台阶;步骤S7,采用吊装设备吊装装配式挡墙承台,使得装配式挡墙承台的底面上的前、后定位卡接台阶分别与前、后导梁上的前、后支承卡接台阶对应;步骤S8,对挡土板桩、装配式挡墙承台与河道边坡线之间的区域进行土质回填。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采用高桩导梁进行施工,不需要在山区河道中修筑围堰;2.本专利技术采用现浇的导梁结构结合装配式挡墙承台,减少了河道有限空间内的土方开挖;3.本专利技术的预制装配式构件具有节能环保、标准化施工、预制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减少现场作业量、受自然条件影响小等优点,应用场景广阔,且推进水利领域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施工已是大势所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前排桩基与挡土板桩进行配合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前排桩基与挡土板桩进行配合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图中给出的是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包括若干前排桩基100、若干后排桩基200、挡土板桩300、前导梁400、后导梁500以及装配式挡墙承台600。若干前排桩基100沿水流方向间隔打设在山区河道岸边处。相邻的两前排桩基100的间距及垂直流水方向的间距可根据结构受力及挡土板桩300的尺寸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若干前排桩基100采用半梅花形间隔布置,如图2和图3所示,相邻的两前排桩基100在垂直于水流方向上的间距为200mm~600mm。前排桩基100优选地采用预制方桩或预制PHC管桩。若干后排桩基200沿水流方向间隔打设在山区河道岸边处且位于若干前排桩基100的后侧,后排桩基200与前排桩基100之间的间距可根据设计需要调整,确定装配式挡墙承台600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后排桩基200优选地采用预制方桩或预制PHC管桩。挡土板桩300插设在山区河道岸边处且位于若干前排桩基100的上部后侧。挡土板桩300由若干沿水流方向布置的板桩单元拼接而成。具体地,参见图2,挡土板桩300可采用由U型板桩单元310a与Z型板桩单元310b的组合方式进行拼接。参见图3,挡土板桩300由U型板桩单元310c与U型板桩单元310d的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若干沿水流方向间隔打设在山区河道岸边处的前排桩基;/n若干沿水流方向间隔打设在山区河道岸边处且位于若干前排桩基后侧的后排桩基;/n插设在山区河道岸边处且位于所述若干前排桩基的上部后侧的挡土板桩;/n构筑在所述若干前排桩基的桩顶上且分别与每一前排桩基连接的前导梁;/n构筑在所述若干后排桩基的桩顶上且分别与每一后排桩基连接的后导梁;以及/n置于所述前导梁与后导梁之间且由所述前导梁和后导梁进行支承的装配式挡墙承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沿水流方向间隔打设在山区河道岸边处的前排桩基;
若干沿水流方向间隔打设在山区河道岸边处且位于若干前排桩基后侧的后排桩基;
插设在山区河道岸边处且位于所述若干前排桩基的上部后侧的挡土板桩;
构筑在所述若干前排桩基的桩顶上且分别与每一前排桩基连接的前导梁;
构筑在所述若干后排桩基的桩顶上且分别与每一后排桩基连接的后导梁;以及
置于所述前导梁与后导梁之间且由所述前导梁和后导梁进行支承的装配式挡墙承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桩基和/或后排桩基采用预制方桩或预制PHC管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前排桩基采用半梅花形间隔布置,相邻的两前排桩基在垂直于水流方向上的间距为200mm~60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板桩由若干沿水流方向布置的板桩单元拼接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板桩可采用由U型板桩单元与Z型板桩单元的组合方式或者由U型板桩单元与U型板桩单元的组合方式进行拼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梁和/或后导梁的宽度为0.8m~1.2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挡墙承台由若干预制挡墙承台单元沿水流方向拼装而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挡墙承台单元为一由承台底板部分以及与所述承台底板部分一体预制成型的挡墙墙身部分构成的L型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进型装配式山区河道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制挡墙承台单元的承台底板部分和/或挡墙墙身部分上至少开设有一钢绞线张拉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鄢亚军闫训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