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AG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含氟醚化合物、表面处理剂、含氟醚组合物、涂布液和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2583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形成斥水斥油性、耐摩擦性、指纹污迹除去性、润滑性以及外观优良的表面层的含氟醚化合物、表面处理剂、含氟醚组合物、涂布液以及具有表面层的物品。以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氟醚化合物、表面处理剂、含氟醚组合物、涂布液和物品本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6/075354,国际申请日为2016年8月30日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阶段后国家申请号为201680050219.X的标题为“含氟醚化合物、含氟醚组合物、涂布液和物品”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氟醚化合物、含氟醚组合物、涂布液和物品。
技术介绍
含氟化合物呈现高润滑性和斥水斥油性等,因此适合用于表面处理剂。如果通过该表面处理剂赋予基材表面斥水斥油性,则容易拭去基材表面的污迹,污迹除去性得到提高。该含氟化合物中,具有在全氟烷基链的中途存在醚键(-O-)的聚(氧基全氟亚烷基)链的含氟醚化合物对油脂等污迹的除去性特别优良。含有该含氟醚化合物的表面处理剂在要求长期维持即使用手指反复摩擦斥水斥油性也不易降低的性能(耐摩擦性)和通过擦拭能够容易地除去附着于表面的指纹的性能(指纹污迹除去性)的用途中,例如用作构成触摸面板的手指接触面的部件的表面处理剂。为了赋予形成于基材表面的表面层耐摩擦性,例如在含氟醚化合物的末端引入水解性甲硅烷基、使含氟醚化合物与基材化学结合即可。作为以形成耐摩擦性优良的表面层为目的的含氟醚化合物,提出了在含氟醚化合物的两末端分别通过由季戊四醇带来的分支结构引入3个水解性甲硅烷基而得的含氟醚化合物(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07016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br>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见解,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含氟醚化合物存在以下问题。·含氟醚化合物的两末端的水解性甲硅烷基与基材反应或发生分子间反应,导致含氟醚化合物的两末端被固定化。因此,表面层的润滑性(手指接触表面层时的顺滑度)和耐摩擦性不充分。·聚(氧基全氟亚烷基)链具有分支结构,因此表面层的指纹污迹除去性和润滑性不充分。·末端的非氟部分(季戊四醇带来的分支结构以及3个水解性甲硅烷基)的含量多,因此表面层的外观容易变差。认为其原因在于,在含氟醚化合物分子间水解性甲硅烷基之间容易发生凝聚,在涂布液中或将涂布液涂布至基材表面后,在干燥过程中,水解性甲硅烷基之间发生凝聚并反应而形成不均匀的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形成斥水斥油性、耐摩擦性、指纹污迹除去性、润滑性以及外观优良的表面层的含氟醚化合物、含氟醚组合物、涂布液以及具有斥水斥油性、耐摩擦性、指纹污迹除去性、润滑性以及外观优良的表面层的物品。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具有下述[1]~[14]的构成的含氟醚化合物、含氟醚组合物、涂布液以及物品。[1]以下述式(1)表示的含氟醚化合物,A1-O-(Rf1O)m1-Q1-[C(O)N(R1)]p1-R11-C[-R12-SiR13n1X13-n1]3···(1)其中,A1是碳数1~20的全氟烷基,Rf1是不具有分支结构的氟代亚烷基,m1是2~210的整数,(Rf1O)m1可以由2种以上的Rf1O形成,Q1是单键或不具有分支结构的氟代亚烷基,R1是氢原子或烷基,p1为0或1,R11是单键、亚烷基、在亚烷基的末端(但是,是与C[-R12-SiR13n1X13-n1]3结合侧的末端)具有醚性氧原子的基团、在碳数2以上的亚烷基的碳-碳原子间具有醚性氧原子的基团、或在碳数2以上的亚烷基的末端(但是,是与C[-R12-SiR13n1X13-n1]3结合侧的末端)及碳-碳原子间具有醚性氧原子的基团,R12是亚烷基、在亚烷基的末端(但是,与Si结合侧的末端除外)具有醚性氧原子的基团、或在碳数2以上的亚烷基的碳-碳原子间具有醚性氧原子的基团,R13是氢原子或1价的烃基,X1是水解性基团,n1是0~2的整数,3个[-R12-SiR13n1X13-n1]可不全为相同的基团。[2]如[1]所述的含氟醚化合物,其中,所述以式(1)表示的含氟醚化合物是以下述式(1-1)表示的含氟醚化合物,A1-O-(Rf5O)m5(RF1O)m10(Rf6O)m6-Q1-[C(O)N(R1)]p1-R11-C[-R12-SiR13n1X13-n1]3···(1-1)其中,A1、Q1、R1、p1、R11、R12、R13、X1和n1与所述式(1)相同,RF1是不具有分支结构的全氟亚烷基,m10是2以上的整数,(RF1O)m10可以由2种以上的RF1O形成,Rf5是含有1个以上的氢原子的不具有分支结构的氟代亚烷基,m5是0~4的整数,m5是2~4的整数时(Rf5O)m5可以由2种以上的Rf5O形成,Rf6是含有1个以上的氢原子的不具有分支结构的氟代亚烷基,m6是0~4的整数,m6是2~4的整数时(Rf6O)m6可以由2种以上的Rf6O形成,m10+m5+m6=m1。[3]如[2]所述的含氟醚化合物,其中,所述RF1是碳数1~6的全氟亚烷基,Rf5、Rf6分别独立地是碳数2~6的氟代亚烷基。[4]如[2]或[3]所述的含氟醚化合物,其中,Rf5、Rf6分别独立地是氢原子数为1或2的氟代亚烷基。[5]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醚化合物,其中,所述p1为0时,m6为1或2且Q1为单键,与R11结合的(Rf6O)是以(Rf7CH2O)表示的基团,所述p1为1时,m6为0且Q1为氟代亚烷基。[6]如[2]~[5]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醚化合物,其中,所述m10在5以上。[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醚化合物,其中,所述Q1为氟代亚烷基时,该氟代亚烷基为碳数1~6的全氟亚烷基。[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醚化合物,其中,所述p1为0时,所述R11为碳数1~4的亚烷基,所述p1为1时,所述R11为单键或碳数1~4的亚烷基。[9]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醚化合物,其中,所述R12为碳数2~6的亚烷基或在碳原子间具有醚性氧原子的碳数3~8的亚烷基。[10]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醚化合物,其中,数均分子量为500~20000。[11]含氟醚组合物,它是含有所述[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醚化合物、和除所述以式(1)表示的含氟醚化合物以外的含氟醚化合物的含氟醚组合物,所述含氟醚组合物中的所述以式(1)表示的含氟醚化合物和其他含氟醚化合物的总计的比例相对于含氟醚组合物为80~100质量%,相对于所述以式(1)表示的含氟醚化合物和其他含氟醚化合物的总计,所述其他含氟醚化合物的比例超过0质量%且低于40质量%。[12]如[11]所述的含氟醚组合物,其中,所述其他含氟醚化合物是选自下述含氟醚化合物(2)、下述含氟醚化合物(3)和下述含氟醚化合物(4)中的至少1种,含氟醚化合物(2):所述以式(1)表示的含氟醚化合物中具有所述-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以下述式(1)表示的含氟醚化合物,/nA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01 JP 2015-1719861.以下述式(1)表示的含氟醚化合物,
A1-O-(Rf1O)m1-Q1-[C(O)N(R1)]p1-R11-C[-R12-SiR13n1X13-n1]3···(1)
其中,
A1是碳数1~20的全氟烷基,
Rf1是不具有分支结构的氟代亚烷基,
m1是2~210的整数,
(Rf1O)m1由同1种或2种以上的Rf1O形成,
Q1是单键或不具有分支结构的氟代亚烷基,
R1是氢原子或烷基,
p1为0或1,
R11是单键、亚烷基、在亚烷基的与C[-R12-SiR13n1X13-n1]3结合侧的末端具有醚性氧原子的基团、在碳数2以上的亚烷基的碳-碳原子间具有醚性氧原子的基团、或在碳数2以上的亚烷基的与C[-R12-SiR13n1X13-n1]3结合侧的末端及碳-碳原子间具有醚性氧原子的基团,
R12是亚烷基,
R13是氢原子或1价的烃基,
X1是水解性基团,
n1是0~2的整数,
3个[-R12-SiR13n1X13-n1]全为相同的基团或不同的基团,
(Rf1O)m1为(Rf5O)m5(RF1O)m10(Rf6O)m6,
(RF1O)m10由{(CF2O)m11(CF2CF2O)m12}构成,m11是1以上的整数,m12是1以上的整数,m11个的CF2O和12个的CF2CF2O的结合顺序为无规配置的结构,
Rf5是含有1个以上的氢原子的不具有分支结构的氟代亚烷基,m5是0~4的整数,m5是2~4的整数时(Rf5O)m5由同1种或2种以上的Rf5O形成,
Rf6是含有1个以上的氢原子的不具有分支结构的氟代亚烷基,m6是0~4的整数,m6是2~4的整数时(Rf6O)m6由同1种或2种以上的Rf6O形成,m10+m5+m6=m1。


2.以下述式(1)表示的含氟醚化合物,
A1-O-(Rf1O)m1-Q1-C(O)N(R1)-R11-C[-R12-SiR13n1X13-n1]3···(1)
其中,
A1是碳数1~20的全氟烷基,
Rf1是不具有分支结构的氟代亚烷基,
m1是2~210的整数,
(Rf1O)m1由同1种或2种以上的Rf1O形成,
Q1是单键或不具有分支结构的氟代亚烷基,
R1是氢原子或烷基,
R11是单键、亚烷基、在亚烷基的与C[-R12-SiR13n1X13-n1]3结合侧的末端具有醚性氧原子的基团、在碳数2以上的亚烷基的碳-碳原子间具有醚性氧原子的基团、或在碳数2以上的亚烷基的与C[-R12-SiR13n1X13-n1]3结合侧的末端及碳-碳原子间具有醚性氧原子的基团,
R12是亚烷基、在亚烷基的与C结合侧的末端具有醚性氧原子的基团、或在碳数2以上的亚烷基的碳-碳原子间具有醚性氧原子的基团,
R13是氢原子或1价的烃基,
X1是水解性基团,
n1是0~2的整数,
3个[-R12-SiR13n1X13-n1]全为相同的基团或不同的基团,
(Rf1O)m1为(Rf5O)m5(RF1O)m10(Rf6O)m6,
(RF1O)m10由{(CF2O)m11(CF2CF2O)m12}构成,m11是1以上的整数,m12是1以上的整数,m11个的CF2O和12个的CF2CF2O的结合顺序配置成无规结构,
Rf5是含有1个以上的氢原子的不具有分支结构的氟代亚烷基,m5是0~4的整数,m5是2~4的整数时(Rf5O)m5由同1种或2种以上的Rf5O形成,
Rf6是含有1个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星野泰辉高尾清贵户田和江石关健二磯部辉
申请(专利权)人:AG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